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這種話自嘲可以,但真有人喊你回農村,那么新聞下的回復,一定很好看。
具體的例子也不必舉多了,反正,冠有某報名字的“不要以賺錢為目的,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的截圖在我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刷了屏,估計看到的人沒有五億也有五千萬吧。
那些不接地氣、脫離實際的口號,在蒼白的現實面前,已經沒有吸引力了,當畢了業卻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時候,你卻給他指條到農村去、那里大有可為的路,只會引來呵呵、嘿嘿、嘻嘻之類的嘲諷。
這樣的文章多了,搞得網友們一看標題就形成了思維定勢,導致一篇給這種論調潑涼水的文章,也被大家給誤解了。
《中國新聞周刊》24日刊發的《返鄉突圍就業市場的大學畢業生》一文,便是如此。
此文長近8000字,明顯已經超出了好多網友的耐心所能承受的范圍,于是只看標題加上前幾段就評論的,便成了主流。
又來了,城市找不到工作,一回村賣個土都能年入千萬,現在這些人是把千萬當千塊在掙嗎?
反正一周工作一小時就算就業要飯或者付錢上班。
對于絕大多數的畢業生來講,所謂回鄉創業是無奈之舉!
那肯定了,大城市最好的教育、最好的醫療和完善的交通,年輕人生活圈子。能在城市生活下去都不會回去
不知道有沒有看過回鄉再出發那個回鄉創業的公益廣告,我看著總感覺很尷尬,明明非常嫌棄,還得反轉我選回鄉創業,感覺完美的表達了策劃的心情:我非常瞧不上,但是我得把你們往這個坑里坑
網友議論紛紛,其實并沒有看懂那篇文章的意思。實際上,新聞周刊寫的就是——
畢業生回村創業,難得一逼,你們可得想清楚嘍。
文章提到的幾個不同省份的“新農人”們共同的感受就是——
投資大、利潤低、風險高。
顯然,用實實在在的采訪來告訴你畢業生農村創業真實情況的文章,絕非坐在空調房里拍拍腦袋甚至借助AI寫出來的“教育你”文章可比,也是對很多頭腦發熱看多了三農短視頻以為農村是詩和遠方的人的當頭一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