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拍賣行專家群訪
重塑信心,未來已來
亞洲藏家在藝術收藏上處于什么階段?他們在現當代藝術、奢侈品收藏上的喜好是怎樣的?走出疫情后的藝術市場回暖了嗎?藝術市場通訊邀請到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永樂拍賣與開拍國際的各位專家一同暢談亞洲藝術市場的當下與未來,從拍賣戰況、藏家趣味、私洽業務開展情況等多維度回應市場最熱話題。
Q:上半年拍賣中,佳士得中間價位拍品成交依舊穩健,但似乎比往年少了一些超高端價位拍品的加持,這是否與經濟大環境有關?下半年頂尖拍品的征集情況會有所改善嗎?
在剛結束的香港春拍中,我們呈現了一系列精心挑選的藍籌藝術家作品并取得了拍賣佳 績。 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是 我們一直所預料到的,而我們近期的拍賣結果也彰顯了佳士得作為主要參與之一對維護市場穩定的創造性戰略和長期承諾。 我始終認為,在選件時,拍品的質量和數量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香港春拍中,我們的拍品成交率高達90%,證明我們合理的定價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亞太地區的中層買家表現仍然相當強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頂級買家的衰減。例如,價格在500萬至1000萬美元區間的拍品購買額與去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166%)。在剛結束的香港春拍中,500萬美元區間的作品100%售出,包括巴斯奇亞、杰夫·昆斯、草間彌生、馬格里特、尼古拉斯·帕蒂的作品。
杰夫·昆斯《圣心 (紫紅/金色)》以逾6000萬港元成交,? 2023 圖片由佳士得提供
我們對市場繼續保持樂觀態度,這實際上讓我們能夠大膽思考和保持創造力。我們即將于11月與周杰倫合作舉辦的“千禧后晚間拍賣”將是另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我們將突破當前市場的界限,為亞太地區的藝術大師杰作賦予新的定義。
Q:消費降級對藝術市場會產生哪些影響?在全球面臨消費降級的當下,蘇富比為何聚焦亞洲?
根據蘇富比市場報告,盡管過去五年來全球共同面對疫情下的生活變化,但客觀數據反映出藝術市場百折不撓的韌性。疫情下的三年更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市場增長,更多藝術與奢華精品以超過一百萬美元易手。我們相信,動蕩不安的時期下頂尖藝術市場仍能接連報喜,就是對藝術杰作自身魅力的最佳證明。
近年來,亞洲藏家的崛起是全球有目共睹的。他們越來越多地顯露出對藝術品的興趣,尤其是新生代藏家,他們不僅把藝術收藏看作是一種投資策略,也在不斷尋求藝術的多樣性,把藏品視為展現個人品味的媒介,這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收藏源動力。
其次,我們也發現中國的藏家正在和藝術藏品進行更深入的對話,他們的收藏范圍已經從中國傳統藝術擴展開來,收藏體系也開始擴大,包括珠寶、腕表、當代藝術、到收藏級球鞋、手袋等等。可以明顯看到,中國藏家的收藏體系正在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
亞洲收藏市場上的這些趨勢,為蘇富比在亞洲市場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會和市場空間,這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的藏家群體和收藏需求,提供更多元、細致的服務和體驗。蘇富比在亞洲地區的業務表現也十分突出,這進一步證明了亞洲市場的潛力。
Q:富藝斯亞洲新總部落成后已舉辦多場展售會,可以透過富藝斯的私人洽購部門購藏。這種形式與畫廊銷售相比有什么區別?拍賣行有哪些特別的優勢?目前,亞洲客人在私洽方面的接受度如何呢?
去年富藝斯的私人洽購約占公司總體業務的20%。而私人洽購部門存在已久,對拍行而言也很重要,因為這讓我們能夠以不同的形式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在拍賣季以外的時間隨時保持交流。而拍賣行因為從組織拍賣累積的經驗,對更廣、更多的藝術類型和藝術家有深入透徹的了解,經手過的藝術品多,也更清楚知道作品的價值、出處來源等。再加上主要拍賣行在全球各地有不同領域的專家,不僅僅限于某類型的藝術品,因此可以提供客戶更多專業的知識和意見,這都是拍賣行進行私人洽購的優勢。
美國藝術家布雷特·克勞福德亞洲首場個展將于富藝斯亞洲新總部舉行,圖片來源:富藝斯
亞洲客人在私人洽購上尋找的作品,其實跟拍賣息息相關。在拍賣市場被關注、價錢拍的好的作品,就會有藏家希望透過私洽來尋找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在國際很具知名度的藍籌藝術家例如草間彌生、霍克尼、奈良美智、尼古拉斯·帕蒂、加藤泉都是在亞洲私洽市場詢問度很高的。另外,近幾年女性藝術家市場崛起,所以在私人洽購也得到關注,尤其是年輕女藝術家的作品,例如現在很火的卡羅琳·沃克(Caroline Walker)和內地年輕女藝術家張子飄的作品。不論拍行或是以一級市場為主的畫廊都在做私洽, 所以藏家的訊息也很實時, 在私洽的要求上, 也會更明確的和我們討論表達他們的需求,例如有些藏家在私洽上會表明要這個藝術家哪個時期、哪個主題/系列、甚至在哪個展覽中有展出的作品。價位趨勢上來說,主要依據不同喜好的客人和不同的作品, 都有可能, 但是基本上會以畫廊的一級市場價和拍賣的價錢做參考比較, 藏家也越來越成熟, 作品要好價格要合理才會得到青睞。
Q:近兩年,珠寶和手表屢屢破紀錄,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導致?您如何看待奢侈品從零售端走向拍賣的現象?
奢侈品拍賣近兩年來不斷升溫,大致可歸功于社交媒體的話題度、年輕藏家的崛起、收藏品味轉化為更加多元,以及網上交易的盛行。
許多年輕藏家和有影響力的人物,利用社交媒體分享名表、珠寶、手袋和洋酒等各種珍貴的奢侈品收藏,引起討論度,也為奢侈品拍賣吸引新客戶。富藝斯的鐘表部門,多年來領銜全球鐘表拍賣市場,已經連續兩年半22場拍賣均100%全數成交。今年上半年,我們在全球舉行的七場鐘表拍賣共吸引了來自65個國家及地區,逾六千名以上的競投者,除了超過三成的買家為千禧新世代,也有35%的買家為新客戶,足證市場需求攀升。
富藝斯香港手表拍賣現場,圖片來源:富藝斯
另外,奢侈品的流通性較活躍,因此越來越多人將其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收藏不再只專注于藝術品或古董。在投資市場不穩定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有保值需求,因此將奢侈品與投資聯系到一起。而“稀有性”向來是拍品價值升高的要素之一,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品牌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推出了限量供應的聯名款、季節款和定制款式等,也讓奢侈品在拍賣市場占據更重要的比重。
富藝斯珠寶部門在2021和2022年的全球總成交額均創下部門歷史佳績,去年全球秋拍總成交額更是較春拍總成交額大幅增長185%,今年在香港和紐約舉行的春季拍賣均有九成以上的高成交率。高質量的珠寶越來越稀有,例如緬甸紅寶石,高品質的黃鉆、粉鉆等,一旦亮相拍場,必然引起藏家爭相競投。看準奢侈品拍賣市場的潛力,我們也將在今年11月在日內瓦增設珠寶拍賣。
富藝斯香港珠寶拍賣現場,圖片來源:富藝斯
Q:您對本季拍賣從拍品征集、到現場拍賣氛圍、網絡端的表現,再到拍賣結果等維度觀察,有哪些市場趨勢和風向能與我們分享?市場信心是否有在恢復?
應該最明顯的就是當代藝術的收藏群體的參與活躍度與廣度有了極大增漲,新興群體的收藏方向目前確實是在70、80、90這一批中國當代藝術家上,比較明確,這和藏家群體的年齡也有關系,大家愿意選擇與自己同齡、同時代的藝術家來一起記錄成長的過程體悟。當然在50、60年代藝術家的關注上也絲毫沒有減弱,但趨勢呈現了對精品和某些值得再深度挖掘解讀藝術家的再次關注,另外抽象藝術家作品的參與度也逐步開始走強。因為我們的產品線相對有國際化的一面,所以我們也觀察到部分國際性的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也吸引了來自除大陸區域以外的收藏家的活躍關注和參與。市場信心恢復一說是個相對概念,但從我們的觀察角度來看,藝術市場歸根到底還是小眾市場,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綿延連續的時間軸上我們看到的熱愛藝術并擁有堅定信念的收藏家們一直都走。用米蘭·昆德拉的一句話總結吧:“Après un long égarement, le retour. 迷途漫漫,終有一歸。”
開拍國際2023春季拍賣現場,圖片來源:開拍國際
Q:開拍非常注重學術研究和專題策劃。本季開拍首次推出“場中場計劃”個案項目,實際反響是否有達到您的預期值?開拍在這個項目上對藝術家的人選有什么既定的標準嗎?
這次的“個案”項目我們呈現的是藝術家張恩利老師的四件作品,從藝術家創作中所體現的四個維度為藏家進行深入的解析。拍賣是一項爆發性很強的工作,大量的作品需要在短時間內為藏家進行呈現,然而藝術品的價值是需要用一個相對時間去挖掘和探索的,我們也希望讓藏家在一個信息更為豐富深刻的場景里進行收藏選擇,這樣對市場也是種良性的促進,所以“個案”項目在我們能做到的最大程度上“在熱烈中為大家提供一個深度思考”的場景,從這個角度上我們的預期值基本達到了,從作品的拍賣結果上來看,四件作品全部成交,并且來自不同藏家的參與競投,這也是對我們建立的“思考場景”最好的反饋。
“個案”項目不僅僅只針對一名藝術家,也可以是一件作品,所以我們不局限于每一次個案項目是以藝術家還是作品為研究對象,如果說標準的話,我們選擇的方向會以“具備深度挖掘潛力的,需要專業視角協助解讀的,對過去有回溯,對當下有觀察,對未來有啟發”的藝術家或者作品。
開拍國際2023春拍:張恩利個案項目拍賣現場,圖片來源:開拍國際
Q:本季春拍最大的驚喜是什么?現當代這塊有哪一些亮眼表現?
本季春拍最大的驚喜我想應該是藏家對于當代藝術表現出的巨大熱情與極高的參與度。作為疫情開放之后的第一次重要拍賣,如此熱烈的現場氛圍令人動容,而我們也期待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地提振與重塑整個行業對于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市場信心。以本季的晚間拍賣為例,“覽勝”、“現在即未來”兩個核心專場的平均成交率高達95%,超過82%的作品擁有3位以上的藏家參與競投,而當晚的明星拍品如陳可《斗牛士》更是吸引了20余位藏家共同競爭,最終在60余次的叫價角逐中刷新了藝術家的全球交易記錄。所有這些都讓我們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了廣大藏家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堅定信心,也讓作為從業者的我們備受鼓舞。
2023永樂春拍“現在即未來——全球視野中的新繪畫”拍賣現場,圖片來源:永樂拍賣
從不同的交易版塊來看,作為學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相對明確,市場沉淀相對更充分的二十世紀經典藝術表現穩健,雖然整體份額較之前幾年有一定收縮,但以吳冠中為代表的重要藝術家,其來源明確的佳作依然得到了專業藏家的力挺。在當代藝術部分,50、60后藝術家繼續肩負起市場中堅的角色,為整個大盤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劉野、周春芽、劉煒、張恩利等核心藝術家也進一步鞏固了其不可動搖的市場地位。而作為聚焦中青年藝術家的“新繪畫”版塊,不但憑借超高的熱度與強勁的交易需求成為本季拍賣最大的引爆點,更是進一步推動了近年來市場與藏家結構的深刻轉型,隨著越來越多年輕藏家的進入與參與,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愈發令人期待。于此同時,隨著奈良美智、埃利亞松等一線國際藝術家的順利成交,也進一步夯實了永樂“以開放視野推動全球藝術創新、交流”的未來愿景。
出品人: 董瑞
采訪、撰文:Tina Xu
版式設計:劉宇翔
審校: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