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汽車安全類測試欄目TOP Safety為驗證CTB技術對電動車安全性的意義,選擇了比亞迪海豹(參數丨圖片)進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車雙面側柱碰試驗。該試驗通過模擬真實嚴苛的場景,來測試新能源汽車疊加兩次側柱碰后整車的被動安全性以及電池安全性。
搭載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比亞迪海豹在TOP Safety雙面側柱碰試驗中,挑戰了主駕駛側柱碰試驗,副駕駛后排側柱碰試驗,以及兩次側柱碰后的電池包復用試驗,順利通過了挑戰。
側柱碰撞有多難?
這次海豹采用的側柱碰撞測試是不同于普通的側面碰撞。
側柱碰撞測試,是車輛以時速32km/h的速度,75°的角度,撞向直徑254mm的鋼柱。
而普通的側面碰撞,則是一輛1.5噸的車型,以時速50km/h的速度垂直撞向車輛。而下面凸出的部分,寬度達到1676mm,高度達到203mm。
對于新能源車來說,側柱碰撞要比側面碰撞更加嚴苛。普通的側面碰撞,是用較為寬闊的面去撞擊底盤,底盤的多條橫梁可以分散沖擊力。而側柱碰撞,是一個點去碰撞車輛的側面,能夠承擔主要沖擊力的只有撞擊點附近的橫梁。
簡單地說,側柱碰撞就像用刃口砍人,而側面碰撞則像用刀面拍人。顯然,如果你必須選一種懲罰,只要你想活,你一定會選用刀面拍。
碰撞測試成績優秀,甚至能上電
第一次側柱碰撞
第二次側柱碰撞
在本次的挑戰中,這樣的測試比亞迪海豹進行了兩次,第一次是在主駕駛位置,以時速32km/h的速度,75°的角度,撞向直徑254mm的鋼柱。第二次是同一臺車用副駕駛后排的位置以同樣的時速和位置撞擊。
試驗結果顯示,比亞迪海豹整車結構最大變形量183mm,相比傳統燃油車平均300mm左右的變形量,搭載CTB技術的海豹最大變形量減小了120mm左右。表明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很好地提升整車結構強度,確保從前到后各個撞擊位置的結構安全。
乘員保護方面,在CTB優秀的結構安全基礎和氣囊緩沖保護下,整車中三個乘員保護指標也全部達到滿分,最大化保護每一個用戶的生命安全。
最關鍵的電池部分,兩次碰撞后,電池包僅邊框產生輕微形變,電池包也沒有出現漏液,起火的情況,高壓系統夠在短時間內將電壓降到安全電壓區間,有效保證駕乘人員生命安全。為了進一步驗證電池包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節目組還把這塊碰撞后的電池裝到另一臺海豹上,結果新車裝上碰撞過的電池包后,能夠正常行駛。
CTB技術的優勢
在CTB技術上市初期,因為電池充當結構件的理念讓部分潛在消費者擔憂比亞迪海豹在碰撞后的安全性。因為CTB技術以“電池車身一體化”為核心設計理念,通過將刀片電池包與車身剛性連接,二為一形成完整體。
這次的雙面側柱碰撞測試說明了比亞迪海豹的CTB技術在整車安全和電池安全上的優異性能,能夠打消大家的疑慮。
相比傳統的CTP車身結構,比亞迪的CTB技術將地板和電芯上蓋變為同一個部件。能夠縮小前機艙與乘員艙,車身側下框和電池之間的高度差,可以讓力的傳導更為順暢,最大程度利用材料本身的強度優勢,反而提升了安全性。
視頻截圖
而且在新能源汽車上,由于電池存在一定的厚度,離地間隙,車內乘坐空間和風阻系數一直是難以兼顧的難題。要離地間隙高,車內乘坐空間大,就會犧牲風阻系數。CTB技術因為取消了底板,在不犧牲離地間隙和乘坐空間的情況下,車內乘坐空間增加了10mm。
面哥總結:從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發展最為迅速的就是中國市場,中國品牌也在引領著電動汽車的發展。CTB技術是比亞迪首創,它在可靠性、安全性上并沒有參考案例。此次比亞迪海豹雙面碰撞測試成績優異,驗證了CTB技術整體安全性的優異,同時也是對大家的疑惑一次有力的回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