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河北省轄縣級市,由保定市代管。地處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北部,地處京、津、保三角地帶,京畿南大門。涿州市,古稱涿鹿、涿邑、涿郡、范陽、涿州路、涿縣。古有“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稱,荊軻刺秦中提到的督亢之地即為此。是三國昭烈帝劉備及其兄弟張飛故里,留有諸多名勝古跡。
涿 縣志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鉛印本
第一編 地志
名勝
漢昭烈廟 ,在城西南十五里樓桑村,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唐昭宗李曄)建。院宇宏廠(chǎng),闬閎(hàn hóng,指里巷、住宅的大門)壯麗,工程浩大,廟貌尊嚴,惟前殿所有神像均系木質,高約丈余,雕刻之功絕無僅有,后殿所塑昭烈、關、張,及武侯、趙云,并甘、麋二夫人各像,雖規模略小,亦頗可觀,又有古柏參天,碑碣林立,誠勝境也。故旅涿人士往往驅車過此,低徊留之,不能去云。
注釋 :
漢昭烈帝廟。 今為三義宮,坐落于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 俗稱樓桑廟 ,是為紀念三國時期劉備三兄弟在此結義而建,為三進院落式景區。始建于隋代,后歷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親賜璽書“敕建三義宮”。整座廟宇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文化底蘊豐厚。
三義宮 從1996年恢復重建,共修建了7個大殿、山門、九龍碑、結拜石、內外宮墻等。采用明代傳統三進院落布局,由外向里依次為山門、馬神殿、關羽殿、張飛殿、正殿、退宮殿、武侯殿、少三義殿,按原有形式內塑87尊塑像。2011年底被河北省旅游局評為AAA級景區。
古 跡
漢昭烈故里 ,即縣東南十五里之樓桑村(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林家屯鎮大樹樓桑村)。考《天府廣記》載:樓桑在涿州東南,為漢昭烈故里,有桑高十丈,亭亭如樓,昭烈兒時與宗中諸兒戲桑下,指為羽葆蓋車是也。桑側有昭烈古廟,唐乾寧中建,明建文時燕王嘗(嘗)屯兵于此。按《遼史》,涿州有涿水、樓桑河、祁溝河,是河亦有以樓桑名者今無考。
張桓侯故里 。縣西南里許桃莊,為漢張桓侯故里,今廢。又說今忠義店桓侯所遺古井附近,即桃園結義舊址。
洗馬潭 。縣西五里,《舊志》張桓侯洗馬處。
注釋:
張飛故里 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忠義店村,原稱“桃莊”,因張飛誕生于此,改名張飛店。清末民初,涿州知州認為直呼張飛名字不夠尊重,遂改忠義店,在此建有張飛廟。
1991年復建張飛廟,據說廊柱上一幅楹為乾隆御筆:“雄赳赳嚇碎老曹肝膽,眼睜睜看定漢室江山”。
在其之南有桃園一片,為桃園三結義故里,內有張飛古井、結義亭、飲馬槽,旁立漢昭烈帝結盟故里、張桓侯古井碑刻。
盧植故宅 。縣東十五里,地名盧家濼(濼:luò/pō),秦博士盧敖子孫世居于此。
注釋 :
盧植 (?-192年),字子干,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盧家場村)人。東漢末年名臣、經學家。季漢昭烈帝劉備、白馬將軍公孫瓚為其弟子。
盧植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成為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曾先后擔任九江郡、廬江郡太守,平定蠻族叛亂。后與馬日磾、蔡邕等一同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并參與續寫《東觀漢記》。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盧植被授為北中郎將,率北軍五校將士與張角交戰,將其圍困在廣宗。后被宦官誣陷下獄。皇甫嵩平定黃巾后,推功于盧植,使其復任為尚書。權臣董卓企圖廢黜漢少帝時,百官無人敢有異議,唯有盧植挺身抗辯,險遭董卓殺害。因蔡邕等人相救,僅被免官,隱居上谷軍都山。后被袁紹請為軍師。
初平三年(192年),盧植去世。臨終時僅著一件單衣。唐代時配享孔廟,北宋時被追封為良鄉伯。 白馬將軍公孫瓚以及蜀漢昭烈帝劉備皆為盧植門下弟子。范陽盧氏后來成為魏晉隋唐的大族。
第二編 建置
祠廟
昭烈廟 。在樓桑村。《一統志》云:昭烈故里也。唐乾寧四年建廟,碑尚存。金承安初重修,王庭筠有記。弘治二年,再修,以關、張配享。
關帝廟 。凡七,一在縣東郭,一在智度寺西,一在東門月城內,一在縣治東,一在北門月城內,一在南門月城內,一在觀音堂。
清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每歲五月十三日致祭。雍正三年,詔令天下郡縣,春秋祀以太牢,又追封三代公爵,并設主、后殿一體致祭。 今七廟皆圮。
張桓侯廟 。凡二,一在侯故里忠義店,一在縣南郭桑園。按,元順帝至元六年,加封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今仍稱桓侯廟云。
三義廟 。在涿鹿驛后。三義之說不見于史傳,《三國志》載,昭烈帝與二人寢則同牀(同“床”),恩若兄弟,而儔人廣坐,侍立終日,觀此則流俗附會,或非無因關、張配享,故稱名三義廟。
冢墓
漢盧植墓 。在縣東河村。
《后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盧植以初平三年卒。臨困,敕其子儉葬不用棺槨,附體單帛而已。建安中,曹操北討柳城,過涿郡,告守令遣丞椽除(打掃)其墳墓。
《長安客話》:涿州境東南有漢盧植墓,土人呼為南臺。金王寂詩有云:南臺故址今頹然,漢盧植墓疑相傳。
注釋:
范陽盧氏宗祠 :盧家場村位于涿州市城區東北部,被尊為盧氏中興始祖的盧植死后便簡葬于此,是盧氏文化的發祥地,也是海內外盧氏宗親尋根祭祖的圣地。2001年起,在此建有范陽盧氏宗祠,其中有盧植墓址保護區。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盧武鉉便是盧氏之后。
《長安客話》 ,明蔣一葵著。蔣一葵,字仲舒,別號石原。江蘇武進人(今江蘇常州),萬歷間任京師西城指揮使。“長安”為古代皇都的通稱。該書共8卷,為記述明代都城北京史地的專著。內容涉及范圍很廣,包括京城、郊 、畿輔、關鎮、邊鎮、禁苑、都市、名山、名寺,橋梁、形勝、陵寢、驛館、歌詠、人物、方言、習俗、奇事、食貨等等。是明代記述北京地方史地的文獻中,僅存的幾種之一。作者曾在北京做官,經多方走訪古跡名勝,并細心搜檢稗官野史,通過實地訪問和參證文獻記錄兩種方法寫成該書。但該書文字較為簡略,短者一條至30余字,且編輯體例亦失嚴謹,是其不足。
王寂 (1128~1194)金代文學家。字元老,號拙軒,薊州玉田(今河北玉田縣)人。金朝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進士,歷仕太原祁縣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馬副都總管。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因救災之事蒙冤,被貶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轉運使致仕。卒謚文肅。工詩文,詩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暢,著有《拙軒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