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車行業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轉型,然而由于受到目前動力電池技術的限制,以及充電便利性等因素困擾,純電車型的續航焦慮仍然是阻礙消費者選購的最大因素,因此結合了純電車和燃油車優勢的插電混動車型正在成為向新能源過渡的最佳選擇。
眾所周知,混動技術是一種既有發動機又有電機,并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技術,相比傳統燃油車,實現更省油、更強的動力、更平順、更靜音等效果。而在混動技術路徑的發展中,目前已經有了串聯式、并聯式和混聯式三種形式,國內目前大致可以分為增程式、單擋式、功率分流式以及多擋式這4種混動技術;其中,雙電機串并聯混動形式車型較多,該混動車型最大的特點是采用兩個電機,一個發電機,一個驅動電機;在串聯的模式下,發動機可在高效工作區帶動發電機發電,既能直接驅動電機,也能給電池供電;同時發動機發電和純電驅動也可以同時進行,有利于改善車輛在低速饋電行駛工況下的燃油經濟性。
目前已經有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城、奇瑞、上汽、廣汽和長安等廠家推出了各自的混動技術產品,例如我們熟悉的比亞迪DM-i(單擋DHT)、長城檸檬混動(兩擋DHT)、吉利雷神(參數丨圖片)(三擋DHT)等等。其中,吉利雷DHT混動系統是市面上少有的采用3擋變速結構的混動系統,而近日吉利銀河推出了全新混動SUV銀河L7,新車定位基于e-CMA架構打造,搭載新一代雷神電混系統,并且將競爭目標直指比亞迪宋PLUS DM-i。為此,我們從近期比較火熱的吉利銀河L7與比亞迪宋PLUS DM-i的拆車對比視頻里,通過對兩款車型的拆解對比,看看誰是15萬級混動SUV的最優選項。
變速箱:“小而精”VS“大而低”
首先在變速箱方面,吉利銀河L7的電機采用同軸布局,無論是P1電機還是P2電機,甚至是發動機輸入,都是同軸傳動,結構非常緊湊;而比亞迪宋PLUS DM-i則采用空間寬裕的雙軸布局,整體尺寸較大。
其次,吉利銀河L7和宋PLUS DM-i的電機都是采用扁線繞組結構,其中吉利銀河L7采用的不間斷的三根扁線進行繞組,技術要求高,成本也更高;而宋PLUS DM-i則是很多段扁線拼接而成,結構比較簡單,并且無效區域會更長,導致電機體積相對較大,內阻也大,成本較低。
此外,吉利銀河L7的P1電機來自舍弗勒,P2電機來自博格華納。其中,P1電機,主要用于發電,但急加速時也能提供動力;而P2電機主要用于驅動中央位置三擋變速行星齒輪組,將動力傳遞到車輪上。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銀河L7這套三擋變速機構內部嵌套有兩套行星齒輪組,可以通過對齒輪架、太陽輪以及行星輪的鎖定,完成三擋變速。其中,3擋負責高速巡航,2擋負責為中低速行駛的加速超車提供動力,而1擋通過大速比,讓扭矩最大化,使得發動機的動力可以參與到車輛的起步環節,實現彈射起步。而一般的單檔及2檔系統在起步階段,發動機很難出力,基本只能靠電機驅動。簡單來說,吉利的這套雷神混動系統就是可以讓發動機在更多的情況下介入驅動,以保證在饋電狀態下車輛的動力不會有很大衰減。
而比亞迪宋PLUS DM-i只有一個單擋減速結構,兩個電機都被安排在了前軸,其中一個電機負責驅動車輪,而另外一個電機只負責發電;其中,P3電機直接與減速齒輪連接,通過車輪差速器輸出動力;而當時速超過70公里/小時,P1電機會帶動發動機齒輪,進行轉速同步。轉速同步后,發動機輸出軸上的多片離合器會壓緊,讓發動機通過減速齒輪,將動力傳遞到車輪。簡單來說,DM-i系統在電量充足時,就相當于一臺純電動車,主要使用電機驅動車輛;而在電量不足時,會啟動發動機為電池充電,并根據工況自主判斷單獨使用電機驅動,或是發動機直接驅動,亦或是電機和發動機共同驅動;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于結構相對簡單可靠性高,不僅油耗低同時成本也較低。但缺點就是在更高的車速時,只能依靠發動機轉速提升,車內噪音較大,同時整體油耗也會偏高。
電池:神盾電池安全VS刀片電池
在電池安全方面,吉利銀河L7搭載神盾電池安全系統,不僅通過電池針刺試驗,同時還完成了電池包海水腐蝕浸泡、三面跌落重擊、外部火燒試驗等檢測;與此同時,吉利銀河L7電池采用鋁合金外殼,并且內部配有“十字加強梁”,再加上電池包外殼前后兩端的橫梁,在電芯與外殼之間留有很大的空隙,碰撞時可以形成緩沖區,進而保護電芯不會受到擠壓。
而比亞迪宋PLUS DM-i配備刀片電池,電池外殼采用鋼板焊接,內部沒有設計單獨的加強梁,并且電芯與外殼之間,只有一指的寬度,如果受到碰撞,電芯容易被擠壓。
除此之外,在吉利銀河L7電池組外殼上還配有泄壓防爆閥,一旦出現熱失控,閥門可自動爆開,避免爆炸。而比亞迪宋PLUS DM-i則沒有類似的泄壓閥,只提供了一個恒壓口。
底盤:安全保證VS控本優先
除此之外,在底盤方面,吉利銀河L7是基于e-CMA架構打造,整車底盤平整度不錯,從前到后沒有凸出的部分;而比亞迪宋PLUS DM-i的底盤平整度也可以,只不過電池和排氣管比較凸出。與此同時,兩款車前副車架都是采用雙層沖壓鋼板全框式結構,只不過吉利銀河L7前懸下擺臂為雙層沖壓鋼板,而比亞迪宋PLUS DM-i的前懸下擺臂為單層沖壓鋼板;而在后懸架上,吉利銀河L7依舊采用的是雙層鋼板全框式結構,而比亞迪宋PLUS DM-i則為雙層鋼板一體式結構。
兩者對比來看,只能說比亞迪更多的是為了控制成本,選擇在車身材質上進行了優化,而吉利銀河L7則是更多的繼承了全球化平臺的設計思想,追求更高的車輛安全保證。
車機:高端主流VS中端平庸
與此同時,吉利銀河L7還標配10.25英寸儀表+13.2英寸中控屏+16.2英寸副駕屏三塊智能大屏,內置高通驍龍8155車載智能芯片+銀河N OS車載智能系統。作為目前包括新勢力品牌在內的主流智能汽車都在使用的車機芯片,8155芯片的優異性能毋庸置疑,不僅使得屏幕之間可實現智能交互,而且語音喚醒速度也很迅速,特別是還支持全場景可見即可說、四音區識別、深度連續對話。
而比亞迪宋PLUS DM-i標配12.3英寸儀表+12.8英寸中控屏,搭載DiLink智能網聯系統,車機芯片為高通690,定位中端車機芯片,性能相比8155還是有不小的差別,用久了便會有明顯的卡頓。
總結:
隨著新能源電氣化的不斷發展,如今大部分插混車型在用戶眼中已經出現了“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這樣的口碑,這顯然是對插混車型“能用、夠用”狀態的不滿,特別是只有單擋DHT的車型;而面對吉利銀河L7和比亞迪宋PLUS這兩輛不同混動邏輯的動力分流方案車型,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比亞迪宋PLUS DM-i更多的考慮節約成本,體現出“夠用就好”的思路;而吉利銀河L7不僅在車身產品力上不斷創新,同時也在混動技術上進行了革新;特別是作為一個后來者,想要超越行業的標桿車型,成為市場的“焦點”,不管是在性價比還是用戶體驗上,就必須拿出點硬實力,只有這樣才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來選擇你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