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是著名的亡國之君,也是非常能折騰的一個皇帝。稍有了解的人會知道,崇禎執政十七年,竟然有19人20任內閣首輔,更換了14位兵部尚書。不過少有人知的是,崇禎一朝的禮部尚書也是個重災區。
明代的禮部尚書,職權是很大的,地位是很高的。按《明史?職官志》:至合典樂典教,內而宗藩,外而諸藩,上自天官,下逮醫師、膳夫、伶人之屬,靡不兼綜,則自明始也。
自隋唐設置禮部以來,禮部尚書的職能基本穩定,但在具體的職掌方面有所不同。到明代,禮部尚書除原來的基本職能外,事權大大擴展,其職掌大致可以分為參與中央決策,與主持禮部事務這兩方面。
崇禎一朝,前后共有9人出任禮部尚書,平均任職時間不到兩年,最短的僅有五個月。就一個王朝而言,這是不正常的。
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位是孟紹虞,那是天啟末的禮部尚書,崇禎打倒了魏忠賢,自然不能留著前朝的孟紹虞,這沒啥好說的,常規操作。
末代禮部尚書是倪元璐,名臣袁可立門生,素負時望,卻因深遭小人所忌,屢次蒙讒言罷歸。直到崇禎十六年十月起復為禮部尚書,五個月后北京城陷,倪元璐自縊殉節。
除去這兩人,剩下七人是何種原因去職的呢,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被排擠。
崇禎年間的官場斗爭是非常激烈的。崇禎初期的錢龍錫、韓爌、成基命內閣是個比較開明有作為的內閣,但是這個內閣,因為己巳之變和袁崇煥案的影響徹底垮臺,代之而起的是以溫體仁、周廷儒為首的內閣。
溫體仁是誰,那是被后人戲稱為明朝滅亡第一功臣的內閣首輔,最大的本事是排斥異己,迎合皇帝。在他任內,幾乎沒有任何重要的建樹與對策。偏偏這樣的首輔,還是崇禎朝閣臣中居位最久者。
周延儒也好不到哪去,任內結交內侍,收受賄賂,加劇了朝政的腐敗,后來這兩人都被《明史》列入“奸臣傳”。
這樣兩個人,差不多就是崇禎的臥龍鳳雛了,可想而知崇禎的用人能力。有這種人把持朝綱,內斗鐵定停不了,就說禮部尚書吧,何如寵、李康先、黃士俊、林欲楫等等,要么是與溫體仁不協,要么是卷入溫、周爭斗,或主動或被動致仕下野。
所以在崇禎朝當官,最重要的是站隊,站對了,殺人放火都沒事;站錯了,再有能力也叫你下崗。
第二種是觸怒皇帝。
明朝的諫臣是相當有名的,不只是言官會進諫,其他大臣一樣會,他們在諸多重大問題上都做出過震撼人心的舉動。大明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多次出現大臣集體跪諫、不畏死難或前赴后繼、持續極諫的驚心動魄場面。這些言官,許多都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如嘉靖年間的楊爵、萬歷年間的楊漣。
但是到了明末,黨爭激烈,各色朋黨形成。大臣們,包括言官不得不選邊站淪為黨同伐異的工具。
即使如此,也不乏有骨氣的大臣,如禮部尚書黃汝良直言不諱勸告崇禎,要“減征、輕賦、以蘇民困”;另一位禮部尚書林欲楫抗言增兵餉之議,一針見血地指出:“空四盡之秋,不宜以窮民養驕兵”
可是崇禎是什么皇帝?他的性格是“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多疑者容易把事情認為是針對自己,任察者——下求善以事上即弊。
黃汝良、林欲楫這些人語氣切直,觸犯天顏,在崇禎看來,與打他耳光無異,怎能容得下他們。其實倪元璐也是如此,性格剛直,多次得罪崇禎,也因此多次辭官。
所以他們都滾蛋了,崇禎就這樣疑到后來,察到最后,沒人敢進言了,以致無人愿報國也無人敢報國,最后大家都是故意報喜不報憂了,于是隱瞞欺詐這些事全來了。
這說明上政失道以后,必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弊端。上道不明,下道必不昌,這是必然的。
其實光看崇禎手下被罷免的頂層官員人數,我們就能得出結論,這個王朝出問題了,而且是病入膏肓。因為一個運轉正常的王朝,頂層官場架構通常是非常穩定的,輕易不會更換。
還以禮部尚書為例,永樂一朝22年,前后共有禮部尚書五任(鄭賜、趙羾、劉觀、呂震、金純);宣德當了十年皇帝,只有一位禮部尚書(胡濙);成化朝23年,禮部尚書僅三位(鄒千、張文質、周洪謨);弘治朝18年,禮部尚書五位(耿裕、倪岳、徐瓊、傅翰、張升)。
這些皇帝執政期間,是大明較為安定繁榮的時期。那么再看那些能折騰的皇帝呢,不對了,比如說明武宗正德皇帝,16年間更換了10位禮部尚書。嘉靖更是不得了,雖說他在位時間長,換得也勤快呀,嘉靖時期的禮部尚書達到了驚人的21任,平均任期也就兩年多。
那么這兩位皇帝,給繼任者留下了什么樣的江山呢?只能說都是爛攤子,主要是沒錢,都給折騰完了,故此有“明實亡于嘉靖”之說。
回到崇禎,一樣能折騰,9任禮部尚書多嗎?和14任兵部尚書,20任內閣首輔比起來,已經算少了。可是這么多大官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被下獄乃至被殺的更是不少,如果這些被懲辦的都是奸臣,那么當初他們又是怎么上去的?
不能說崇禎不努力,但是他那個能力和性格,實在不是當皇上的料。這么搞法,誰還陪你玩,不光是大臣,百姓也不玩了。明朝是怎么滅亡的,不是亡于軍事,是窮死的,一方面是越花越多,另一方面是越收越少,崇禎只有不斷加派加派再加派。到了崇禎四年發現,加征之后,反倒收的不如原來多了。在這種情況下,畢自嚴條上10事,提出補救措施,請崇禎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懸釜的境地,請酌減天下賦稅,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
當然,他的意見崇禎無法接受,之后的日子就再也沒好過。制度導致貪污腐敗,不得民心,財政枯竭通貨膨脹,王朝也就進入了倒計時。
崇禎的失敗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方向錯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勞。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崇禎很努力地工作了十七年,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亡國之君。
最后推薦一下我剛出版的新書《明朝果然很有料》,這套書五卷本,從元末講起,直到明末,是比較完整的一套明朝通俗讀本。目前已在淘寶、京東、當當等各大平臺上架,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購買實體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