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給羊過個節
大暑節氣,恰與農歷六月初六偶遇。六月初六,有很多民俗與它有關。
古時期,祖先們對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逐漸成為家畜,就是人們所說的六畜。牛能耕田,馬能負重致遠,羊能供備祭器,雞能司晨報曉,犬能守夜防患,豬能宴饗速賓。六畜各有所長,在悠遠的農業社會里,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太行山里的平順縣,是個山區農業縣,農民和六畜的關系尤為密切,還因此流傳下來和六畜有關的節日。比如,農歷六月初六是羊節,七月十五是牛馬等大牲口節日等。
農歷六月初六,在全國而言,有天貺節、姑姑節、曬書節、曬衣節、翻經節、伏羊節、趕歌節、半年節、響浪節、花兒會等等,不一而足。但在平順縣除了敬神,就只與羊有關。
羊性格溫順,在古代象征著吉祥如意,人們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羊又是第一祭品,羊更有“跪乳之恩”而受人尊敬。平順人把農歷六月初六稱為“六月六”(讀作陸月陸),定為羊節。羊為六畜之一,與農業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六月六”這個節日與其說是一種民俗活動,不如說是一項重要的農事活動。
每年的“六月六”這一天,農人們都早早地起來,給羊過節。老百姓說羊過年或羊過生日。羊工在這一天也要受到優待,吃點好的——小鮮瓜臊子圪扯面。
平順縣東南部分地處高寒山區,新鮮蔬菜下來得晚,到農歷六月才能吃上頭茬小北瓜,所以被稱為小鮮瓜。用最新鮮的頭茬小北瓜做臊子圪扯面,可以說是最高級別的待客禮儀。
南方有些地方六月初六伏羊節是一個吃羊肉和羊湯的節日,而平順的羊節這一天卻是對羊絕對尊敬的一天。這一天里,給羊也要吃好的,即便是羊工,也不允許用鞭子打羊。
家里養有羊的,這一天要給羊送鹽。羊工把羊趕到一個寬闊的山坡上,找一個寬大一點的石頭平面,把鹽撒在上面,羊群就會蜂擁而上,舔舐石頭上面的鹽粒。羊工會看好羊,絕不讓有的羊吃多了,有的羊沒吃上。
不管家里有沒有養的羊,每家每戶都會像過年一樣在家里支起油鍋,炸一些小馓子等食品,這是到山神廟去燒香的供品。“六月六”也是要敬神的,敬神當然也是為了羊的安全。山上多野生狼蟲虎豹,敬山神,以祈求家畜平平安安。
在農村生活過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與某一種家畜有過交集,產生過故事。這故事不一定刻骨銘心,但每當你想起時,就像一壇陳年老酒,愈久愈覺酣甜。
離開農村久了,想起了我家的羊。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土地包產到戶,原來是集體的羊群也按戶分配,抓鬮決定,我家抓到了一只白色的綿羊。由于家庭養羊不方便,大多數家里還是委托原來的羊工一起管理放養。
冬天的時候,沒有青草,要給羊補充料。村里的羊圈就在我上學的必經之路上,上學時,口袋里裝兩把玉米,到了羊圈喂了羊再去上學。記得上學路過羊圈的時候,每次都能看到我家的羊等在圈門口,咩咩地向我打著招呼。
羊能遠遠地就感覺到我的到來,它真是一種重感情的動物。古訓《增廣賢文》里有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小羊羔為了報答母羊的養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著的。當然,老百姓也真良善,不光自己過年,給羊也不例外。
只是在城市,住在工業文明的鋼筋水泥森林里,與六畜隔絕,與農業隔絕,各種習俗沒了,各種農事活動也成了童話里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