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2876字1圖,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泡泡瑪特因阿迪達斯抵制新疆棉花的事情推遲聯名被判違約,并需要賠償1527萬元的損失費用這事,相信這兩天大家已經聽說了。
說句實話剛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也跟絕大多數網友是一個態度,對泡泡瑪特的遭遇感到不公,同時對我們某些職能部門又覺得做得不對。
網友們無不是拿著仲裁中“新疆棉事件僅是普通輿情”的字樣憤恨不已,我甚至看到一個我非常喜歡的編劇,打出了“喪權辱國”的微博吐槽。
但難受歸難受,吐槽歸吐槽,讓我們拋開各種負面情緒,冷靜的思考一下這件事,其實背后的邏輯和原理也很有意思,同時也對我國其他企業未來運營有很強的啟示作用。
首先聊一下這個所謂的“普通輿論事件”,很多網友表示并不能理解,原因在于新疆棉事件明顯是外國企圖禍亂我國新疆經濟,造成地方動蕩的一次嘗試。
本質上來說其“分裂我國”思維其心可誅,連我們廣大網友都清楚,為什么某些部門僅僅判斷這是一次“普通輿論事件”。
原因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整個“新疆棉”的輿論影響中,我們政府其實從來沒有用行政力量進行干預的,當然實際上懂的都懂。
但至少從明面上來說,我們對外發言的話語也是在說,這是我們民間廣大人民群眾自發的“民意”。
為什么要一直強調這個態度?其實原因有好幾個,我說一下最主要的兩點。
第一點就是當時新疆棉事件涉及的企業非常多,除了當時輿論最盛的H&M、耐克、阿迪達斯之外,還有好幾十家。
如果我們正式官方進行下場,就會面臨一個難題,到底我們是追著某一家打呢?還是這幾十家國際企業我們一鍋收拾?
只打一家?輿論上會很被動,你到底選誰?為什么選它?如果對方體量大了可能還有后續外交事件,如果對面體量小了,有可能會被大家嘲笑不敢動大廠。
如果是幾十家一鍋端,這牽涉的不同國家、不同利益方又太多,很有可能讓事件發酵越來越嚴重,最后不好收場。
但不管是哪樣?只要官方正式進行干預,都會給外部反華勢力留下一個“官方打壓”、“政治干預貿易”等口實。
于是美西方就可以繼續借題發揮,產生更多負面輿情。
特別是那個時候我們又在和美國進行貿易戰,美國還老想進行產業回流或者脫鉤中國,這件事處理不好也會給老美創造更多便利。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不直接用官方力量,本質上也還是為了維持一個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的信用關系。
說白了,信用是這個世界上最貴的東西,你想要讓外部企業來華投資,就需要提供相對比較良好的信用環境,不能說動不動你官方就下場,那我還怎么敢來投資。
這一點其實可以參考一下前段時間,印度坑小米48億的新聞,大家應該就能感受到。
我算是一個忠實的米粉了,看到這個新聞也是為小米抱打不平,但轉念一想,小米用48億的代價,就把印度整個國家的信用底線給測出來了,這對我們國家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說白了,你印度想要讓國際企業來進行投資,但事后又是坑錢,又是想要偷學技術,又是想要架空國際企業領導層,哪有這么好的事?
看上去你這波是賺了,但是損失的國際信用卻是永遠回不來了,導致的后果就是所有想要來印度投資的國際資本,都要好好掂量掂量。
已經在印度的企業也都會居安思危,說不準已經開始在悄悄做出一些反應。而更常見的就是國際貿易中和印度人做生意,他們也很難得到更多實惠。
就比如前段時間有新聞爆料說印度向比亞迪購買電動汽車,結果比亞迪要求必須要先付全款才能給貨,還被印度反過來說我們“侮辱”它們。
這其實就是國際信用喪失的赤裸裸的例子,所以為什么我一直認為印度是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但又從來對他們不屑一顧,因為印度這個國家是真的短視而又混亂。
回到新疆棉事件其實基本同理,我們也是不想把多年來營造的良好投資環境給破壞掉,于是盡量避免“官方下場”。
當然,我們還是有智慧的,雖然表面上說官方沒有下場,但實際上各大官媒天天都在報道這些事,引發網友們輿論討論。
同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我們輿論的矛頭也盯著H&M打,有些人后續不怎么關注這個事件了,但我其實還一直關注H&M、耐克、阿迪的后續影響。
首先是H&M確實槍打出頭鳥,基本上算是廢了,而耐克、阿迪雖不能說在中國大區全面敗退,但也基本上是打斷了長期以來的上升趨勢,慢慢在被國產品牌蠶食市場。
包括我身邊的人,還有我自己,從新疆棉事件后也再也沒買過阿迪、耐克,我自己給家里面就定了一個規矩,家里面不準出現這兩家的產品。
所以最終整件事還是得到了較為舒適的結果,雖然肯定沒辦法打消美西方繼續為禍中國、分裂我們的企圖,但也算是給某些吃飯砸鍋的外企好好上了一課。
說到這里,相信就有小伙伴要說了,包括我看到很多網友也在說,那我們就是被輿論操縱的棋子唄,結果反過來維護我們國家利益的企業最終反而還要受損。
其實話也不能這么說,在當時的那個輿論環境下,如果泡泡瑪特非要強行繼續和阿迪達斯進行合作,推出他們所謂的聯名活動。
那最終受到輿論反噬遠比現在更大,到時候恐怕就遠不止1527萬的損失,而是整個品牌形象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從純商業角度來說,即便知道這其中會有違約的風險,對于一個理智的企業來說,及時止損絕對是最正確的決策。
然后我們再來看當事件結束后,泡泡瑪特和阿迪達斯的這個官司,你就會發現,由于官方名義上從來沒有下場對“新疆棉事件”進行定性,所以現在說它是個“普通輿論事件”并非無理。
當然還是那句話,有沒有理我們自然都清楚,但對泡泡瑪特的同情肯定也是沒問題的。
好,聊天聊到這個程度后,我們又要繼續站在更高一層看待問題了。
其實從官方對這件事的處理態度來看,我個人是覺得本質上也是在給其他國內企業打個預防針,那就是——跪舔國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泡泡瑪特一開始和阿迪談合作的時候,就考慮過如果阿迪出現什么重大的負面事件,就可以終止合作,那還會有后面的這件事情嗎?
有的人可能要說了,泡泡瑪特就是個小公司,怎么可能和阿迪這樣的大公司談這些,那不是合作都不一定了。
所以說啊,如果泡泡瑪特愿意承擔某些風險,都要去和阿迪進行合作,其本質上也是說明泡泡瑪特還是想要借用阿迪的名聲來給自己品牌做宣傳。
這本就是一種常見的商業行為,想要得到高收益,同樣也要付出高代價。如果你不愿付出可能沒辦法合作的代價,那就要付出可能對方“塌房”的代價。
終究還是一場豪賭,只不過這次泡泡瑪特賭輸了。
雖然泡泡瑪特輸了,但他的這一個案例卻能時刻提醒著后來的國內企業。
首先就是和外國企業合作是有風險的,而且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很多風險可能是你沒辦法預料到的。
同時在當前復雜局勢下,我們更應該追求的是打鐵還需自己硬,別老想著利用別人的品牌造勢,其實反過來你不也是在為別人的品牌添磚加瓦嘛。
最后,提前規避風險,就像我們當下半導體、電子等行業正在進行的國產化替代一樣,多和我們內部合作,一起做大做強,這才是我們后續繼續跟美國競爭的底氣。
話題的最后,肯定還是有小伙伴心中不悅,想著以后再遇到新疆棉這樣的事件干脆就不管了。
我還是建議遵從本心,我們感受到侮辱就要表達出我們的態度,不管是輿論上也好,還是行動上也罷,其實滔滔的民意,一直是我國最強的武器。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