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是不能匱乏的,匱乏就會迷離于世俗的因素,使之外化而出,而不是內涵起來,內涵雖然是個名詞,但若從動詞看,其含義未嘗不可從“向內涵化”的角度闡釋。自由是重要的,但精神上的自由從來不能是由外界賦予和定義的,否則就會流為貪癡怪嗔,反而滋生苦惱了。所謂自由不是到了某個地方萬事大吉,而是能夠為了自在而自由地在適合的境界中不斷改變自己的徑跡,而不感到勞累、痛苦與無力。古人曾將人生比作“逆旅”,意思就是人像游客一樣經歷自己的旅途,這個旅途就是人生的過程。人可以依靠財富散盡千金周游天下,此種地理體驗的經歷可以稱之為“逆旅”;不斷躍升,獲得榮華利祿、經歷不同官階、資產的等級,終于扶搖直上,登入青云,這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經歷也可以算“逆旅”。
然而我以為最重要、最持久的旅行,乃是人生心理與靈智為了實現自由而不斷變化、日益豐富的修行,修行所渡過的河流,并非一成不變的經堂,而是險峻的山川與層巒的疊嶂,這其中既有人世的險惡,也能得到淳樸善良的饋贈,坎坷曲折,玉汝于成,這個成不是說“苦媳婦熬成婆”,擁有了多高多大的利權,而是時時刻刻無不在饋贈自己的自由的修行,自由自在來源于心靈與理智,屬于智慧的結果,自在永遠變化多姿,也永遠不能窮盡,但每一次人在享用它的時候,就像一支火柴,只能劃亮那么一個瞬間,因為自由是有限的,而自在是無限的,人永遠不能達到真正的自在,因為越自由便越自在,自在的精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也沒有終點。
有人問幸福來自何處,其實幸福就來自于自在,自在并非是自私冷漠的借口,因為道德也是一個人自由的捍衛者,自由的光譜沒有兩端的界線,但道德給了人的自由以對稱軸,墮落的自由也屬于自由,但它不屬于人的自由,故道德得以限定人的自由。自由自在給人以最穩定、最長久的自由,而幸福也正是如此,幸福應是潺潺流動的溪流,如明月別枝驚鵲,像人閑桂花落,而不是一驚一乍的刺激,酒精式或冰塊樣的快樂,那種點狀或條塊的愉悅不屬于幸福,只能算一時的高興與一刻的開心。高興開心快樂就是牛排旁的一朵西藍花,聊作點綴;而幸福就像早晨微熹中一碗清淡的素面,雖然滋味淡泊,但每天都離不開它。這種差異只有夜深人靜回憶的時刻才能體會到。幸福來自于內心的寧靜與自足,這是一種豐饒,一種滿足。魯莽、憂郁、自負等等度可以在這片寧靜自足之地脫離躁動,歸于幸福,受到理智的過濾,做出正確的決定。即便面臨黑夜,看到死神的翅膀如同滾蕩的云翳挾來無盡的陰霾,幸福也能照亮人的內心,渡過茫茫的荒野與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