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萍,江蘇海門人,亞萍布業董事長,被譽為“中國花布大王”。曾獲中國十大經濟女性、中國百位杰出女企業家等殊榮。
除了事業上的豐收,在家庭生活上,陸亞萍也是十分幸福,她的丈夫本是水利局的公職人員,為了支持她創業,主動辭職下海,在幕后做起了“家庭主夫”。陸亞萍曾向記者透露,她與丈夫維持感情主要靠打電話。
接下來,讓我們走近陸亞萍。
陸亞萍
事業
陸亞萍的財富,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她幾十年如一日奮斗出來的。
陸亞萍18歲那年,由于家庭貧困,來到海門縣的一家毛巾廠打工。
有一次下班與工友到集市閑逛,陸亞萍發現地攤上的男士短褲異常暢銷。
她覺得可以試一試,于是向工友借了50元錢買材料連夜趕制,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售賣,不僅回了本,還賺了好幾十塊錢。
嘗到甜頭后,陸亞萍每天晚上加工衣服,白天拿出去賣,幾年時間內,就攢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為她以后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陸亞萍
據陸亞萍回憶,第一次賺到3萬元時,她特地將滿滿一沓面值10元的紙幣,放在秤上稱了一下,有6斤6兩。
有了本金之后,陸亞萍直接包下了海門縣最大的商場。
但陸亞萍沒有滿足,她去浙江進過一次貨后,發現與浙江人搞布料批發,一年賺幾十萬相比,她的生意簡直是小打小鬧。于是,陸亞萍產生了到浙江“二次創業”的想法。
1995年,陸亞萍與丈夫帶著500萬現金,在紹興柯橋中國紡織城租下一間店面,成立了“亞萍”布業公司。
公司開業后,陸亞萍通過研究花布市場,發現決定銷量的關鍵是布料的花型。
陸亞萍
陸亞萍親自投入花型的設計中,因為當時專利保護意識差,陸亞萍公司設計的花型,前腳推出后腳就叫人模仿了。
陸亞萍也不跟他們計較,專心投入到新花型的設計中,設計速度由原來的幾天一個,增加到一天幾個,模仿的速度趕不上更新的速度。
短短幾年,浙江柯橋這座亞洲最大的輕紡城,刮起了一陣“亞萍旋風”。
在陸亞萍的努力下,她的這股“旋風”,刮向了全國,刮向了全世界,銷售額當年便突破了2億。
關于成功的經驗,陸亞萍從不刻意隱瞞,2010年接受某報記者采訪時,她坦誠地說:“做生意不僅要大膽,更要誠信,要有人品。”
在誠信經營方面,陸亞萍談到了一件往事。
陸亞萍
有一年,陸亞萍公司開發的“葡萄花”新型花布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前來找她訂貨的30多位大客戶,排隊一天一夜才搶到剛從布機上下來的新貨。
貨品全部拿走后,陸亞萍到生產車間抽查布匹質量,突然發現個別機器上的布料上出現了“跳絲”現象,是非常嚴重的質量問題。
雖然只有個別布料出現了這個現象,但陸亞萍還是連夜打電話給客戶,說明了情況,要求他們將貨退回來,并愿意補償他們的損失。
客戶們得知,非常感動,都表示不要退貨了,他們自己把發現的次品布裁下來就行了。
一般人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陸亞萍不同,她為了保住自己的口碑,堅持補償了他們的損失。
正是在陸亞萍的誠信經營下,她才能逐漸在全國范圍內,積攢了3萬多固定客戶,其中大客戶6000多個,他們看中的就是‘亞萍’這個金字招牌。
陸亞萍
家庭
陸亞萍與丈夫施建是華東水利學院的高材生,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青島工作。
1982年陸亞萍與施建新結婚。由于陸亞萍不愿去青島,施建新果斷放棄青島優越的工作環境,主動申請調回家鄉海門。
后來,又在陸亞萍的鼓動下,施建新辭去公職,回歸家庭協助起妻子創業。
對于丈夫的付出,陸亞萍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從來不和我爭,所有拋頭露面的活都留給我做,他一心在背后支撐著公司的運作。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他有一半的功勞。”
陸亞萍
如今,陸亞萍與丈夫都已進入花甲之年,但兩人的感情依舊融洽。
陸亞萍幸福地對記者說:“由于我經常忙于應酬,總是忘記吃飯。他就專門買了一部手機,號碼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是我倆的“情感專線”。每天中午12點,當電話鈴聲響起時,我就知道是他在提醒我吃飯了。吃過飯,他會再次打來電話,與我聊一聊家里的事情。”
陸亞萍和丈夫只生了一個女兒。
在對女兒的教育上,十分嚴格。她和丈夫經常教育女兒,不要亂花一分錢,不要吃零食,不要買名牌衣服,要繼承父輩“勤儉、誠信”的家風。
在夫妻二人的教導下,他們的女兒也比較爭氣,考上了上海師范大學。
陸亞萍
結語:
陸亞萍的成功,讓我們見識到了真正的獨立女性。然而,如果沒有丈夫施建新在背后做出的偉大犧牲,她是很難在家庭事業上獲得雙豐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