文:談擎說AI 作者:鄭開車
就在最近,無論是汽車圈、投資圈還是科技圈,都被比亞迪的一則“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宣傳片徹底刷了屏。
先是一汽紅旗、廣汽埃安等一眾國產汽車廠商,紛紛借此發文祝賀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車正式下線。隨后各位汽車或投資大佬們也接連站臺,比如何小鵬就點贊了該宣傳片,而理想的投資人王興則是轉發了朋友圈,看得是“熱淚盈眶”。
至于其他圍觀網友,更是直呼“中國汽車站起來了”。
毫無疑問,比亞迪這則視頻的后勁很大,也很成功。
只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如果從公關或者媒體營銷人的角度來看,談擎說AI認為,比亞迪的這則“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宣傳片,卻更像是曹孟德改良版的當天子以令諸侯,是王傳福版的《封神榜》。
本文將圍繞以下兩方面分析展開:
一是此次比亞迪視頻被刷屏式宣傳背后的,營銷公關邏輯是什么?
二是比亞迪公關策略或者說方法論,其他車企能復制嗎?
//“封神臺”敕封:比亞迪的營銷高級在哪?
回顧過往的歷史和商業世界,你會發現:任何時候講成功、講營銷,都離不開兩個字——時代大背景。
畢竟,時勢才能造英雄。
1、戾氣叢生的汽車市場背景。
現在的汽車環境是什么樣?一方面是門檻低,另一方面是群眾基礎廣泛。天上掉下個廣告牌,砸中十個人,八個都是車評人。
而消費市場討論的越歡,汽車廠商們的 撕逼 大戰,打得也就越火熱。比如經常“直言不諱”的李想,再比如“不談感情,談法律”的長城汽車,反手就是一個實名舉報。
大佬們的戾氣,使得現在汽車營銷幾乎快成了另一種“潑婦罵街”。
以長城舉報比亞迪一事為例,正常對壘的節奏是什么?你“罵”我,好,我反擊你。反擊完了,你繼續出招,我見招拆招。
幾個回合下來,雙方都打出了火氣,必然就要把對方記到小本本上,踐行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但現在比亞迪,憑什么能讓一眾汽車廠商和大佬們圍坐在一起點贊?
原因就在于,和大多數品牌兩軍對壘式的罵陣不同,比亞迪選擇了反向操作:XX不罵了,我夸你們,挨個安排上。
甚至在我的第500萬輛新能源車正式下線的榮耀時刻,我還捎帶著夸你,讓你們站上C位,把以德報怨的氣氛烘托的夠夠的。
如此一來,比亞迪明面上的、“既是對手,也是朋友”的好意已經釋放,其他廠商接受的結果就是像理想、小鵬們一樣的發文祝賀。如果是像長城汽車一樣,不接受好意,甚至是繼續保持“先打一架”的沖動,那么在消費者輿論方面,雙方的品牌格局恐怕會高下立判。
所以,“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算是個比亞迪的一個營銷陽謀,一旦打出,便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其他品牌之所以被比亞迪牽著鼻子走,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一點還在于反向營銷的玩法少見且條件苛刻,稍不留神反而會弄巧成拙,所以就顯得“物以稀為貴”。
這實際上也再一次證明了,高級營銷講究的就是稀缺性。稀缺才有流量,稀缺才有話題,稀缺才能破圈……
2、被制裁的時代產業背景。
大家都知道,由于中美貿易關系的問題,我國多次都面臨著技術“卡脖子”的危險,再加上口罩原因的疊加影響,導致目前大家的日子都過得苦哈哈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需要一個“超級英雄”去反抗或者說給大家帶來希望和信心。
這個代表,此前是華為,前一段時間是在美國過堂上的周受資,現在是比亞迪。
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和華為掌握有核心的5G技術一樣,今天的比亞迪,在造車這件事上,除了輪胎和玻璃,其他的從電池到電機再到芯片,基本都是自己研發。在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上,中國的專利公開量占全球70%,本身就已經極大地提振了科技產業的士氣。
如今,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正式下線,則更是給信心軟弱的市場,又打了一針強心劑。
不過,被制裁的中國企業還有很多,但為什么火成“華為”“比亞迪”的卻很少?
答案很簡單,不少隱形的巨無霸都是B端企業,本身不需要那么大的知名度。
但如果想要成為第二個國人都認可的“華為”,群眾基礎這個點偏偏又很重要:因為在時代和生活的困境中,大家都喜歡看逆襲,也喜歡看到堅持的奇跡。
就像高啟強這個角色之所以能火,甚至是蓋過主角,除了演技外,更重要的是他講述的是一個底層小人物逆襲的故事。哪怕這個小人物他是個壞人。而且主演張頌文本身也是一名熬了多年終于苦盡甘來的實力演員。歸根到底就一句話,在口袋可能比臉還干凈的年代,大家喜歡看爽文、喜歡看逆襲,這也是比亞迪《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能火起來的根本原因。
王傳福在演講中也數次提及,創業初期的維艱和被市場的種種質疑,“一個做電池的企業怎么敢造汽車?”“在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比亞迪的股價就跌了20%,資本市場給比亞迪狠狠地潑了冷水”。
但如今,曾經不被看好的比亞迪成功了,而且這個“男主”的行業格局還這么大。
再加上汽車和手機一樣,又有著足夠大的受眾面、足夠大的公約數,兩相碰撞共鳴之下,從品牌粉絲、汽車圈的KOL再到外圍人士的自來水,足以撐起比亞迪的出圈爆火。
3、高級營銷要落地,要能為戰略服務,為品牌服務。
比亞迪《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另一個高級點還在于,能夠落地,為品牌賦能,為產品賦能,進而轉化成市場銷量。
以比亞迪即將推出的“仰望”為例,從客觀來講,仰望的科技硬實力是足夠“出類”的,但是比亞迪的品牌力卻遠不夠“拔萃”。
要知道,仰望對標的是百萬級之類的車圈貴族。百萬級豪車除了產品力外,還要有獨特的、雍容高貴的身份地位象征,所以購買仰望的客戶群體,實際上同樣需要一個品牌層面的購買理由。
以前,比亞迪仰望沒有給出理由,但在此次宣傳片之后,比亞迪給了答案——“格局”,即有世界格局的男人買仰望。
格局的背后是:比亞迪當天子以令諸侯,代表的是國產汽車第一人的領導地位。
而且這個“以令”還絲毫不令人反感:一是比亞迪有這個實力,二是比亞迪稱“王”的方式是柔性的、是包容的,甚至還主動放棄C位,夸同行競對,所以不會給人留下任何口舌。這也是理想、蔚來們愿意“臣服”并發文祝賀的關鍵所在。
當然,這個“以令諸侯”是吃瓜群眾的印象,是被吃瓜群眾們封的神。
不過,我們卻可以借此回到營銷的本質來看,比亞迪這個宣傳片的核心,其實就是傳播有格局的品牌價值觀。別人罵我,我投之以歌。不是因為怕了誰,而是品牌雙方的目標和格局已經不在一個維度上了,就像大象從不會在意螞蟻的挑釁……
//誰是“聞太師”:比亞迪的公關策略好復制嗎?
一個真正高級的品牌,絕不是一次兩次的營銷爆點堆砌起來的,而是有著一整套審時度勢的營銷方法論支撐的。
其中的核心就在于:什么節點做什么營銷,與品牌發展階段相匹配。
尤其是跟友商的關系:如果以前大家都是要啥啥沒有的“泥腿子”的時候,品牌可以直接下場貼身肉搏。但是當品牌成長為一個能夠代表中國汽車行業門面擔當的時候,營銷就不能再如此低級了,這是現階段品牌企業應有的發展要求。
然而遺憾的是,即便現在不少車企已經成了新能源汽車界的頭部玩家,可反映到汽車圈的整體營銷上還是太墨守常規,亦步亦趨:
最明顯的一條線是,新勢力跟互聯網企業學網感,畢竟互聯網企業是最能跟得上時代變化的風向標。而old money則是跟著新勢力學。其中,有反射弧長的,比如長城,最近高管才開通微博。還有學也學的四不像的,比如智己CEO劉濤,直接違法營銷……
毫無疑問,現在國產汽車玩家們可能需要換一個品牌思路或者另辟蹊徑地,尋找到最適合的營銷方法論:
1、找到品牌與市場的共情點,釋放情緒營銷的力量。
此次比亞迪宣傳片的爆火,一方面意味著高級公關時代的到來,直接拍磚的互黑時代成為過去式。營銷技巧,比之前更加重要了。
另一方面則是又一次見證了情緒的營銷力量。
舉個比亞迪以外的反面例子,比如佛系、比如喪、比如卷,這一類的偏負面情緒,過去的營銷人是比較忌憚的。但是現在來看,只要符合品牌產品調性,負面情緒也未嘗不是個傳播利器。就像網易云音樂,玩的就是emo情緒。
而當情緒再進一步放大上升,就會變成對品牌的信仰。這一點,比亞迪才剛剛開始,華為則是已經在手機領域吃盡了情緒紅利。
當然,如果品牌只操縱情緒,而不在產品端發力,那么即便是比亞迪這么玩,也不是全無風險。
就像現在比亞迪的情緒調門起的確實是高,聲望也聚集起來了,但是如果后續保持不住,一旦有事、有負面出現,那么就會被市場瞬間放大無數倍。稍有不慎,便可能會迎來情緒反噬,為品牌帶來更大的災難。
也就是捧得越高,摔得越狠。
事實上,當前的華為就在“卸包袱”。比如任正非任老,自己不僅也用蘋果平板,而且還多次下場發言:不要煽動民族情緒,不能把買華為與愛國簡單等同起來。
當然,從客觀來看,隨著國產玩家們逐漸在新能源領域站穩腳步,品牌高端化就會成為必然,正如前兩天的熱搜#30萬以上的車越來越多了#,或許就是個明顯的信號。
所以從營銷的角度講,各大車企們依然離不開對品牌情緒、對信仰、對價值觀的調動和構建。因為這是品牌向上走的最短捷徑。
事實上,由于現在各大車企們短期帶貨的廣告做得比較多,但長期品牌積淀的營銷做得比較少。所以如果此時有品牌發聲,主動給品牌銀行存錢,好處就是市場足夠的稀缺,投入的便宜,但未來收獲的卻可能物超所值。
畢竟在消費端整體信心疲軟的情況下,大家都在忙著拉銷量,所以營銷預算只會越卷越多,帶貨效果也只會越來越差,最后可能還不如為品牌蓄力、為高端化蓄力的收獲豐富。
2、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這一點作為自媒體人的談擎說AI團隊深有體會,在面對汽車圈和科技圈甲方需求的時候,兩個圈層有著顯著的差異。就拿軟文來講,汽車圈整體要求的是那種,只要夸不死就往死里夸的風格,拋開帶貨轉化效果不談,形式多少有些低級。
但是科技圈,卻整體要求深度第一,哪怕品牌信息少一點,一定不能赤裸裸的尬夸。
其實,這就像現代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說的那樣:不要設計那些你甚至不愿你的家人看到的廣告。那么,你寫的廣告文案你愿意讀給你的爸媽、兒子女兒聽嗎?
事實上,如果不看活動背景和主辦品牌,任誰看完這則《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宣傳片,都不會想到是比亞迪的品牌營銷。
因為,這一次比亞迪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選擇了一起夸,但無論怎樣,比亞迪終究才是今天的主角,即便其不站C位,大家也無法忽略。
所以這個營銷氣氛就很高級,既在蜻蜓點水,潤物細無聲中的夸贊了其他品牌,消費者又不會因為這個宣傳片而記住任何一個其他品牌,但作為主角的比亞迪卻依舊在消費者心中落地生了根。
3、合理示弱,反向營銷操作。
正常來說,誰家品牌營銷不是逮住機會,給自己一頓猛夸。
但比亞迪卻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營銷示弱,可為什么反而收獲了更大的格局效果?
這里邊的門道要分兩層來看,一是在汽車行業圈子里,比亞迪看似是在示弱,但實際上誰不知道他是在秀實力。只不過比亞迪是以一種大家都不反感的示強方式,就算你反感,也不好說啥。
但是在大眾輿論的世界里,主動求和的弱者天然占據著優勢。
其實長城很冤枉的,不點出來吧,這是在道德綁架啊。但是說吧,自己又會被噴格局不夠,畢竟人家都夸你了,你還 BB 個啥。
所以這一招對長城而言,直白點講就是“殺人誅心”……
寫在最后:比亞迪的這則宣傳片爆火,可謂是將“嬉笑怒罵皆學問”表達的淋漓盡致。
一則營銷陽謀,讓大家不得不接受比亞迪的好意。
毫無疑問,無論是新實力還是老玩家們,可能都要重新認識——品牌營銷,這門基本功。
畢竟商場如戰場,眼淚可以共情,但競爭沒有溫情,新能源市場藍海中亦有品牌競爭的紅海……
· 談擎說AI出品 ·
·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