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沖鞏黎 農業科技報全媒體記者齊巨儒
陜西三原縣渠岸鎮立足鎮域資源稟賦,聚焦大棚產業優勢,綜合推進設施多態農業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大棚特色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做優。目前,渠岸鎮萬畝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有大村王園區、溫家園區、桃園里園區、康吳園區、大吉園區、師家申園區、田家園區、宋北園區共8個,占地面積3560畝,有日光溫室大棚314個,占地3畝以下小型拱棚65個,大型拱棚45個,大型智能連棟溫室2個,大多種植黃瓜、乳瓜、西紅柿、圣女果、辣椒、草莓、西瓜等優質綠色富硒農產品。
科技助推農業提質增效
在溫室大棚內,以智慧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為核心建立的溫室計算機管理系統,實現全自動或半自動化灌溉控制;通過檢測儀器及相關智能設備,實現空氣、土壤和水質的監測與控制,采用現代科技與設施農業的融合,為農作物提供優質的生長環境,達到農產品綠色、富硒、有機的種植標準。利用現代互聯網科技,打破傳統經營模式,建立訂單種植、直播帶貨等線上銷售渠道,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上產銷“快車道”,從田間地頭“鮮”到百姓餐桌。
投資拉動產業擴崗升級
以“政府+企業”聯建模式,多路資金加速涌入基地建設,優化基地環境,助企流轉土地800余畝,全面升級改造水泥道路,同時擴大就業崗位,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掙上雙份工資。通過招引陜西豐鑫登、禾潤豐、昊榮恒通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引進蔬果新品種、種植新技術、管理新模式,在投資發展設施農業的同時升級傳統蔬果種植模式,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聯農帶農壯大集體經濟
圍繞示范基地發展配套服務,創新“公司+村集體經濟+電子商務”、“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務工”的發展模式,帶動超過300人就業,每人每年可增收1.5至2萬元;土地流轉每畝地每年為村民提供1000元保底收入。新型農業設施項目每年可為園區所在的四個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共計21萬元,為村級經濟發展提供后續力量,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