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教育局道歉了。
7月18日,鄭州市教育局通過頂端新聞發布公告,回應了群眾反映的“學托”一事;并提到:“我局工作人員在與頂端新聞記者就群眾投訴問題進行溝通時,使用不當語言,給記者朋友造成傷害”;“事情發生后,我局立即對該同志進行了嚴厲批評并進行處理”。
當那位處長飆出“MLGB”的時候,可能并不會想到這個局面。當然,我們能看到的,他目前也只是挨了批評(領導批評他的時候,估計也不會帶臟話),我們并沒有看到處理結果。
事情的起因是,近日有市民通過頂端新聞問政平臺留言,暑假期間,朋友圈存在公然售賣中小學學位的信息,稱低于分數線也能錄取。留言發出后,鄭州教育局宣傳外事處處長閆曦致電記者,要求刪除留言,并質問記者:“你們平臺怎么什么都發?”
當記者解釋,群眾留言會經過AI和人工雙重審核才放出后,閆處長稱:“那是不是說MLGB(罵人粗話)了就不放了?”這是非常經典的對話,不要以為這個處長很出挑,他畢竟混到了處長的位置。雖然這留言本身就是經過了雙重審核的,但閆處長的意思是,他還可以審,而且讓你刪你就得刪。
閆處長在致電記者的電話中,還說了一句話:“初中和小學招生階段,類似信息不要放出來。”這是一種命令,連意見都不是。而“會回復,但不是現在”,也堪稱經典措辭。
你會發現,我們的很多問題,常常會阻滯于時間,而時間總是有“特殊時期”,你可以將其理解為所謂的大局。你跟他談問題,他就跟你談大局,你的問題再大,能大過大局嗎?當然,這個“大”是非常抽象的,不同人的基于不同立場就會有不同的理解。他們理所當然覺得“招生階段”比“招生問題”大。
但充滿悖論的是,不就是因為現在是招生階段,“學托”問題(哪怕是詐騙)才突出,才引發家長的質疑和投訴嗎?這放出來的不僅是留言,還是民眾的監督權。現在不予回復,那等到什么時候?秋后?
而且,你會發現的,特殊時期之后還會有特殊時期,大局之后還會有大局,甚至是更大的局,容不得你。
有意思的是,據報道,該問政平臺上關于這一情況的留言已被刪除,頂端新聞相關報道也已刪除。處長的訴求(準確來說是命令),真的達到了。而這位處長以臟話回復,從某個角度說也算回答了“學托”的問題:這樣的態度,這樣的監督結果,本身不就是原因嗎?
通報里還有一句話,看得我五味雜陳:“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將不斷加強能力作風建設,善待媒體……”作為一位曾經的媒體人,在監督報道上,那么多年,我幾乎沒有被善待過,甚至連累領導都挨批評。當然,如果你是為地方做宣傳的,夸它,捧它,伺候它,它當然善待你。
我所經歷和我所看到的,都是某個地方或某個部門,在被監督報道并形成輿論之后,才出來一本正經地道歉,然后說“感謝媒體和社會監督”。只是,并不習慣于道歉、真誠和謙卑的他們,傲慢依然流露在字里行間。
善待是什么呢?這個詞的使用對象常常是弱勢群體,我們要善待農民工,善待老人,善待殘障人士,等等。而善待的主語常常是權力和資源的擁有者,你得有善待的資格,有選擇的權力,才談得上去善待某某。
你一旦期待別人善待你,那處境一定不會好。因為你的良好是建立在別人良善的基礎上,這充滿著不確定性,尤其是你的監督觸及到對方利益時,還想著別人來善待你,怎么可能呢?
媒體不需要善待,媒體只需要尊重。需要的是對專業、權利和常識的尊重。媒體做社會監督報道,是一個健康的社會不可或缺的疫苗。如果有人不讓媒體做監督報道,干擾媒體做監督報道,甚至辱罵威脅,那么他們本身就是病毒,需要清除。
值得一提的是,頂端新聞還并不是什么草莽自媒體,而是河南省委直屬權威主流媒體,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一款以問答為特色的智慧信息服務平臺。如果論級別,未必在市教育局之下。我們由此,也可看到媒體不受尊重,究竟到何程度。
要知道,那還是只是一則“群眾留言”而已,并不是正兒八經的監督報道,更不是深度調查。這點細沙,閆處長眼里都揉不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