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又稱《國策》,為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原作者不明,一般認為非一人之作。資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戰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記載。劉向編撰后,刪去其中明顯荒誕不經的內容,按照國別,重新編排體例,定名為《戰國策》。
全書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國的“策”論。內容以戰國時期,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同時反映了戰國時期的一些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善于述事明理,描寫人物形象逼真,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摘自《戰國策·趙一·晉畢陽之孫豫讓》
男人愿意為賞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犧牲,女人愿意為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人精心妝扮。
感悟:士為知己者死成為我國古代人民的傳統信條,體現了人們為了報答知己、萬死不辭的精神,成為古代知識分子向往、傾慕的典范。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摘自《戰國策·秦三·蔡澤見逐于趙》
解釋:太陽到了最高點就會向下移動,月圓之后則會慢慢變缺。
感悟:人生興衰榮辱和日月盈虧這個自然規律一樣,都是處于不斷的變化發展當中,唯有順應自然規律,適應形勢變化,才是圣賢之道。
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
摘自《戰國策·中山·犀首立五王》
解釋:有相同欲望的人會相互嫉恨,而有同樣憂慮的人則會相互親近。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
摘自《戰國策·楚一·江乙為魏使于楚》
解釋:不要掩蓋別人的優點,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
感悟:自己發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5-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
摘自《戰國策·齊四·齊宣王見顏斶》
解釋:餓了再吃,粗茶淡飯味道也像吃肉一樣可口。安穩走路就不會感覺到勞累,權當坐車。
-6-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摘自《戰國策·趙一·張孟談既固趙宗》
解釋:汲取以前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今后行事的借鑒。
感悟: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要善于總結他人經驗教訓,作為自己以后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借鑒,并避免犯與歷史教訓中類似的錯誤。
-7-
將欲敗之,必姑輔之;
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摘自《戰國策·魏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解釋:想要打敗它,一定要暫且幫助它。想要取得利益,必然要先給予一些利益。
感悟: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機會,這是一種謀略。
-8-
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
摘自《戰國策·秦一·張儀說秦王》
解釋:自己不知道而信口開河,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卻故意不講,這是不忠實。
-9-
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
摘自《戰國策·楚四·楚考烈王無子》
解釋:世上有意外的幸福,也有意外的災禍。
-10-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摘自《戰國策·秦一·蘇秦始將連橫》
解釋:鳥的羽毛尚未豐滿,就不可能展翅高飛。
感悟:本領或實力不夠,就不能成就大事,要懂得潛龍勿用的道理,積累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11-
善作者,不必善成;
善始者,不必善終。
摘自《戰國策·燕二·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
解釋:善于做事的人,不一定每次都能把事情做成;善于開始的人,不一定每次都有好的結果。
感悟:好的開頭不一定好的結果。
-12-
事有所出,功有所止。
摘自《戰國策·趙二·武靈王平晝閑居》
解釋:事情只要開始做了,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感悟:事情很難,但只要你肯去做,就有了成功的機會。
-13-
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摘自《戰國策·燕三·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為趙孝成王壽》
解釋:厚道的人不去做損害、詆毀別人的事來使自己得益,仁義的人不危害別人而為自己求取名譽。
-14-
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
摘自《戰國策·齊三·楚王死》
解釋:計謀提前泄露,事情就不會成功;決策優柔寡斷,功名便難以成就。
-15-
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摘自《戰國策·秦一·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
解釋:爭奪名譽地位要到官場,爭奪財富利潤要到市場。
-16-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摘自《戰國策·韓一·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
解釋: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
-17-
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
摘自《戰國策·秦四·或為六國說秦王》
解釋:積薄漸厚,積少成多。
感悟:厚積薄發。
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
摘自《戰國策·趙三·秦攻趙于長平》
解釋:說同樣的話,由于說話的人不同,人們心中的看法也會隨之改變。
于安思危,危則慮安。
摘自《戰國策·楚四·虞卿謂春申君》
解釋:即使處在平安的環境,也要時刻想到可能會有突如其來的危險。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摘自《戰國策·楚四·莊辛謂楚襄王》
解釋:看到野兔再回頭呼喚獵狗,還不算太晚;丟掉了羊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
感悟: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釀成大錯。
-21-
圣人不能為時,時至而弗失。
摘自《戰國策·秦三·秦客卿造謂穰侯》
解釋:即使是品格、智慧最高超的圣人,他也不能創造時勢,時機沒有把握住就不會再有。
感悟:時勢造英雄。
-22-
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
摘自《戰國策·齊三·孟嘗君有舍人而弗悅》
解釋:一個人如果舍棄他的長處,改而使用他的短處,即使是堯這樣的人也有做不到的事。
-23-
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
薪不盡,則火不止。
摘自《戰國策·魏三·華軍之戰》
解釋:割地給秦國(來求得暫時的安穩),就好像抱著木柴救火一樣,木柴燒不不完,火就不會滅。
感悟:北宋時期,以歲幣換和平,就使得北宋的人們懈怠,沒有做到居安思危,就如同當了兵部尚書的蘇軾在《乞罷宿州修城狀》中曾說,“本朝承平百余年”,阻止做為通都大邑、扼汴水咽喉的宿州擴城,不注重城防,注定滅亡。
-24-
賞必加于有功,刑必斷于有罪。
摘自《戰國策·秦三·范子因王稽入秦》
解釋:有功勞的人一定要獎賞,犯罪有過錯的人一定要懲罰。
感悟:獎罰制度大到國家,小到公司、家庭都必須遵守的定律。
-25-
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摘自《戰國策·齊六·燕攻齊取七十余城》
解釋:明智的人不違背時機而放棄有利的行動,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沒名聲,忠臣不先顧及自己后顧及國君。
-26-
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
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摘自《戰國策·楚一·江乙說于安陵君》
解釋:利用錢財結交朋友,錢財用完了交情就會斷絕;貪圖美色結為伴侶,到年老色衰時愛情就會改變。
感悟:以某種條件為媒介而與人交結者,往往都不會長久的道理。
-27-
臣無隱忠,君無蔽言,國之祿也。
摘自《戰國策·趙二·武靈王平晝閑居》
解釋:做朝廷的臣,應該盡忠職守勇于諫言,做百姓的君王,應該廣開言路不堵塞民聲,才是國家的福澤。
-28-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摘自《戰國策·趙四·趙太后新用事》
解釋:做父母的疼愛孩子,就要為他們長遠打算,不能只顧眼前得失。
感悟:父母對子女的愛,應當是理智的,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29-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摘自《戰國策·秦五·謂秦王》
解釋: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開始一半而已。
感悟:往往最后的堅持才是最難的。
-30-
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
摘自《戰國策·東周·周文君免士工師藉》
解釋:國家每做一件事必然是有毀謗也有贊美,忠臣把毀謗都加在自己身上,而把贊美都歸于君主。
-31-
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弊。
摘自《戰國策·燕一·蘇秦死其弟蘇代欲繼之》
解釋:連續地打仗,人民就會感到勞苦;長期的打仗,會使士兵感到疲憊。
-32-
睹貌而相悅者,人之情也。
摘自《戰國策·齊三·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
解釋:看見美麗的容貌就心悅,是人之常情。
感悟:短視頻中,有位大爺的視頻很火,他說每天看美女,只是為了愉悅心情,這確實是人之常情,人人都愛美的事物。
-33-
市,朝則滿,夕則虛,
非朝愛市而夕憎之也,
求存故往,亡故去。
摘自《戰國策·齊四·孟嘗君逐于齊而復反》
解釋:市場早晨人滿滿的,晚上就空蕩無人,這不是人們愛早市而恨晚市,而是想要買東西,所以早晨去,要買的東西晚上沒有,所以離開。
-34-
夜行者能無為奸,不能禁狗使無吠己也。
摘自《戰國策·魏四·白珪謂新城君》
解釋: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證自己不做壞事,但卻沒有辦法讓狗不對著自己亂叫。
感悟:人可以行得正、做得端,但卻不能阻止別人的議論。
-35-
圣人從事,必藉于權而務興于時。
摘自《戰國策·齊五·蘇秦說齊閔王》
解釋:圣賢做事,無不借勢而為,順天而動。
-36-
削株掘根,無與禍鄰,禍乃不存。
摘自《戰國策·秦一·張儀說秦王》
解釋:斬草要除根,不要與禍亂沾邊,就不會有禍。
-37-
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行義不圖毀譽。
摘自《戰國策·秦三·蔡澤見逐于趙》
解釋:不說茍且附和別人的話,不做茍且討好別人的事,行正義之事不必計較別人的詆毀或贊揚。
-38-
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
摘自《戰國策·齊六·燕攻齊取七十余城》
解釋:注重小節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能忍受小的恥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
-39-
兩虎相斗而駑犬受其弊。
摘自《戰國策·秦四·頃襄王二十年》
解釋:兩虎相斗而劣狗趁機得到好處。
-40-
善為國者,順民之意。
摘自《戰國策·齊五·蘇秦說齊閔王》
解釋:善于治理國家的君主,應該順應民心。
-41-
人之饑所以不食烏喙者,以為雖偷充腹,
而與死同患也。
摘自《戰國策·燕一·燕文公時》
解釋:人餓的時候,之所以不吃烏頭毒藥,是認為即使能填飽肚子,但是會馬上死去。
感悟:飲鴆止渴,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是不對的。
-42-
指大于臂,臂大于股,
若有此,則病必甚矣。
摘自《戰國策·秦三·應侯謂昭王》
解釋:手指粗于胳膊, 胳膊粗于大腿, 病情必然很重。
-43-
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
此王業也。
摘自《戰國策·秦一·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
解釋:把周天子控制在手里,用天子名義號令天下,天下各諸侯沒有一個敢不聽從,王霸之業,就此建成。
感悟:“挾天子以令天下”是一個高明的謀略,無論誰先做到,都會擁有絕對優勢,在戰略、策略上占盡先機,比如東漢末年的曹操,挾持漢獻帝,號令天下諸侯。
-44-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為悖。
摘自《戰國策·魏一·魏公叔痤病》
解釋:愚者最大的弊病,就是誤把聰明人當糊涂人糊弄。
-45-
三人成虎,十夫楺椎。
摘自《戰國策·秦三·秦攻邯鄲》
解釋:三人謊傳市上有老虎,人們就真的以為有老虎了,十個人揉鐵錐,就能把鐵錐弄彎曲。
感悟:一個謊言言傳的人多了,人們就當真了。
-46-
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摘自《戰國策·韓三·或謂韓公仲》
解釋:對于一件事情的利害得失,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清楚。
-47-
日月暉于外,其賊在于內,
謹備其所憎,而禍在于所愛。
摘自《戰國策·趙四·客見趙王》
解釋:日月的光輝照亮了大地,可它們的內部仍然有黑點,人們謹慎地看待自己憎惡的人,而禍患常常發生在溺愛的人身上。
-48-
因其強而強之,乃可折也;
因其廣而廣之,乃可缺也。
摘自《戰國策·燕二·客謂燕王》
解釋:齊國是強國,利用它的強大進攻宋國,讓他逞強,燕國就可以乘機打敗齊國;齊國是大國,利用它的大國野心吞并宋國,增加土地,燕國就可以乘機進攻。
-49-
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
摘自《戰國策·趙二·武靈王平晝閑居》
解釋:過去和現在風俗不同,為什么一定要效仿古代?
感悟:要善于結合歷史和現實,有所取舍地發揚傳統,創新發展,避免守舊僵化,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50-
懷重寶者,不以夜行;
任大功者,不以輕敵。
摘自《戰國策·趙二·秦攻趙》
解釋:懷揣珍寶的人,不要在晚上行走;擔負大任的人,不能對敵人掉以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