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 ~大家周四好呀~
每過一 段時間,我的生活工作節奏就會根據當下的情境調整一次,也會順便在公眾號跟大家同步一下。今天來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正在做的兩個嘗試。
1
人生要有20%-30%的挑戰
我最近開始壓腳背了,而且是每天堅持的那種。初級的壓腳背,就是把兩個腳后腳跟并攏,跪坐著,整個人上半身的重量放在后腳跟上。儒家的跪坐、瑜伽里面的金剛跪,差不多都是這個姿勢。
從健康的角度來講,這樣是有好處的,有助于提升整個身體正面的延展性。不過我練習這個,主要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穿上足尖鞋。
第一次嘗試壓腳背的那種痛,真的像小紅書上說的一樣,“差點把我人都送走”。尖銳的刺痛,簡直一秒鐘都不想忍耐,何況要保持幾分鐘。
我天生的腳背、柔韌性、外開都非常不好,拉伸哪里都痛,所以我一向是抗拒軟功課的。得知我每天在壓腳背之后,我的芭蕾老師大為困惑,因為在她教我2年半的時間里,她已經跟我講了無數次,我都沒開始。真的是太痛了啊。
她問我,“最近為啥想開了?”
我說,“因為最近整體過得比較順,要給自己找點苦吃。”
最近2年跟丁老師學習以來,我變得越來越不懼怕“困難”和“變化”了,也越來越認同 “人的心量是被困難撐大的“。人需要不斷去經歷不同的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在解決這些困難的過程中,能力和心力都會得到提升。
“困難”來到眼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主動去尋求困難與挑戰;一種是老天丟給你的,突然環境變化,發生了失業、生病、重要的人離開等事情,你不得不面對困難。
這兩種來源的困難,對人內心產生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主動尋求的困難,最大的好處是可控,當你覺得超過承受范圍的時候可以隨時退出,還可以自由選擇難度;但如果是老天丟給你的困難,你除了硬著頭皮應對,別無選擇。
于是我就萌生出來一個想法:假如世界上困難的種類是恒定的,我為什么不早一點把它們都遍歷了呢?這樣當有一天老天爺再把類似事情丟給我的時候,我就不再會覺得它們是困難,因為“經歷”過,我就有了經驗,只是覺得“正常”。
加上我本身也不是那種很安分于一成不變生活的人,哎呀,我就決定,以后要給人生留下20%-30%的困難。
為什么是20%-30%不是更多呢?
因為這是我經過嘗試一段時間之后,覺得特別舒服的一個比例。這意味著大部分的事情都在我的能力范疇內,我有自信把它們做到我滿意的結果。
20%-30%是新鮮的、沒有做過的、結果未知的、充滿挑戰性的。因為其余大部分事情我是有信心做好的嘛,這些屬于搞砸了也沒關系,就嘗試一下,給生活找點樂子。如果要是這20%-30%也有了新的結果,那太好了,錦上添花。而且突破挑戰這件事本身,會給人帶來極大的愉悅感與成就感,這種感受是別人怎么夸你、給你多少獎勵都換不來的。
前面幾個月,我的工作在一個新的探索階段,已經耗費我大量的心力了,所以我對日常生活的預期就是“維持穩定,不要出幺蛾子”就行。這時候再主動找挑戰,我就不舒服了。
還有的時候,剛到一個新的社交圈子,身邊的人都不熟悉,要花費心思建立鏈接。這個時候我也會讓其他方面“維持穩定”就好。
最近事業方面的探索漸漸生長出結果了,進入了一段平緩期。在修心方面,之前的幾個老功課也做成了新習慣,每天沒什么負擔就完成了,一切又重歸平靜。
我覺得,現在可以在學習藝術方面去啃一些以前一直卡著沒前進的硬骨頭了。
2
只做長期主義的事情
前面有幾年,我幾乎只做“短時能看到結果的事”。事業上的追風口、學習上的“速成”都如是,最多2個月,要是2個月之內還沒看到結果,就放棄。
后來聽了丁老師的“扎根理論”,我開始越來越有耐心做短時間看不到結果、長期來看功力見長的事情了。因為我知道,你能速成的東西別人也能速成,你花費的時間、你在經歷中的體悟、你的功力,這些是別人拿不走的東西。
先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漸漸加入一點“慢”的事情,到后面“慢”的比例越來越高。
最近,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假如我幾乎不做“速成”的事,把生活中絕大部分事情都換成“以年為單位才能看到效果”,會怎樣?
《史記》中記載了一個孔子學琴的故事。
大概是講,孔子向師襄子學琴,10天還沒學新曲目,師襄子就說:“可以學新內容了。”孔子說:“我熟悉了樂曲形式,但還沒掌握演奏技巧。”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現在已經會演奏技巧了,我們可以增加新內容了。”孔子說:“可是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現在已經領會曲子的意境了,我們可以增加新內容了。”孔子說:“可是我還不了解這首曲子的作者。”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時而神情莊重,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孔子說:“現在我知道這首曲子的作者是誰了:他的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睛明亮,是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作這首曲目呢?”師襄子聽聞后,起身拜了兩次,說:“老師說這首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我最近打算做個實驗,看看我自己堅持2年,用“孔子學琴”的態度來做事業、對待生活,會發生什么。
我個人理解,“孔子學琴”這個故事的精髓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不貪多,不貪快。也是想驗證一下,在這個信息爆炸、高速發展的社會,“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理念是否依然是經典不過時的。
所以我接下來會做幾個調整:
1
精簡信息輸入渠道
2年之內,非工作,遠離手機。在互聯網行業做營銷的緣故,工作原因確實需要瀏覽一些社交網站。但是“工作瀏覽”和“刷手機”的性質是不一樣,工作是帶著覺知去做的。無覺知地刷,感受、意識是會跟著這些信息走的;有覺知地刷,知道自己在關注什么數據、什么資訊,在收集用戶什么行為,自己不會被帶走。
2年之內,不看暢銷書,只看老師推薦的幾本“有生之年要讀10遍以上的書”。反反復復就只讀這幾本。身邊總有各種朋友、熟人給我推薦各種東西,暢銷書占了很大比例。以前我也經常喜歡講“今年讀了多少本書”,還喜歡去學習各種速讀方法。2年之內,我打算只收下大家的好意,不去把精力花費在上面,看看2年之后會發生什么。
2
主動拒絕與自己長期目標無關的項目
經常會有朋友拉我去做一些“時間很短,來錢快,跟我未來要做的事情沒什么聯系,同時很耗心神”的合作。
其實現在已經拒絕大部分了,但是當有人來找的時候,還是會心動。有時我會先看一看,在了解更多的時候拒絕,此時已經消耗不少心力了(但其實一開始就知道跟我未來要做的事沒關系)。
2年之內,要更加堅定地一開始就拒絕。
3
花更長時間學好一個作品
之前已經認真學了2年多芭蕾,我打算用一年的私教課只學一支變奏,做到了老師的要求,就在這一支舞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鋼琴是小時候已經學過很多年了,之前也彈過不少大曲目。現在只要不出差,每天在家至少有1小時練習時間。也是打算1-2年只彈一個曲目。
學習的重點都是放在細節、質感和表現力方面。
我也早已不報那種短時速成的技能類的課程。我現在學習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年”為單位的。
4
更加精進
更加精進功課,同時多做一些“與未來有關的嘗試”。
“做功課”是典型的靠時間積累、滴水穿石才能看到效果的。我現在還不算特別精進,只是能“不斷”。老師留的功課,以后要盡可能多做一些遍數。從日觀一念,到日觀三念,到時時觀念;從日誦一段,到日誦一品,到日誦一卷,到日誦一本。
我很清晰自己10年之后要做與傳播善知識有關的事業。以后要多嘗試一些這個領域的事,更多積攢經驗。兩周前寫的命運那篇,就是一次新的嘗試。嘗試用“唯物主義”的方式來講解,評論區反響還不錯。不過這一類文章寫起來太費心了,能夠供我使用的詞庫很有限,要寫的很“唯物”,還要讓這些高深的內容大家都能看得懂。平常2小時一篇推文,那篇寫了7小時。大家的反饋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以后我可能會嘗試間隔1-2個月寫一篇這種性質的文章。
我會隨時在公眾號同步進展和這個過程中體悟的,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2年后會發生什么~
我出了一本新書,鏈接在這里:
適合大學生以及畢業0-5年的職場新人,以及對未來規劃感到迷茫的同學閱讀~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購買~
截至7月31日14:00評論區留言贊數最高的5位小伙伴是:鰍你一口,Anna Chen,二月十三,Angela,墨染。喵已經私信要過地址啦,書會在回復地址一周之內安排寄出~目前最后一期留言贈書活動已結束,近期都木有贈書活動啦。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