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1984年落地黑龍江的齊齊哈爾市,出生于一個經濟環境艱難的家庭。自他降臨人世那日起,便和父母一起擠在狹小的出租屋中,他們僅靠著父親那點兒微薄的工資,勉強維持生計。
當張雪峰漸漸長大,母親也開始和父親一起,從事一些瑣碎的工作以補貼家用。這種情況下,張雪峰的童年幾乎沒有父母的陪伴,這也造成了他那無所畏懼的性格,經常因調皮搗蛋而引發問題。每次這種情況發生,他的父親總是以最簡潔直接的方式進行處置。
張雪峰在學校里的表現也像他的性格一樣出人意料,他那調皮搗蛋的天性讓老師們感到無奈,而他的學業成績也只是處于班級的中下游。
01
張雪峰坎坷的求學生涯
然而,到了高中,張雪峰的狀況似乎更糟糕了。他不僅沒有告知父母和老師,就在學校談起了戀愛,而且他的學習態度更是越來越消極,成績一路下滑。還好,在他父母和老師的努力引導下,他并沒有走向錯誤的道路。
盡管張雪峰在課堂表現上有所欠缺,但他的智力并不遜色。在幾個月的刻苦努力后,他的成績飛速提高,最終在高考中表現出色,考入了鄭州大學。
大學期間,張雪峰選擇的專業是排水,然而這個專業并未給他帶來任何興趣,上課對他來說就像是在完成一項繁重的任務。于是,他開始經常逃課,然而逃課并沒有使他放縱自己,反而他開始投身于廣播站的活動中,這段時間激發了他對播音員工作的濃厚興趣。
隨著大學四年即將結束,張雪峰看到周圍的同學們都已經開始為未來打算,有的開始準備研究生考試,有的在家人的勸導下開始考慮公務員考試,還有的開始找工作,準備去北上廣的公司面試。
在那段對未來充滿迷茫的日子里,張雪峰的一位專門從事研究生輔導的朋友,伸出援手,邀請他一起協助招生工作。他沒有多想,就答應了,不知道的是,這個簡單的決策,卻決定了他余生將與考研之路共舞。
02
選擇自主創業的艱難
2007年,背負著僅有2000元的儲蓄,張雪峰孑然一身踏上了北京的土地,開啟了職業生涯。雖然有朋友的介紹,但他仍然選擇從最基層開始,但剛剛開始,由于缺乏經驗,他難以吸引學生,只能依靠月薪2000元度日。
為了節約生活費用,他在公司里吃住,當夏天來臨,泡沫板就是他的床鋪,而當冬天到來,他就只能在只有1.2米長的沙發上縮成一團。
然而,這樣艱苦的生活,最終在他有能力站上講臺授課時結束。雖然每天只有一節課,但這節課卻有100元的課時費。
當他第一次拿到課時費時,他的首要之事就是跑到城郊,租了一個每月僅需要300元租金的陳舊小屋。雖然環境稍顯簡陋,但是第一晚在那里入睡,他卻睡得很沉,因為他終于可以舒展身子。
然而,盡管他已經能夠在課堂上講課,但由于他的半吊子身份,講課效果卻很差。原因很簡單,他的講解很多學生聽不懂,甚至提出質疑,認為他講的東西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
在這次打擊下,張雪峰并沒有選擇放棄,反而更加堅持,他下課后開始反復審視自己的備課內容,他開始收集全國400所大學和400多個科研院校的學校和專業資料,招生簡章,以及每個專業的錄取情況,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便在上課時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天道酬勤,張雪峰的辛勤付出終于讓他透徹地理解了考研的全貌。他摒棄了傳統的講課方式,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解讀每個學校的特性,以及專業選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