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至28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回訪團隊(以下簡稱“回訪團隊”)一行8人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回訪調研,回訪共歷時7天。重點調研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發展情況;回訪掐絲唐卡傳承人多杰、藏族編織技藝學員才讓拉毛、德昂灑智藏文書法傳承人登德日、牦牛絨紡織及制作技藝傳承人卓瑪吉、手工編織傳承人索知合等5學員;“格桑緣”果洛牦牛絨高定服飾系列拍攝等。
與此同時,上海大學2023年“行走祖國”主題教育活動團隊包括上海市教委一級調研員趙靜茹,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副主任王濤、上海大學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韓晶、上海大學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武裝部部長孟祥棟等師生團隊(以下簡稱“行走祖國”團隊)7月23日至25日與回訪團隊匯合,共同調研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文和自然風光。
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
遠程互聯 協同合作
提升傳承人傳承能力
7月23日下午,回訪團隊和“行走祖國”團隊共同調研考察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情況。目前工作站設立展示間、遠程教育課室、傳習點等,此外工作站正在積極籌備直播間,期望通過直播方式便捷高效傳播果洛州非遺,打開產品銷路。
展示間陳列藏香、德昂灑智、牦牛絨包、格桑花銀飾鍛造皮具系列、果洛之眼等一系列研發的創新產品。這些產品一部分是上海大學牽手設計師和傳承人合作研發的,另外一部分是當地傳承人參加上海大學研培班學習之后自主設計改良的。
遠程教育課室目的是克服地域限制,共享課程資源。在州文體旅游廣電局和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積極籌備下,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瑪多縣、久治縣和達日縣等地同時開展了遠程教育課程,用研培帶動工作站的方式,對非遺傳承人群進行系統教學,提升傳承人傳承能力。
工作站二樓是州非遺傳習基地設立的景泰藍掐絲唐卡、拉加藏靴、牛羊絨編織、德昂灑智等手工技藝傳習點,以及班瑪黑陶企業、藝人、果洛之眼品牌等傳習點。掐絲唐卡傳承人多杰、藏族編織技藝學員才讓拉毛、德昂灑智藏文書法傳承人登德日等向大家介紹傳習點情況。
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
文創產品設計研發
工業設計產品 牦牛絨系列 格桑花系列
獅龍宮殿系列 瑪域藏香系列
格桑花系列配飾
以銀飾鍛造技藝與皮具制作技藝相結合,打造格桑花系列包品和飾品共4款。
瑪域藏香香爐
香爐結合青海果洛藏區八寶其中四寶和獅龍宮殿的元素。香爐整體以銅為主要材質,大氣厚重;爐蓋頭以獅龍宮殿的瑪尼桿形象設計。在格薩爾史詩中,獅龍宮殿是格薩爾統治時期,嶺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建筑主體則正處于花蕊之上,干余條縱橫的溝壑皆朝向宮殿呈花瓣狀盛開,圍繞其間,示傳統文化中吉祥八寶之蘊意。
雪山高原感受藏族文化
7月25日,回訪團隊和“行走祖國”團隊前往雪山鄉陰柯河村回訪牦牛絨紡織及制作技藝傳承人卓瑪吉,卓瑪吉熱情地向大家展示牦牛絨圍巾、帽子、襪子、飾品掛件、包包等創新作品;以及編織類、土陶產品。
回訪傳承人卓瑪吉時,恰好趕上果洛牦牛文化節。煨桑、賽馬、牦牛選美、擠牛奶比賽一系列民俗活動讓回訪團隊深入體驗藏族文化,了解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風土人情,感受藏族人民敬重天地、豪放灑脫之情。
”格桑緣“果洛牦牛絨高定服飾實景拍攝
2021年PACC與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牽手婉珺璽與非遺傳承人創作“格桑緣”果洛牦牛絨高定服飾系列。“格桑緣”服飾以棉線為紐帶,情緣一線牽,編結起上海與果洛的友誼。此次上海大學回訪團隊與婉珺璽葉青設計師團隊赴秘境果洛,前往冬格措納湖、怪石堡、雪山鄉、年保玉則生態保護區等地拍攝。雪山草原為景,置身高原文化,重新演繹“格桑緣”服飾的摩登時尚。
拍攝團隊克服高原反應,沉醉在壯美遼闊、靜謐深遠的美景中,用相機記錄瞬間。用這些瞬間展現秘境果洛與海派摩登時尚的融合。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
共飲一江水
上海和果洛以文化為紐帶
共創非遺傳承與發展
特別感謝
果洛藏族自治州文體旅游廣電局
2023上海大學非遺回訪團隊成員:
章莉莉、朱藝蕓、李姣姣、劉欣、王斌、湯儀
特邀設計師團隊:葉青、潘文淵、肖嵐、丁詩蕓、確杰、才讓
責任編輯:逄繼青
圖文排版:譚 意
文字采編:李姣姣
攝 影:王 斌
劉 欣
潘文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