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家鄉(xiāng)的草木

0
分享至





















林東祥

1.梧桐

梧桐樹很普通,只要有空間,它的生長速度很快,葉片又大,數十年可長成參天之樹,村莊中,鄉(xiāng)間道路旁,民居間,到處都有。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此樹更多,因為桐樹軀干是食用菌香菇、木耳等很好的培育材料,故那幾年農民砍下許多大梧桐樹,截成段,用來種植木耳和香菇。那時經常可看到農家土房后面靠墻處或堆成垛或斜靠在墻上的,生長著綠油油黑木耳。

梧桐于春季清明節(jié)前開花,花期約有半月之久,仿佛一夜之間,“千樹萬樹桐花開”,若是樹在路旁,清晨,路上便鋪設一層嫩黃色的毯子,讓行人和車輛不忍踩碾。

為什么家鄉(xiāng)有那么多的梧桐樹,據武平文史資料上說過,60年代前期有縣委書記任延壽號召各個大隊種植的,也稱為“油桐”,有的成為專門的林場。梧桐開花后便結滿桐籽,桐籽在秋天收成,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會更認識石榴,而桐籽結構跟石榴相似,不過桐籽比石榴大多了,一顆小孩拳頭大的桐果只有幾瓣的桐籽。

上小學時,我們就經常挑桐籽,桐籽供銷社會收購,桐籽榨出的桐油是打家具時很好的防腐和粘合材料,售桐籽也是學校的一筆收入。

梧桐滿樹都是寶,桐花潔白素凈,桐籽樸實無華,制成桐油有寶貴的用途,我看,梧桐有君子之德。

2.苦瓜

苦瓜是常見的蔬菜,現在人們看到的苦瓜大都是青綠色的,吃起了并不苦。但小時候苦瓜大都是白色的,味道很苦。我們客家人說苦不講苦,而說是很“柑(gan)”。但現在要找到的那種苦瓜品種仿佛很難了。

苦是“五味”——酸、甜、苦、辣、澀之一,而苦瓜之于我記憶深刻,因為它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父母最常種植和出售的蔬菜。

在大集體人民公社時期,社員都在生產隊里勞動,而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只有他們兩個勞力,要供養(yǎng)母親和五個孩子,自然年年都是缺糧戶,隊里分紅是赤字。為了貼補家用,利用自留地生產蔬菜到市場售賣可以說是無奈且唯一正確的選擇。

可以說一年到頭父母不會落下一個墟天,不會落下每個微薄的賺錢的希望。記憶中,煙苗、豆角、苦瓜、冬瓜、甘蔗、黃瓜、南瓜、花生等在四季中輪番上場,而夏天很長一段時間要熬制仙草,仙草真是種神奇的植物,野生的藤蔓曬干備用,在墟市的前一天晚上煮熟,前一晚還是一盆湯水,第二天早上凝結成塊,墨黑如玉,令人稱奇。

苦瓜單煮很苦,但與豬肉雞鴨肉相配,味美非常。現在再也吃不到兒時的豬肉苦瓜湯的美味了。苦瓜青壯時是白色或者綠色的,但成熟后尾部裂開,里面是紅色的包裹籽實的瓢囊,甜的清新,我們對于紅紅的瓜囊也從不浪費。

3.番薯(地瓜)

家鄉(xiāng)人稱地瓜為番薯,原意是區(qū)別土薯吧。而土薯應該指大薯,大薯村人又稱“薯里”,有紅白兩種,收獲的都是塊莖,小的有一二斤,大的有十多斤。秋天收獲后農人把它們掛在廚房的頂棚上,從冬到春,不易朽壞,老輩人說的是它們能熏到廚室烹飪上蒸的熱氣而致。大薯打成漿,用油炸即是美味的“薯包子”。

地瓜在明朝時由東南亞引進種植,因為它不擇土壤條件,肥分要求也不高,又不與水稻爭地,故引進后解決了很大部分民眾的“肚子”問題,有的歷史學家認為,在清康熙乾隆時人口達到歷史的峰值(約3億),以番薯的大量推廣種植有很大的關系。

在民國30年的《武平縣志》,卷八《物產志》——“番薯。亦稱甘薯,秋初剪其苗尺許種,最易蕃殖。農人作為雜糧。有紅、白數種。曬干則為蔗(薯)干,磨粉則為薯粉,以之補充糧食,不為少。云石示產者尤甜嫩。”

如今春天也可種植番薯,但春種者大都用于食用其葉,而地瓜產量極低。秋天至遲應該在立秋前種植,否則收成很少。

番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也像農民一樣,吃苦耐勞且奉獻良多。在上世紀的70年代,因為生產隊的出產糧食有限,父母和村人也會在山上開荒,辟荊棘,鋤硬地,撿去石塊,開廂起隴,跳水澆灌,而最適宜的就是種番薯,即使是剛剛開成的黃泥甲瘦地,總還能多少有些收獲。

我記得,在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父親會到150里地遠的長汀濯田購買番薯絲回來,讓饑腸轆轆的家人能夠稍稍有一點飽腹。而這種番薯絲是已經落(析)出地瓜粉的,平淡無味,但即使這種番薯絲,也是難得的食糧,全家人視為珍寶。

4.焦芋

客家話與普通話對焦芋的稱呼和讀音完全相同。

查清朝康熙38年《武平縣志》,在卷之二《風土志》,土產之蔬屬,有——芋,一名上芝。民國三十年《武平縣志》卷八《物產志》中《蔬之屬》:芋。苗似荷葉,根部大者為芋頭,重一二斤。附在芋頭旁邊之子謂之芋子······

顯然,這些都不是焦芋。老縣志都沒有把焦芋寫入,這讓我覺得有些不解,是這種“雜糧”太普通、太不起眼了嗎?

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在田間地頭,焦芋是不擇土壤,見縫插針地種植的,有的只一叢(棵)或者數叢,有的是整壟生長的。

它葉肥大,葉面光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走親戚時,往往撕下它寬大的葉片,用來包裹宴席上肉和菜拿回家讓老人(家人)享用。

它的花是數叢喇叭狀紅艷艷的,當然對于孩童來說,審美倒是次要的,最要緊的是抽出吸食美麗的花朵,其根部汁液如蜜甜。

它的生長期為一年,冬天收獲地下的塊莖,在饑腸轆轆的年代,一收獲馬上就把它放在鍋里蒸(煮)熟,有別于地瓜的熟爛,甜度低而有嚼勁。

在數九寒冬時,家鄉(xiāng)的女人把它洗凈,用牙缽(一種上寬下窄低空高低參差的陶器)把它磨成漿,然后把漿汁和清水放在大木桶里沉淀,濾去粗渣(當時渣也不會浪費,和米粉、食鹽團成餅,貼在墻上晾干,然后切片油煎,配飯很美味),過幾天,木桶底部就能沉淀雪白的焦芋粉了。

焦芋粉可制成焦芋粉條,而焦芋粉在在炒牛(豬)肉時裹漿,炒好的肉更鮮脆。當然,在物資短缺的年代,雞蛋也是稀缺的,大人們下酒,只用一二個雞蛋和焦芋粉調和,這樣炒的菜既增加了量,而食味比單炒雞蛋毫不遜色。

焦芋現在農村種植得少了,但焦芋確實是個寶物。

5.番瓠(南瓜)

客家話稱南瓜為番瓠,而地瓜則稱為番薯,音近。

小時候經常唱“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勒”的歌,歌詞大意是紅軍在井岡山上過的艱苦生活,革命成功來之不易。

一到夏天,房前屋后的南瓜奔放地蓬勃生長,墨綠的盤子大的心形葉片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一節(jié)南瓜藤上有四根觸須,那是它攀附和行進的利器。有時候,往往幾天沒有注意,一下子冒出大片大片的南瓜葉,在瓜類中,南瓜是擴張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

金黃色小喇叭狀的花朵是我們童年時認為是最美麗的,大黃蜂成群結隊地在花蕾上徜徉,或許是吸食其中的養(yǎng)料吧,我們孩童就用稈草擒獲這些小生靈,因為怕它們的尾刺,而把它們的尾刺拔除,現在想起來心中有愧疚,因為尾刺拔了的黃蜂是活不久的。

南瓜在青年時期是綠色的,生長越久,色澤愈淡,最后是金黃金黃的老瓜。青年的瓜鮮脆唯美異常,而成熟的則是甘甜的。其實南瓜花也可食用,柔嫩,入口即化,與雞蛋同炒,黃燦燦的視角和味覺的盛宴。嫩的南瓜葉也可食,宜洗凈絨毛。

南瓜生命力強,樸實無華而全身是寶。而蕓蕓眾生,底層人民勤勞質樸,取之少而貢獻多,品格不都如此相似嗎?

6.黃豆

不知為啥最近幾天老是夢見黃豆。

現在老伴也會買些黃豆用來打豆?jié){,但這種黃豆個小,圓乎乎的,看了一下貼的標簽價格,一千克9元。而超市的黃豆打成的豆?jié){味淡如水,不知是轉基因還是已經去除了油脂的了。

小時候黃豆很受農家喜愛,每家均有栽種,起先是在自留地或者開荒地種,分田到戶后在稻田的田塍上種,在上世紀80年代,秋季稻田中,可以看見蔥綠的豆葉包圍水稻田的神奇景象。家鄉(xiāng)的農夫是勤勞和對土地精耕細作的,他們從來沒有浪費一寸可以耕作和收獲的土地。

在我小時候,因為大家普遍貧困,用來下酒的菜,黃豆是主力。惲腥雞鴨豬肉一個月難得吃上一次,黃豆則當仁不讓地唱了主角。記得父親在中午和晚餐都要喝一碗米酒驅乏,唯一的“特供”是一碟炒(煮)黃豆。剛剛收獲還沒有曬干的青豆,稍稍加點油鹽就味美非常。沒有青豆的時候則用干豆,熱鍋放油先炒片刻,然后加上適量的水和鹽,干豆體積瞬間漲大,變得柔軟了,好吃多了。

黃豆是制作成豆腐的主角,不知誰說過,豆類是窮人的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啊,黃豆是拯救窮人的天使,曬干大豆中粗蛋白含量大約達25%,如果不要干活,成年人每天一兩黃豆可以維持生命。

豆腐的誕生是大豆命運的升華,豆腐最早也是由中國人發(fā)明的,豆腐營養(yǎng)豐富、老少咸宜。雖然味淡,但如謙謙君子,與各種肉類和其他菜一同烹調,則美味互補,柔嫩而入口即化,充分照顧了老年和孩童的飲食需求。

在深秋,豆葉金黃,豆莢在的豆粒個個飽滿時,就可以收獲了。拔掉豆葉,豆莖和豆莢一起收獲,放在曬谷坪中晾曬,一二天后,豆子便從豆莢中蹦出。每當太陽西下,一群叔嫂伯娓在邊嘮嗑邊收獲豆子,而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孩童就在旁邊追蹤、玩耍。時間一去就半個世紀了,或許,當時的大人年紀還沒有我現在的年齡大呢。

7.冬瓜

冬瓜春季育苗,夏季生長,秋冬季結瓜收獲。

在上世紀70年代,記得父母親最常種植的蔬菜,就是冬瓜、苦瓜、青菜等。

種植冬瓜需要搭架,我家的品種不但個大,而且瓜肉味美,我家的瓜在墟市上一擺,就有鶴立雞群的感覺。體軀粗壯渾圓,皮上的霜厚而色正。

冬瓜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全身是寶,皮、肉、子、藤、葉、瓢均可入藥,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搗汁服,止消渴煩悶,解毒。益氣耐老,除心胸滿,去頭面熱;消熱毒腫痛;切片摩痱子,甚良,利大小腸,壓丹石毒等等。

冬瓜與豆腐近似,味淡寡,但能涵容葷素菜品及百味調料,是蔬菜中的謙謙君子。

冬瓜還在青壯時為青綠色,愈老表皮愈白,最后著色如霜。

不能成年的冬瓜枯萎了,我們也不會浪費,宜油炒,加鹽、醬油,仍然不失美味。

冬瓜再老,不像其他蔬菜,其肉也沒有骨也沒有筋,愈老愈精神,可謂菜中精品。

最好吃的還是冬瓜豬肉湯,我們客家人最重原汁原味,無須加過多的配料。這道菜除了冬瓜先用少許食用油炒片刻(加些姜絲),加水煮開后加入淀粉勾茨的五花肉,再煮上十分鐘即可。

現在的蔬菜種植大都是反季節(jié)了,瓜也越來越小了。在四五十年前,我家的瓜可以說是有機食品,因為幾乎不打農藥的。但現在的蔬菜很多高科技加持,雖然食物豐富了,但食品安全的擔憂人們愈來愈濃了。

懷念那時的冬瓜,懷念童年時簡單的生活和簡單的美食。

8.大菜(芥菜)

家鄉(xiāng)人稱為大菜者,其他地方通用名為芥菜。

大菜不畏嚴冬酷寒,生命力極強,以往冬季生長的新鮮蔬菜極少,是大菜義無反顧地扛起來了,成為冬季蔬菜中的頂梁柱。

大菜的根莖大而味美,外為菜頭皮,內名菜心,除了中間菜骨不能食用,全身可食,大利于人。

我在2000年左右寫了一篇《家鄉(xiāng)的大菜》,登于《閩西日報》副刊“山茶花”上,后收錄于2021年蘭壽春、練建安主編的《客家優(yōu)秀散文選》。插隊于本縣永平唐屋的廈門知青作家鄭啟五也對大菜十分喜歡,寫有《難忘武平大芥菜》等文章。

不約而同地多人寫大菜,贊美樸實無華的大菜,并賦予它人文的涵意,說明一個淺顯的道理,從不起眼的草木身上,發(fā)現武平客家人的美好品質。

當然,現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很難理解,因為如今經濟社會飛速發(fā)展,一年四季不會缺菜,而僅僅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交通不便,物資短缺,流通也少。那樣的話,不但人們的活動范圍很狹窄,蔬菜土產也走不遠,而大菜(芥菜)幾乎是冬春季居民的當家蔬菜,正如北方大部分地方當時的當家菜是大白菜一樣。

有了大菜、蘿卜、蔥祘,和豬肉豆腐,那時人間過年時可以無憂了。

  1. 一方山水育一方土產,一方土產育一方人。而大菜可以說是家鄉(xiāng)出產中的佼佼者,武平家鄉(xiāng)父老,如大菜一樣樸實,如大菜一樣迎冬斗寒,不需要外界什么關心與營養(yǎng),但照樣蓬蓬勃勃生氣盎然,雖然生于貧寒,但奉獻很大。也許,大菜的身上有在優(yōu)秀杰出的品質,而家鄉(xiāng)父老身上,也有著像大菜一樣的優(yōu)秀杰出品質。

9.松樹

古往今來人們贊頌松樹詩詞和的多了,茲錄幾首詩: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魏)劉楨《贈從弟》三首之二

瘦石寒梅共結鄰,亭亭不改四時春。

須知傲雪凌霜質,不是繁華隊里身。

——《詠松》(清)陸惠心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

——【唐】李白《南軒松》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詠松》陳毅

在我的小時候,松樹是當家的樹木,近山已沒有其他樹,只有松樹“一枝獨秀”,當然都是小松樹。當時杉樹是珍貴的。只有松木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然能夠生長和奉獻。燒柴、鋪路架橋、砌坡(圳)、打家具等等都離不開松樹。松油松香也是大宗的林產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家庭 ,幾乎都有割松脂以貼補家用,以致每個鄉(xiāng)均設有松脂收購站。

我記得很清楚,在1976年左右,那時剛剛開始計劃生育,大隊批準結扎婦女的家庭可以砍一根大樹,人們都很自覺到五里路遠的大山上去砍樹,一顆松樹大的直徑有一米,小的也有六七十厘米,但當時沒有機械,也沒有運輸工具,完全要靠肩挑肩扛弄回家,當然絕大多數結扎的家庭是很自覺的。只有一個例外,就是本生產隊的,他把吃水井上面涵養(yǎng)水源的數百年樹齡的大荷樹砍了(只是因為荷樹鄰家近,離他家不到200米)。所以,人不守規(guī)則,沒有敬畏可以說比禽獸都不如,但沒有底線,沒有一絲一毫敬畏的人也是會自食其果的。

松樹可謂君子的象征,不擇土壤,頑強生長;風雨吹不到,寒暑它不怕。它的高貴品質,一是堅貞,二是奉獻,三是守正如一,不改初心。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松樹的品格。

10.水稻

水稻在我們本地語言稱之為“禾(音wo)”,而成熟后的果實稱之為“谷”。水稻是南方地區(qū)民眾的食物之王,是我們歷代祖先生存的命脈所系,它影響了千百年來南方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形態(tài)。

1.武平縣志【卷之二(土產·谷屬)】(清康熙38年)

秔稻:國稅再熟之稻,在閩以南獨多。早稻,春種夏收,晚稻則早稻既獲再插,至十月收者。米皆有赤、白二色。

糯稻:有早、晚二種及大冬,俱與粳同收。赤殼者,釀酒最佳。

2.武平縣志【卷八(物產志·谷之屬)】(民國40年)

整整有五六百字的編幅講述“稻”,有早稻、早赤、早糯、讒(產)子、翻稞、八月占、大冬糯、雪糯、陸稻等近十條品種解釋。

集體化和包產到戶后交公糧,谷子是唯一的品種。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在生產隊的育秧實踐中,記得有卷秧和大田育秧,上世紀90年代后又有拋秧。如今又回歸到手工插秧。

在雜交水稻推廣以前,因為分蘗力弱,畝用秧要幾十斤稻,雜交水稻推廣后,一畝用秧只需要幾斤的雜交稻種。

上世紀70年代,幾乎每個大隊都派人到海南島參加雜交稻育種,雜交水稻是水稻育種的革命性變革,當然,最主要還是體制的變革,自從鄧小平分田到戶以后,完全解決了幾千年以來歷朝歷代都沒有解決的吃飽飯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鄧居功至偉。

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們在山村,跟土地、山林以及土地上出產的水稻、樹木、各種蔬菜有著豐厚的感情,我雖然不直接從事農業(yè)生產,但一輩子搞的是畜牧業(yè)技術指導工作,幾乎沒有離開鄉(xiāng)村和農民,深知,農民是天底下最苦最累的群體,這個群體支撐起了家國天下,他們奉獻最多,得到的關懷最少,什么時候農民能夠安居樂業(yè)了,能夠舒心過日子了,社會也就能長治久安,國家也能夠蒸蒸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詹皇38+10仍輸球!東契奇真不防,華子統(tǒng)治關鍵時刻,狼隊3人20+

詹皇38+10仍輸球!東契奇真不防,華子統(tǒng)治關鍵時刻,狼隊3人20+

你的籃球頻道
2025-04-26 12:31:18
高曉松和華誼總裁王中磊罕見同框!56歲高曉松又胖了,眼里沒了光

高曉松和華誼總裁王中磊罕見同框!56歲高曉松又胖了,眼里沒了光

娛圈小愚
2025-04-26 09:30:23
云南魯甸縣一河灘突然漲水致4死,有人在救人過程中遇難

云南魯甸縣一河灘突然漲水致4死,有人在救人過程中遇難

澎湃新聞
2025-04-25 22:32:31
金晨身上有多處紋身,作為公眾人物在形象展示上還是有點不妥吧?

金晨身上有多處紋身,作為公眾人物在形象展示上還是有點不妥吧?

喜歡歷史的阿繁
2025-04-26 00:37:57
坦白了?特朗普:“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是“開玩笑”的夸張說法

坦白了?特朗普:“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是“開玩笑”的夸張說法

環(huán)球網資訊
2025-04-26 09:51:38
凡爾賽?蘭姆:凱文-馬丁曾經故意不得分 來避免自己被選進全明星

凡爾賽?蘭姆:凱文-馬丁曾經故意不得分 來避免自己被選進全明星

直播吧
2025-04-25 20:42:13
訂婚強奸案:鐵證如山依然喊冤,背后是對法律與生理學的無知

訂婚強奸案:鐵證如山依然喊冤,背后是對法律與生理學的無知

讀鬼筆記
2025-04-24 20:43:03
江西大學留學生群毆中國學生:言詞侮辱、氣焰囂張,還看不起中文

江西大學留學生群毆中國學生:言詞侮辱、氣焰囂張,還看不起中文

逍遙史記
2025-04-26 09:52:26
華為這個賣559元的1TB新品,把全網友都看傻了

華為這個賣559元的1TB新品,把全網友都看傻了

鋒潮評測
2025-04-24 18:37:04
瑾汐認親后續(xù)親爸親媽的家族太強大根本認不完,養(yǎng)家哥哥身份曝光

瑾汐認親后續(xù)親爸親媽的家族太強大根本認不完,養(yǎng)家哥哥身份曝光

振華觀史
2025-04-26 12:52:20
70歲崩牙駒澳門聚會喝茅臺,美女敬酒,身邊驚現京城神秘大佬!

70歲崩牙駒澳門聚會喝茅臺,美女敬酒,身邊驚現京城神秘大佬!

牛鍋巴小釩
2025-04-24 11:39:45
男生18cm有啥壞處?妹子現場演示長短對比太生動,看完動圖秒懂哈哈

男生18cm有啥壞處?妹子現場演示長短對比太生動,看完動圖秒懂哈哈

經典段子
2025-04-14 23:34:48
老板娘撩28歲小伙,小伙趁機親吻,網友:眼神就是今后出軌的證明

老板娘撩28歲小伙,小伙趁機親吻,網友:眼神就是今后出軌的證明

農村情感故事
2025-04-23 17:49:24
足球報:玉昆主帥安德森用言語回擊比賽官員,最終被禁賽3場

足球報:玉昆主帥安德森用言語回擊比賽官員,最終被禁賽3場

懂球帝
2025-04-26 11:37:08
二十年,蘋果在中國打造了世界領先的生產線;如今即將轉移至印度

二十年,蘋果在中國打造了世界領先的生產線;如今即將轉移至印度

凡人學電腦
2025-04-26 00:00:37
肇慶發(fā)現中華穿山甲,體格健壯,在四處嗅探,曾經消失了36年

肇慶發(fā)現中華穿山甲,體格健壯,在四處嗅探,曾經消失了36年

觀察鑒娛
2025-04-26 09:05:03
2024年浙江公安查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923起 同比增長63.0%

2024年浙江公安查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923起 同比增長63.0%

環(huán)球網資訊
2025-04-25 23:28:19
鄒市明兒子打生長針5個月長高4.1cm,專家:他的靶身高可能172cm

鄒市明兒子打生長針5個月長高4.1cm,專家:他的靶身高可能172cm

直播吧
2025-04-25 08:53:33
江西外籍學生打人后續(xù):施暴者身份被扒,已被拘留,中國學生毀容

江西外籍學生打人后續(xù):施暴者身份被扒,已被拘留,中國學生毀容

三農老歷
2025-04-26 11:58:18
43歲謝娜回四川老家,和父母一起出現,打扮低調,獲村民隆重歡迎

43歲謝娜回四川老家,和父母一起出現,打扮低調,獲村民隆重歡迎

鑫鑫說說
2025-04-26 13:22:49
2025-04-26 15:32:49
林中響箭
林中響箭
以一個還不蒼老的心觀察世態(tài)
157文章數 1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頭條要聞

巴基斯坦防長:我們曾給西方"干臟活" 為此付出了代價

體育要聞

去更大的舞臺追夢 專訪中國男籃國手楊瀚森

娛樂要聞

金掃帚獎出爐,包貝爾意外獲“影帝”

財經要聞

韓國的"宇樹科技" 是怎樣被財閥毀掉的?

科技要聞

李斌:對蔚來公司四季度盈利非常有信心

汽車要聞

充電5分鐘續(xù)航100公里 探訪華為兆瓦超充站

態(tài)度原創(chuàng)

藝術
家居
親子
手機
公開課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家居要聞

清徐現代 有溫度有態(tài)度

親子要聞

孩子的教育要正確,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

手機要聞

CounterPoint 報告 2024 全球手機攝像頭出貨量:索尼領銜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抚顺县| 柘城县| 莲花县| 绥芬河市| 宁阳县| 台北市| 杭锦后旗| 绍兴市| 新邵县| 双峰县| 鹿邑县| 淳安县| 东丰县| 临江市| 图木舒克市| 贵溪市| 华安县| 葫芦岛市| 梨树县| 太保市| 榆林市| 石景山区| 吴堡县| 寿光市| 沭阳县| 东丽区| 鄂州市| 婺源县| 和顺县| 浪卡子县| 京山县| 临漳县| 黔西县| 即墨市| 油尖旺区| 德化县| 清镇市| 文化| 常德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