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滿了焦慮和迷茫,我們時常被過去的遺憾所困擾,對當前的現實感到不滿,對未來感到恐懼。
過度自我評判,對婚姻負面情緒滿滿,養育孩子的路上也常常手 足無措。
那么,如何才能擺脫人生的焦慮,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呢?
7.10號弘丹老師給年度會員開設了寫作修心療愈課,帶我們共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弘丹老師說:焦慮歸根到底,都源于我們的期待沒有被滿足。
那些沒有被滿足的期待會造成我們的負面情緒,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便會淪為情緒的奴隸。
在弘丹寫作修心療愈營,學會這三點將助你避開期待陷阱,擺脫情緒牢籠,找到內心寧靜,活出幸福自我!
01
放下對自己的評判,接納自己
王爾德曾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然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對自己的愛開始變得有條件了!
在紛繁的生活中,我們會羨慕別人的好工作,高工資,好身材,高學歷!這種羨慕實際就是一種對現狀不滿的評判!我們不甘于平庸,心緒便會焦躁。
像我就比較羨慕那些原生家庭好的朋友,而把自己的不幸歸咎于原生家庭,不能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久而久之,性情變得暴躁或抑郁.身心俱疲成了焦慮體!
就如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寫到:我們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不能完全接納自己。
弘丹老師在療愈課帶領我們自由書寫,讓我們放下對自己的評判,接納自己的情緒。
以旁觀者的角度去感受它,把思想集中于想要而非抱怨的事情上面,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老師讓寫下最近讓自己痛苦的一件事!我寫了:不想親近我的父母,因為兒時父母重男輕女,我被姥姥帶大,就感覺父母拋棄我,不愛我!
跟著老師的引導,我覺察到自己一直生活在對父母的怨恨中,雖然表面看似平靜,實則內心滿是滿是委屈。
這種受害者想法一度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愛抱怨,脾氣暴躁的人,導致我也越來越討厭這樣的自己,自我評判讓我不能愛自己。
而后,老師帶領我們冥想,關照自己的身體,讓我們自由書寫,對過去的痛苦經歷重新改寫。我不由得寫下:父母其實很愛我,只是弟弟小,更需要父母!那一刻,我釋懷了!
跟隨弘丹老師一起朗讀完卓別林的《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悟了: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沉溺于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我開始接納自己,盡量不去評判自己,告別焦慮,越來越通透。
02
放下對伴侶的期待,悅納當下
股神巴菲特在一次演講中曾這樣說:“如果你想要幸福的婚姻,那么你希望伴侶有什么樣的品質,只能挑一個?”
他的回答不是智商,幽默感,性格或者美貌,而是“降低期待值”,他說這才是婚姻長久的秘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婚姻從一開始的海誓山盟到柴米油鹽,從轟轟烈烈走向平平淡淡,有太多夫妻不能接受中間的落差,對伴侶,對婚姻有太多期待。
有期待就會有要求,當伴侶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期待就會落空!一次次的失望,終將導致失敗的婚姻!
《我允許》中有這樣一段話“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若我覺得他應該是另外一種樣子,傷害的,只是自己。”
這讓我想起了2022年的情人節,因為老公沒給我送花,我倆大吵一架!
他還覺得委屈!我閉上眼睛回憶當時的情境,陷入沉思:或許我們會因為情人節的一朵玫瑰花而爭吵,也會因一朵玫瑰花而重歸于好!那么,到底是玫瑰花重要,還是愛重要?
或許這朵帶刺的玫瑰花就是婚姻中的期待!
我頓悟,老師說的那句允許一切發生,所有的事情都為我而來,沒有期待,便沒有傷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克里斯多福在《親密關系》一書中寫到:我們在親密關系中之所以憤怒,爭吵,焦慮,都源于我們的期待。放下期待,悅納當下,才能擁抱幸福婚姻!
03
放下對孩子的控制,讓其自由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與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紀伯倫。
那天跟隨弘丹老師朗讀紀伯倫的《致孩子》時,我兒子就坐在身旁,當我讀完,我看看兒子,他正一臉嚴肅的盯著我,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當時我正在逼他練字帖。孩子班主任說了,該上三年級了,暑假里字要練好,閱讀要跟上,口算不能落下……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為孩子學習焦慮。
擔心他落后,我們轉身成了獨裁者,各種興趣班,特長班,訓練營向孩子紛至沓來!孩子在我們的控制下,沒了自由!捫心自問,這樣真的好嗎?
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與擔憂不得不以控制孩子順從我們來緩解焦慮。可是,我們忘了,他們除了是我們的孩子,更是他們自己。沒有了自由的靈魂,如何快樂?
《無聲告白》中莉迪婭跳溺水身亡,從幼兒到童年再到少年,莉迪亞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期望中。
他背負著母親的醫生夢和父親渴望融入美國社會的夢,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她隱藏了自己的快樂!
而黑塞的《在輪下》中主人公漢斯在瀕臨死亡的那一刻還在思考校長的那句“親愛的,千萬別松懈,要不然就會滾到車輪下面去的”。
不論是莉迪亞還是漢斯,從他們最開始的快樂到走向極端似乎都有跡可循!因為隨著年齡漸長,他們自己想要自由與快樂的想法與父母的期待形成反差,父母越控制,孩子越叛逆。最終他們對生命妥協,讓人扼腕嘆息!
愛其實就是尊重與接納。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讓其保持自己的想法,任其自由發展。
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可以給與好的建議與支持!把光帶給孩子,而不要控制光照來的方向!
04
莫泊桑在《一生》中寫到: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 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遭!
所以,不必焦慮。
放下對自己的評判,接納自己,好好愛自己!
放下對伴侶的期待,長久的婚姻需要的是愛與包容,允許一切發生,悅納當下!
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承認孩子是自由的獨立個體,讓其自由生長!
感恩弘丹老師用心安排的《修心療愈課》,從課程到作業打卡都給人一種很放松的心態,想象生活中最美好的一天發生了什么?或者回憶痛苦的經歷從中學習?
又是如何突破恐懼,獲得成長的?
在匆忙的生活中,我們很可能忽略這些讓自己成長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跟隨老師引導,自由寫作,冥想,覺察,一點點找到真我,接近愛,喜悅,平和。不僅療愈,更是修心 !
作者:木南, 2023年度會員,終身成長踐行者,以閱讀感悟人生,用寫作記錄生活!
PS: 歡迎大家關注“弘丹寫作”的視頻號。
這是弘丹的個人微信號,可以添加弘丹的微信號,和弘丹成為朋友,圍觀弘丹的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