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帶寬的進步這幾年可謂有目共睹,從PCIe3.0到4.0并沒有花費多久,雖然4.0的帶寬其實已經完全夠用了,不過技術的發展不會因為夠用而停滯。
以AMD中高端主板為例,往往會提供一個PCIe5.0顯卡插槽,以及1~2個PCIe5.0 M2插槽,Intel表現沒有那么積極,但是在高端主板上也會提供類似的配置。
此前部分品牌已經推出了一波PCIe5.0固態,讀寫速度大部分都是在10GB/s,和滿血的14GB/s差距有點大,而今天開箱的影馳名人堂HOF EX50S固態,在前一代產品EX50基礎上速度做了提升,能達到讀取12G/s,寫入11G/s的近乎滿血性能。
包裝上和此前的影馳固態基本一樣,簡潔明了,右上角給予了5.0標識。
包裝內置了主動散熱器、固態本體,以及一根供電延長線。略可惜的是沒有和HOF EXTREME 30一樣采用白色PCB版,希望后續可以出純白版本,或者主動散熱器換成白色外觀。
來看看本體,標準2280長度,雙面顆粒設計,容量2TB。
此次影馳僅推出了2TB版本容量的EX50S,設計連續讀寫速度為12400/11800MB/s,寫入壽命1400TBW,支持5年保修和個人送保。
從上到下依次是主控芯片、DRAM緩存和電源控制芯片、閃存芯片。
主控芯片來自群聯,型號為PS5026-E26-52,基于12nm工藝打造,下方則是一顆4GB LPDDR4緩存芯片,貼紙下方則是兩顆來自鎂光的3D TLC顆粒閃存芯片,單顆容量512GB。
反面同樣為兩顆閃存芯片,共同組成了2TB的存儲空間,背部還留有一顆緩存焊盤。
散熱器非常厚實,畢竟PCIe5.0固態熱量相當夸張,被動散熱片相對會比較吃力,主動散熱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熱量了。
整個主動散熱器厚度控制的很好,相對于一些第三方固態散熱器夸張的高度,30mm已經屬于很低調的高度了,部分硬件也不會造成阻礙。
中間則內置了一顆小尺寸主動散熱風扇,支持PWM自動調節轉速。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鰭片以及中間的導熱膠,可以全方位包裹固態的所有芯片顆粒,快速傳遞熱量。
性能溫度測試
此次使用的主板來自華碩ROG STRIX B650E-I GAMING WIFI主板,雖然定位中端,但是對于PCIe5.0支持到位,除了顯卡插槽外,主M2固態位支持PCIe5.0,也不會影響顯卡安裝。
處理器則是選擇了R9 7900,顯卡為公版4080。
通過CrystalDiskinfo查看固態信息,可以看到支持PCIe5.0 x4規格,待機狀態下溫度為47度,此刻散熱器的風扇應該是處于開啟并且低轉速狀態。
使用TxBENCH測試讀寫速度,影馳EX50S順序讀取速度為11197MB/s,接近官方數值,順序寫入速度達到了12006MB/s,這已經超過了官方給出的數據。
CrystalDiskMark測試,四次不同場景下進行測試,獲取數值非常穩定,順序讀取基本維持在12380MB/s,順序寫入則穩定在11820MB/s,均符合官方宣傳數值。
ATTO磁盤基準測試,穩定下來后順序讀取約在11.5GB/s,順序寫入在11GB/s。
3D Mark存儲基準測試,得分3942,超出平均得分1倍多,除了一些固態組建的磁盤陣列外,單盤跑分已經屬于頂流水準了。
室內溫度27度,運行較長時間的跑分測試,來看看影馳名人堂HOF EX50S的溫度表現,20分鐘內這顆PCIe5.0固態峰值溫度68度,最低溫度52度,平均溫度62度,相對于待機時候的溫度47度溫度控制的還可以,畢竟實際使用中不會出現這么久的高負荷運行,實際溫度完全可以控制在60度以內,對于5.0固態并不算高溫了。
總結,這是一塊幾乎滿血的PCIe5.0固態,標稱讀寫均達到了標準,12G和11G每秒的讀寫速度距離滿血的14G每秒差距已經很小了,性能非常給力。
標配的主動散熱器不錯,小體積也能將滿載滿負荷高溫下的固態溫度穩定壓在60度左右,PWM溫控也可以很好的控制噪音。
本次分享就這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