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是中國的傳統(tǒng)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jīng)典當中,《三字經(jīng)》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jīng)》取材典范,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jié)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中國傳統(tǒng)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
熟讀《三字經(jīng)》,可知千古事。背誦《三字經(jīng)》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tǒng)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nèi)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口而誦,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邊讀邊用心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感悟:朝斯夕斯,求學勤奮而有恒心,知識是無窮的,只有時刻保持求學的心態(tài),才能真正學好。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感悟:人生下來后,并沒有與生俱來的惡,可能對于小時候的好奇,隨意踩死螞蟻之類的事情,都并非是內(nèi)心的惡在作怪,善惡觀都是后天的影響。
養(yǎng)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僅僅是提供物質(zhì)上的給予,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感悟:一個孩子是什么樣,不能只對孩子進行指責,追溯根源,還要看家庭的教育和課堂上老師的教育。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戰(zhàn)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感悟:環(huán)境氛圍對人的成長有很大的關(guān)系,這也是為什么家長都希望孩子去好的學校,這不僅僅是老師教的好,還有身邊一群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氛圍普遍較好的同齡人一起學習,這就有了競爭對象,促使自己好好學習,如果沒有其他優(yōu)秀的人,想必大多數(shù)人都會懶惰懈怠,與優(yōu)秀的人同行,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上升到企業(yè)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企業(yè)沒有競爭對手,那么它一定會失去創(chuàng)新的動力。
-5-
勤有功,戲無益。
戒之哉,宜勉力。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勤奮上進的人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要時刻提醒自己,勉勵自己好好學習。
感悟:只有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才能會有好的成就,如果懈怠,那么自己的成績和成果一定會下跌,且下來容易上去就難了,就像不保持保養(yǎng)的刀,上銹了就不鋒利了。
-6-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玉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懂禮儀,不能成才。
感悟:再聰明的人,不去學習,也不可能成才。
-7-
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感悟:教育是一門學問,有人不識字,卻很會教育,懂得如何控制脾氣,如何引導孩子,有些人即使成就很高,但一點也不懂教育。
-8-
茍不教,性乃遷。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遭到破壞。
感悟:教育的不好,甚至放松完全不問,可能就會使孩子走上歧途,《神雕俠侶》里的楊過,從小就成了孤兒,如果沒有郭靖的教導和為國為民的俠義行為感化楊過,或許楊過就真的走上了歧途。
-9-
教之道,貴以專。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遭到破壞。
-10-
曰國風,曰雅頌。
號四詩,當諷詠。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nèi)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值得去朗誦。
-11-
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讀書。
感悟:現(xiàn)代雖說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絕對是最好的途徑,讀書可以使人增長見識、明了事理。養(yǎng)成學習的興趣,勤奮讀書。
-12-
為學者,必有初。
小學終,至四書。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作為一個求學的人,一定是由淺入深地先打好基礎(chǔ),先要學好文字知識,然后才可以學習儒家經(jīng)典四書。
感悟:學習要循序漸進,一口吃不成胖子。
-13-
詩書易,禮春秋。
號六經(jīng),當講求。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經(jīng)》稱六經(jīng),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應當認真仔細地鉆研。
感悟:《樂經(jīng)》很多人認為,已亡于焚書坑儒中的秦火。
-14-
經(jīng)子通,讀諸史。
考世系,知終始。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經(jīng)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讀各類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感悟: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15-
幼而學,壯而行。
摘自《三字經(jīng)·全文》
解釋:年幼時努力學習,長大后就可施展才干。
感悟:人在小時候應該努力學習,并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發(fā)展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未來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chǔ)。這才是為什么要上學的最好的解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