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24日,晚年的胡適在臺北開會時,由于心臟病突發(fā)猝然離世,終年71歲。
對于胡適這個人物,曾與他有過同事交情的季羨林先生如是評價道:“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起過重要作用但爭議又非常多的人物。”
其中的重要作用很好理解,那么這個爭議,又是從何而來呢?我們不妨今天簡單探討一下。
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胡適先是離開大陸,乘坐蔣介石派來的專機前往臺灣,后又赴美蝸居在紐約租賃的一所寓所里,并發(fā)表了一些不甚適當?shù)难哉摗?/p>
對于胡適后期的表現(xiàn),郭沫若在《三大建議》中如是寫道 :“中國近三十年來,資產階級唯心論的代表人物”“在解放前被人稱為圣人、當代孔子,他受著美帝國主義的扶持,成為了買辦資產階級第一號的代言人”“由學術界、教育界而政界,和蔣介石兩人一文一武、難兄難弟,倒真是有點兩峰對峙,雙水分流。”
不僅如此,胡適的兒子胡思杜在新中國成立后,也寫了一篇批判文章,名字就叫《對我的父親——胡適的批判》。其實,胡適對于這些變化也有關注,他有時托人尋來那些批評自己的文章,有時自己收集,起初讀的時候心里還有些緊張和擔憂,但越到后來就越發(fā)不以為然了。
其實,就在社會上大部分人都在批判胡適思想的時候,由于胡適在國內外社會的影響,同時也沒有放棄爭取他的工作。對于胡適,毛主席本人就曾多次在內部提出要求,指出應該實事求是地對其進行評價。
比如說1956年,毛澤東在一次接見知識分子的會議中提起胡適,就曾這樣說道:
“胡適這個人也真頑固,我們托人帶信給他,勸他回來,也不知他到底貪戀什么?批判嘛,總沒有什么好話。說實話,新文化運動他是有功勞的,不能一筆抹煞,應當實事求是。到了21世紀,那時候,替他恢復名譽吧。”
胡適不喜歡政治,卻是個比較拿得出手的文人,尤其是在新文化運動中發(fā)揮的作用,是值得稱頌的,但在感情生活中卻有些一言難盡。對于胡適的感情世界,江勇振書中恰如其分地寫道,“3個月亮,好幾個星星,都圍繞著他這顆太陽……”
在感情中,胡適有他自己的固定處理方式。他既不會在感情中投放過多,即便是收回也很快,一旦察覺到對方陷得太深,便會立即抽身,以便于讓自己在情場中全身而退,這種行為放在今天渣男行徑令人發(fā)指的社會,恐怕很難不被人詬病。
但不論如何的招蜂引蝶,縱觀胡適的一生,陪伴他走到最后的,始終都是他的妻子江冬秀,從這一點來說,縱使身邊的女子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最終互相扶持走過一生的只有一人,這對胡適這樣的情場浪子來說,又何嘗不失為一種難能可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