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父母,作為教育家,你們對孩子滿意嗎?作為父母,孩子對你們滿意嗎?
有沒有覺得無論自己怎么做,孩子都會有不滿意的時候,哪怕自己很努力面面俱到培養孩子,孩子依然表現不盡人意?
劉稱蓮老師在《與孩子并肩的人》這本書里說:教孩子不如懂孩子,把對孩子的愛視作教養的智慧,做與孩子并肩的人,靜觀其形,因勢而成。
作為二胎家庭,在孩子教育陪伴方面,我和 老公 都很用心,書中講到的許多方法,非常值得學習,回顧這幾年育兒經歷,有很多觀念和做法,與劉老師總結的經驗如出一轍。
01
父母共同參與
共同陪伴是孩子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
奧巴馬夫婦在兒女很小的時候就非常重視家庭陪伴,每天晚上不管多忙,奧巴馬都會親自給兩個女兒講睡前故事,陪他們入睡。女兒上學后,父母二人也盡量配合時間一起吃晚餐。
在奧巴馬夫婦的用心陪伴下,兩個女兒茁壯成長、思想開明、品行端正,他們共同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值得所有的家長借鑒學習。
教育孩子需要全家人的參與,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成為孩子的教育伙伴。
我和老公都是上班族,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關系,非常不容易,更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配合。 在育兒過程中,我覺得最幸福的事,就是一路走來,老公都竭盡所能與我分擔。
大寶八九個月的時候,我要出差 兩天 , 那時候孩子晚上從沒離開過我,我很擔心 , 但是我老公說,沒事,你去吧,晚上我來弄!
大寶 2歲左右時,我因為一個培訓,又要出差 , 這次還是 一個月,他又說,沒事,你去吧,我來管他。
大寶 幼兒園大班時,因為我的工作下班比較晚,接不了孩子放學,老公就承包了一年的接送。
有一次,老大學校有一個手工作業,時間緊任務重,但我不在 家 , 老公 就把周末的時間都空出來陪孩子忙活起來了,花了整整一個周末跟老大一起在家做,等我回到家時,作品已經交到學校,聽說還被校長選到學校作為優秀作品展覽。
我全程沒有參與,但是回到家看到他們準備的豐富的材料、工具,感覺到他們倆非常認真的完成了這次作業,我想,老大這次手工作業的經歷也一定非常棒!
最好的家庭環境,是父母都是教育孩子的主角。爸爸媽媽共同參與,互相支持,他不在,我全包,我不在家,他可以搞定,都在家時分工配合,都不在時,孩子可以自己搞定!
只有互相補位,才會互相理解,避免埋怨和指責,與孩子并肩而行,才更加從容。
02
父母真實而從容
劉老師說:你真實而從容的樣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我們要做孩子背后堅定的支持者。
作家三毛從小就有文學創作和環游世界的夢想,20世紀40年代,三毛告訴母親,自己想去看世界,母親非常理解女兒的內心,理解她的獨特才能,所以鼓勵她環游世界尋找自我,給她寫了一封“環游世界許可證”,支持女兒的追求。
這封許可證鼓舞了三毛,使她有勇氣踏上環球之旅,一生游歷80多個國家,成為著名的作家。
養育孩子是一場漫長的修行,真實而從容的陪伴,是作為父母最好的狀態。在育兒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教育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我們父母。
我問過孩子一個問題:你希望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
孩子的回答是:溫柔的媽媽。
聽到這個回答,可能大部分的媽媽會跟我的反應一樣:有點意外,但是馬上可以理解孩子為什么是這個希望。
劉老師說“真實而從容的陪伴”,我們對孩子可能足夠真實,但不夠從容。教育的內卷已經讓國內的父母嚴重內耗,“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的場景輪番上演,如何做到真實而從容?
父母自我修煉!——這是我找到的答案。
因此,我參加了非暴力溝通訓練營、愛的五種語言修煉營、北大媽媽育兒修煉營,買了很多自我修煉的書,比如《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養育最好的男孩》……
參加學習,是非常好的自我教育的方法,當然,并不是說,我們學到的方法要全部用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但是這個修煉的過程,會讓我們心態更加平和,慢慢做到真實而從容,變成孩子心目中“溫柔”的媽媽。
我們和孩子其實都是在互相適應,追求同頻,未來的教育之路,我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一起成長,在不同的階段,給孩子不一樣的陪伴。
03
激發孩子內驅力
育兒的真正價值,在于幫助孩子發現他們自己是誰,以及他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幫助他們成為這樣的人。
劉老師在書中提到,孩子人生目標的設定要與孩子的興趣和擅長的事結合起來, 孩子喜歡,才會主動去做。 這樣的目標設定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喚醒孩子的主動性。
中國臺灣歌手張惠妹從小對唱歌充滿興趣和熱愛,她的母親沒有強迫她學習唱歌,而是允許她自由的進行音樂探索,直到張惠妹主動要求報名參加歌唱比賽。
在選擇比賽歌曲時,母親允許女兒按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張惠妹的內在興趣和動力被充分的激發出來,憑借實力,獲得了冠軍,踏上職業歌手之路。
在沒有參加修煉營之前,我覺得孩子還小,什么人生目標啊,理想啊,計劃啊,對他來說可能有些難,或者不太懂,聽了劉老師的課,我發現是自己走進了誤區。孩子雖然小,但并不代表不懂,需要的是父母的正確引導。
比如孩子之前說,長大想當宇航員,我就只是肯定了他的想法,然后告訴他做宇航員就需要學習很多知識,所以從小就要好好學習,但是學習和宇航員之間怎么建立鏈接呢?
孩子喜歡樂高,從3歲起接觸搭建,到現在學習基礎的模塊編程,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生病,從未請假缺課,課堂表現也得到老師的充分認可。
他在這件事情上 就有很強的內驅力, 就可以跟他的宇航員目標相結合,跟他一起來探討這個目標實現的路徑,引導他將大目標拆解為階段性的目標和行動計劃。
然后在孩子達成階段性目標的時候給與獎勵和強化,這樣子孩子的動力將會更強。
目標與興趣相結合,玩中學,學中玩,孩子的內驅力自然而然會被激發出來。
04
作為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孩子的朋友和伙伴。
通過父母共同參與的家庭氛圍、建立真實而從容心態、用興趣激勵內驅力,可以幫助孩子成為自信、有責任感、有創造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從而讓孩子在成長中更加健康、快樂地前行。
當我們給足孩子足夠的時間和關注,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與孩子并肩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作者:陳丹丹,職場二胎寶媽,左手工作,右手家庭,中間挖掘自我成長。愛自己,愛家庭,愛生活,用有限的精力創造生活的無限可能!
PS: 歡迎大家關注“弘丹寫作”的視頻號。
這是弘丹的個人微信號,可以添加弘丹的微信號,和弘丹成為朋友,圍觀弘丹的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