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些漫談。
最近又陸續看了些書,我覺得看書是個好習慣,即使很多你看過的,再看一遍可能也會有新的領悟。
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那就是說中國現在工業增加值已經世界第一13年了(2010年我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科技水平已經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了,為什么到目前為止卻只有一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屠呦呦)。
但是實際上,如果我們看今天全球公認基礎研究最為發達的美國,到1930年也只有四個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要知道這個時候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和經濟大國已經差不多四十年了。
根據《美國創新簡史》,美國迎來的突變時刻就是二戰。
在二戰之前,美國并不是全球的基礎科學領先國家,僅僅在實用的工程技術方面具備較強的實力,美國能自己制造火車機車,出現了一些實用技術的杰出人物,包括發明了輪船的富爾頓,發明了電話的貝爾,發明了電燈的愛迪生,還有特斯拉等等,但在科學方面,領先全球的仍然是歐洲國家。
諾貝爾獎是1901年首次頒發的,諾貝爾科學類最重要的三個獎項:
1:美國人在1914年才獲得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到1932年才又獲得第二個。
2:在1901-1932年,美國只獲得了兩個諾貝爾醫學獎項,而這兩個獲獎者都是在歐洲出生和接受教育的。
3: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是羅伯特.密立根,發生在1923年;第二個是1927年的阿瑟.康普頓,第三個是卡爾.安德森,他到1936年才獲獎。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荷蘭就有四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個數字比美國還多。
到1930年,全球共頒發了90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和醫學獎,其中只有4個頒發給了美國科學家,由于1930年代德國納粹的大規模迫害,不少歐洲頂尖科學家到了美國,因此在三十年代美國獲得了10個諾貝爾科學獎項,占到了28%,
而到了四十年代,美國有了飛躍的進步,獲得了30個諾貝爾科學類獎項中的14個,占比達到了新高,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美國的獲獎總數從未低于49%,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甚至達到了72%的頂峰,獲得了60個頒獎總數中的43個。
所以說美國基礎研究的崛起,是有一個突變時刻的,那就是二戰,一舉讓美國獲得了絕對霸主的地位。
這樣的突變時刻對于歷史也是同樣的,
我們都知道清軍是1644年入關的,這一年就是清軍統一全國的突變時刻,李自成的大順軍滅亡了明朝,吳三桂率領的山海關守軍投降了清朝,吳軍和大順軍在山海關大戰多時之后,清軍突然殺出,大順軍無力支撐被擊潰。
從這一年開始,清軍統一全國就已經勢不可擋了,但在此之前,關外的激戰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已經對明朝取得了多次戰爭勝利,有了相當的積累,只是在這一年迎來了突變時刻。
同樣的,在產業領域似乎也存在這樣的突變時刻,
我上一篇文章里面也列舉了中韓造船業全球份額的對比變化,這個突變時刻似乎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導致中國造船業相對韓國在份額上迎來了突變,2023年1-6月中國新增份額竟然超過了全球的70%。
不只是造船業,電動汽車產業,半導體設備產業也有這樣的突變時刻,
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從2020年開始突然爆發,這可以說讓所有人都感覺莫名其妙,大感意外,大家都認為電動汽車產業會爆發,只是沒想到會那么突然和意外。
2019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120.6萬輛,2020年就達到了 136.7萬輛,在2021年變成了352.1萬輛,2022年則是6887萬輛。
可以說2020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就迎來了突變時刻。
以上幾個例子,我們都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在突變時刻到來之前,往往都有一個醞釀期,美國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基礎科學大爆發之前,在全球第一工業大國和經濟大國的寶座上已經坐了接近四十年,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和工業基礎,紐約曼哈頓的帝國大廈,1930年3月開工,僅僅13個月后的1931年4月就竣工了,樓高381米,是當時全球最高的建筑。
同樣的,清軍1644年入關之前,早就已經贏得了多場戰役的勝利,極大的消耗了明朝的統治,著名的薩爾滸之戰已經是25年前的事情了。
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為何突然崛起,也是因為長期的技術和產業積累,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曾經在2022年1月以 “2022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趨勢分析預測” 為題,分享了為何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突然爆發的原因分析,下面的幾張圖片為其分享的PPT。
第一類是政府持續的政策激勵,
除了各種購置補貼之外,全國范圍內對燃油車的限購限行政策,以及新出臺的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的強制規定,都促進了新能源汽車銷售。
第二類就是技術的進步,如下圖,A0級到B級車的續航里程從2018年的314.4-392.5公里提升到了2020年的357.5-499.8公里,進步明顯。
與之對應的是每100公里電耗的快速下降,2016年A級純電動汽車銷量加權平均百公里電耗17.8度,2021年同級別車型百公里電耗下降到了12.5度。
技術的進步還體現產品車型的豐富和競爭力的提升,其中特別提到了特斯拉的引入中國市場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2018年中國市場推出的新能源車有90款,到2020年推出了高達128款。
特斯拉上海工廠在2019年1月奠基,竟然在當年的10月正式投產,
而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2019年還只有4.54萬輛,隨著上海工廠的投產,在2020年就變成了14.8萬輛。
強大競爭對手的到來,也進一步 的刺激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車上面的投入,中國車企的技術積累也帶來了新車型競爭力的提升,理想,蔚來,小鵬等也推出了各自有競爭力的車型。像比亞迪在2021年1月發布的DM-i技術直接引爆了市場的銷量。
可見前期不斷投入的積累,以及“鯰魚的刺激”都會帶來突變時刻的發生,
類似的還有半導體設備產業,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制裁,可以說讓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廠家迎來了第一個“萌芽期突變時刻”,國內龍頭設備企業2019年的營收還只有40.58億 元,到2022年的營收竟然變成了146.88億元,而2023年上半年營收預計為78.2億元至89.5億元,同比增加43.7%-64.4%,其歸母凈利潤16.7億元-19.3億元,同比增加121.3%-155.8%。
雖然國內有不少自由派經濟學家反對國家產業政策,但是我認為,美國2018年-2019年連續對中興公司和華為公司的芯片制裁,實際上就通過美國的長臂管轄,相當于對中國市場起到了“產業政策”的作用,以至于所有的中國上下游企業開始自覺的推進芯片產業鏈的國產化。
這是中國的半導體設備產業,那么中國的半導體制造產業突破何時迎來突破?我認為是當半導體設備產業持續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技術基礎,半導體生產設備突破之后, 中國的半導體制造產業也會迎來突變時刻,這一天何時到來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突變時刻之前往往都有一個較長時間的醞釀期,然后突然走向爆發,我國半導體制造的突變時刻到來就取決于我國半導體生產設備產業的發展,而設備產業已經在2019年迎來了突變時刻,到今天已經四年多的時間了。
我為什么一直對中國芯片制造的未來有信心,因為基礎的技術在不斷進步突破,比如今年華為正式在高層講話中透露14nm以上的EDA工具軟件已經實現國產化,以及上游設備產品的份額一直在增長,這些基礎的夯實,必然會在有一天對芯片制造迎來突變時刻有作用。
同樣的,整個中國的崛起有沒有突變時刻,其實今天的中國已經世界第二了,但是我覺得這個世界第二的位置,并沒有真正的被全世界乃至于我們中國人自己從心理上承認。
體現在:
1:相同實力程度上,西方對俄羅斯的敬畏要超過對中國的敬畏,體現在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人口,工業增加值都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科技實力軍事實力也不如中國,但是西方體現出來的對俄羅斯的畏懼或者說尊重卻是相當高的,如果是反過來,中國的各項實力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我覺得我們很難得到像西方對俄羅斯一樣的敬畏。
不僅是 歐美,現在 就連我們旁邊的臺灣,韓國, 日本都在肆無忌憚的 挑釁 ,而并不畏懼我們的 抗議。
2:我們中國人其實大部分人內心直覺上并不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二,體現在國內不僅崇美的人多,而且崇拜日本,歐洲白人國家的也很多。
國內的各個電商平臺上,封面充斥著白人男女模特,各個消費產品廣告也愛用白人來表示高端,
混血兒好看論在中國也被廣泛接受,很多中國人想和外國人生個漂亮的混血寶寶, 而實際上 這個理論 在歐美白人國家并 不存在 ,沒有 西方國家女孩子 會 說想和中國男人生個好看的混血寶寶,并認為普遍比白人寶寶好看。
中國不僅是需要,而且也會有一個突變時刻來改變國民的心理,這個突變時刻將不僅僅是半導體技術的突破,因為它的影響力其實主要還是局限于關心政治經濟的人群,而是需要一個能夠被中國各階層廣泛關注的時刻。
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的就是臺灣統一。
因為屆時我國可能要面對全球霸權國家聯合其盟友可能的野蠻軍事干涉,不管結局如何,對于勝利和失敗的一方來說都將是重大的突變時刻,會對雙方國民心理造成極為重大的影響。舉個例子 ,戰勝國的高端品 牌 產品,如果 在做廣告的 時候 用戰敗國 的男性女性 形象, 會讓戰勝國的消費者 感覺很奇怪 ,畢竟失敗者的形象如何 高端的 起來。
這個時刻到來的時候,將會 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 如同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多次的提到, 那些 供應鏈 高度依賴臺灣 的企業 ,應該提前的做好準備 ,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以上是今天的一些隨想和漫談。
往期文章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