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流行幾句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旅游要錢,要時間,很多時候,人們總囿于各種條件所限,沒法跟此刻熟悉的生活來個斷舍離,真正奔赴遠方飽覽山河美色——盡管,每年數據里,出國旅游的,外省旅游的,動輒以億來計,但那不是人數,而是人次,大概,就跟平均工資一個模式,有人替我們旅游了很多次而已。
然則,走一走是必須的,也未必要跑好遠,蘇軾有詩為證。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
屋上山禽苦喚人,檻前冰沼忽生鱗。
老來厭伴紅裙醉,病起空驚白發新。
臥聽使君鳴鼓角,試呼稚子整冠巾。
曲欄幽榭終寒窘,一看郊原浩蕩春。
述古即陳襄,時為杭州知府,蘇軾則是通判二把手。雖則朝廷立此二官,互相監督的意味還大于合作,但他們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無酒不歡的同僚。
尋春可謂中國古詩永恒的主題。
陳子昂說,尋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李白說,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白居易說,聞健此時相勸醉,偷閑何處共尋春?
李煜說,尋春須是陽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蘇軾尋春,意義更為特殊,乃因近來他曾生病,大概臥床有日,茶飯不思,懶于梳理,因此,待到病好,才發現自己可憐白發生。
郁氣久結之下出城尋春,曠野無邊,滿目青綠,柳條輕搖,山花爛漫,溪水潺潺,初癒之人心曠神怡,霉氣為之一盡,心情瞬間好到爆棚。
因此我講,遠游或許會讓人很快樂,但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哪怕離家五里換個小環境,甚至只是登上屋后一座小山,也可盡覽河池田園,移步換景,景變心舒,豈不妙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