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是武俠小說泰斗金庸的代表作之一,為“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自問世起就在華語文化圈中深受追捧,多次被搬上熒屏,到目前為止單電視劇就有八個版本。托它的福,原本并不太為人熟知的元末名將王保保,也逐漸走入人們視野。當然聲望自然比不上他的妹妹“敏敏郡主”。
“敏敏郡主”趙敏劇照
“敏敏郡主”本名敏敏·特穆爾,漢名趙敏,生性機智多謀,為人古靈精怪、敢愛敢恨,曾期許創造一番大事業的她,在遇到明教教主張無忌后一見鐘情,一往無前的追求愛情,最終得償所愿,與之雙宿雙飛。明教的大業,則被野心家朱元璋所篡奪。
若是告訴你,歷史上的王保保還真有個妹妹,但她沒能像趙敏那般追求愛情,反而嫁給了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不知會不會倍感失落?傳言她還給朱樉生了長子朱尚炳和次子朱尚烈,是不是更是難受?
本期,我們來聊聊,“趙敏”次子朱尚烈的故事。
永興王生母之謎
朱尚烈,生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為秦愍王朱樉次子,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孫。至于他的生母,嗯,這個問題有點復雜,我們得好好捋捋。
朱尚烈的記載相對較少,不過他與朱尚炳屬于一母同胞。作為嗣秦王,有關朱尚炳的記載還算豐富。所以我們可以他為突破點,來探討朱尚烈的生母究竟是誰。
朱尚炳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月。《明實錄》對朱尚烈誕生的記載為“己酉,皇第十七孫尚烈生,秦王第二子也。”而記載朱尚炳降生的條目,內容則很是不同:
“乙酉,皇第九孫尚炳生,秦王世子也。”(《明太祖實錄》)
《皇明祖訓》明確規定“親王嫡長子年十歲授以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九月,老朱下令鑄造秦、晉、燕、周四府世子金寶。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冊封朱尚炳為秦王時,對他當前的身份認定為秦世子。
秦王妃王氏劇照
綜合以上信息,朱尚炳的身份理所當然的為秦王嫡長子。而歷史上王保保的妹妹,小字觀音奴的王氏,于洪武四年(1371年)九月被冊封為秦王妃,去世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四月。在此期間秦王妃沒換過人,所以理論上朱尚炳應當就是她所生。然而爆發于永樂六年(1408年)的秦藩祭祀事件,卻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一結論產生強烈的質疑。
“(十二月)戊戌,賜秦王尚炳書曰:朝廷制禮,各有定分,無敢僭逾。爾令僧人修齊資薦考妣,蓋欲以報劬勞之恩。而于文字稱皇考妣,又稱愍烈妃。皇考妣是朝廷尊稱,藩國豈得僭用?既于禮有違,且爾于冥冥之中,亦不自安。況愍烈之謚,果朝廷所賜乎?抑爾自加之乎?爾年少寡學,未詣大體,此必俗學腐儒所為。陷爾于僭妄而爾不能察也。自擔據實書之,庶不貽譏有識之人。”(《明太宗實錄》)
從皇帝的賜書中,我們了解到秦王朱尚炳在祭祀父母過程中犯有兩項錯誤,分別為:稱父母為“皇考妣”,稱其母為“愍烈妃”。我們暫且不管“皇考妣”這個大逆不道的稱呼,專討論“愍烈妃”這個謚號。透過朱老四的強烈質疑,我們可以知曉,朝廷并沒有為其母賜謚曰“愍烈”,朱尚炳此舉屬于擅用。
那么秦藩有沒有“愍烈妃”呢?答案是有的。《明實錄》雖然沒有記載“愍烈妃”,可明初密檔《太祖皇帝欽錄》明確指出,朱樉夫婦去世后,朱元璋賜朱樉謚曰“愍”,王氏謚曰“愍烈”。打著恢復祖制的朱老四上臺后,對此依然予以承認,《弇山堂別集》同樣稱王氏“謚曰愍烈”就是一大明證。所以“愍烈妃”指的就是秦愍王妃王氏,也就是“趙敏”。
既然朱尚炳的生母不是“愍烈妃”王氏,那必然另有其人。官方史料之中找不到朱尚烈兄弟生母的蹤跡,好在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中給出了答案,“隱王尚炳以洪武十三年鄧妃生”,“尚烈愍第二子鄧妃生”。
秦王朱樉劇照
王氏這個秦王嫡妻一直在位,鄧氏必然不可能成為秦王正妃。那么這個鄧氏到底是何身份,能讓老朱認可她所生的兒子為嫡子?鄧氏出身勛貴家族,是明太祖的老兄弟,追封寧河武順王、衛國公鄧愈之女。洪武八年(1375年),鄧氏被冊封為秦王次妃,整個婚禮只比正妃少了傳制和親迎兩個環節,相當于平妻。
朱樉偏寵次妃鄧氏,在京師時還不敢怎樣,之國西安之后就徹底放飛自我,竟將正妃王氏打入冷宮,另行安置,連每日的飲食供應都得不到保證。對此老朱應當心知肚明,然而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換來的是朱樉與鄧氏愈發肆意妄為。忍無可忍之下,明太祖下旨將鄧氏賜死。
如此一來,朱尚炳偷偷地祭祀生母,并將屬于秦王正妃的謚號“愍烈”按到鄧氏頭上這行為,也就說得通了。畢竟鄧氏給朱明皇室帶來的是恥辱,自然要降低其存在感,朱尚烈兄弟去世后,《明實錄》一反常態不在生平簡介中記載其生母,就是其中一例。
《弇山堂別集》還提到,朱尚烈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被祖父接到南京宮中親自撫養。洪武朝,年長孫輩幾乎都被接到京師,育于禁中,一道讀書。單看這條似乎很正常。但結合其生母鄧氏因罪被賜死,及次年老朱先下旨鑄造秦世子金寶,隨即下令停鑄等事,可以推斷他被召入京師,很可能與老朱對朱樉、鄧氏不滿有關。至于鄧氏被賜死的時間,大約是在洪武二十三年。
“秦府永興簡懿王尚烈:愍第二子,鄧妃生。洪武己巳,年甫六歲,太祖召至京,育于禁中,寵愛甚至。”(《弇山堂別集·卷三十四》)
在中都鳳陽為惡,所為何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隨即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因厲行削藩引發靖難戰爭。不知是被祖父所遣,還是同窗數年的堂兄不講情面,建文年間朱尚烈不在京師,而在西安。
建文四年(1402年),靖難戰爭以燕軍勝利告終,朱棣以小宗入主大統。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二脈倫序在他之上,因此朱老四內心對秦晉二藩十分地忌憚與提防。
當年八月,因為秦王朱尚炳遲遲未作出明確回應,明成祖遣使持敕符召他進京朝覲。朱尚炳經過一番掙扎終于決定奉召,于九月初一抵達京師。
同月二十八日,朱尚烈也抵達京師,朝覲皇帝四叔。此次他在京師待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皇明祖訓》的規定,連年都是在大明首善之區過的。
南京明故宮遺址
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20歲的朱尚烈被封為永興王,同時冊立馬指揮高志之女為永興王妃。次月,朱尚烈帶著新媳婦踏上回程,只不過他的目的地不是秦藩封國西安,而是鞏昌府。鞏昌府位于陜西布政司西南部,轄境大致相當于今甘肅的天水、隴南、定西三市,治所為隴西,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然而走到鳳陽府,永興王殿下竟然鬧起了幺蛾子。上至留守司官員,下到指揮小校,前來迎接的鳳陽方面人馬,有一個算一個,都遭到棰楚,也即被施以鞭杖之刑。關鍵是,這群人禮儀到位,沒有犯下任何不敬之罪,就這么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頓毒打。
明成祖得聞此事,氣不打一處來,也懶得多搭理朱尚烈,直接修書一封給遠在西安的秦王朱尚烈,表示讓永興王出居鞏昌,是為了讓他讀書習武以成大器,結果這混蛋竟惹出這種事來,你這個當大哥的好好管教管教。
“丙午,賜秦王尚炳書曰:‘比以爾弟永興王尚烈年長,令暫居鞏昌,講誦詩書,練習武事,以成德器。昨聞,過鳳陽自留守司官下至指揮小校,皆被棰楚,人不能堪,竟莫明其何罪!夫國家篤于親親,宗室謹于禮法,斯共保富貴,令聞長世世。尚烈所為若此,豈保富貴之道?凡今臣民,皆太祖皇帝數十年教餋者。況鳳陽,祖宗肇跡之地。過其地,虐其臣民,豈賢子孫所為乎?本欲罪其從官,但以方出,姑釋不問。爾其兄長,當深戒之,使改行為善,將來有成,非獨慰爾父于冥冥,亦稱朕親親之意,爾之兄弟亦得以俱成令名也。’”(《明太宗實錄》)
那么明成祖讓朱尚烈出鎮此地,是打算委以重任嗎?答案是否定的。
朱老四如此操作實則是為削弱秦藩實力,這招早已在晉藩身上施行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即建文四年)八月,他突然命晉恭王次子高平王朱濟燁、昭德王朱濟熿離開晉王封地太原,出居平陽(今山西臨汾)。
當年十月,營建平陽王府詔令發出僅僅兩天,朱老四就迫不及待的逼晉藩分府,讓朱濟燁、朱濟熿兄弟即刻之國平陽,先暫住平陽衛。這次分藩,兩人從晉藩所屬的太原三護衛中,整整帶走了四千人馬。
鞏昌府轄境
永樂元年三月,明成祖又以慶成王朱濟炫“長成未諳政務”,強迫朱濟熺同意其出居潞州(今山西長治),太原三護衛又分出一部分跟著走。
讓朱尚烈出鎮鞏昌府,只不過是故伎重演,分化秦藩實力而已。與朱濟熺兄弟不合,樂于兄弟鬩墻不同,朱尚烈兄弟感情還算深厚。所以朱尚烈在大明的祖宗肇基之地鬧事,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從小沒教育好,還是識破了四叔的意圖,諸位自行思量。
估計明成祖也自知難以離間朱尚烈兄弟,故而很快就改變了主意。當年五月,又給朱尚炳去信,解釋道讓年長諸王出居外郡,是為讓他們講讀練習,不過當下“四方來奏水旱蝗蝻道殣相望”,再給諸王修建住所不免勞民傷財,若是敕令到時永興王還沒有出發,那就暫停出鎮,待歲谷豐登再行此事。說是暫停,實則是就此擱置。
此后,朱尚烈于永樂三年(1405年)和永樂十五年(1417年)兩次赴京朝覲。永樂三年那次,由當年的同窗、皇太子朱高熾奉命在其觀證的文華殿后殿設宴,為其接風和送行。永樂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抵京,二十二日離京,這是他最后一次瞻仰京師的景象。不知是不是巧合,明成祖也于三月二十六日離開南京,北上著力經營自己的老巢北京,此后終其一生再沒回過南京。
阿越說
永樂十六年(1418年)正月十二日,永興王朱尚烈薨逝,在位17年,享年35歲,朝廷賜謚曰懿簡。這個謚號給得還算公允,縱觀朱尚烈生平,并無多少劣跡,唯獨永樂元年在鳳陽大鬧了一場。以當時的局勢觀之,這應當是他對四叔企圖分割秦藩的一次抗爭。畢竟鳳陽府地位特殊,是大明三都之一的中都,設有留守司,一有個風吹草動便會舉國矚目。
事實上當時被要求出居的秦藩郡王,除朱尚烈外,還有他們的胞弟、朱樉第三子保安王朱尚煜,他的出鎮地為臨洮府(治所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在秦王朱尚炳的執意奏請下,才得以留下。
“保安懷僖王尚煜:愍第三子,五歲時與兄永興同被召,永樂元年冊封,是年九月之國陜西臨洮府,以長兄隱王奏,同永興俱留西安。”(《弇山堂別集·卷三十四》)
西安鐘樓夜景
總的來說,秦藩第二代還算團結,這可能與他們幼年的經歷有關。不像老三晉藩家,盡出一堆只會窩里斗的逆子,結果淪落到太原三護衛被朝廷借機徹底廢除,連王爵都差點不保。
當然該有的針對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朱尚烈在世時還算安分,也逃不了。朱尚烈共二子,皆非嫡出,其中庶長子朱志墣生于永樂五年(1407年),父王去世時,年齡已經達標,按照明初的傳統他當年就可以襲爵,然而直到永樂二十年(1422年),才被準許襲封,永興王爵整整空缺了四年之久。之所以要如此做,給出的理由竟然是因為他不是嫡子。
“丁未,命永興懿簡王庶長子志墣襲封永興王,次子志埁為鎮國將軍。懿簡無嫡子故也。”(明太宗實錄)
相關文章
秦王夫婦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愛嗎?死于宮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