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各國的年輕人都在同一個舞臺上競技。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我們要與世界同步,了解世界的人才選拔標準和游戲規則,這樣才有可能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教育部此前印發的文件中也指出,要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提問Questions:
什么是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企業對他們有怎樣的要求?
解答Answers:
“高層次”和“國際化”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高層次國際化人才“這個名詞比較抽象和陌生,但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其最重要的兩個特質為“高層次”和“國際化”,下面我們來逐一拆解。
首先來看第一個維度——高層次。高層次人才可以理解為在各個領域中層次比較高的,特別是處于專業前沿并且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具有較高影響的人才,他們接觸過世界前沿知識與技術,并且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契合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
國家的“十四五規劃”中指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領域都是今后要大力發展的方向,與此相關的理工農醫類專業人才可以看作是應對未來挑戰和國際競爭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人才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是非常稀缺的。
第二個維度是國際化。不少人將“國際化人才”簡單粗暴地與留學生劃等號,但兩者并不完全相同,即便接受了國際化的教育,也未必能夠成長為國際化的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提出,國際化人才需要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從中可以提煉三點:首先國際化人才需具備全球化的視野,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向未來的眼光看待事物;第二是跨文化的交際能力,理解自身文化以及外來文化,做到兼收并蓄;第三是在跨文化交際的基礎上形成多元的思辨能力,用系統性邏輯來解決問題。此外,良好的語言能力也是作為國際化人才的基本素質。
總而言之,將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放到全球范圍的統一競爭平臺上,也仍然具備絕對優勢,能夠很好地適應全球化發展和國際競爭。
企業對于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要求
在全球化的時代下,越來越多企業看重的是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精英人才。以美國硅谷為例,那里聚集著大量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沿人才,他們擁有著國際化的視野和前沿的知識技術,才能夠在國際舞臺上脫穎而出。
美國學院和大學協會(AASCU)曾發布過一份全美雇主調查,大學畢業生想要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具備哪些素質。93%的被調查者都認為:“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清晰的表達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普華永道的《未來勞動力——2030年競爭力量》報告中通過對全球CEO的調研得出結論,未來被企業優先考慮的人才有以下幾個特征:具備創造和創新能力;領導力;高情商;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這些都是企業所需要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那么如何培養以上能力?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接受國際化的教育,不局限于出國留學、讀國際學校、學習海外課程等形式,也可以通過我們當下的教育體系關注不同文明之間的發展與聯系,盡可能多汲取、接受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從長遠發展來看,成長為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意義從來不僅僅是自我價值的提升,更遠大的意義,是要胸懷世界,學習圖強,參與到社會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和進步中來,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而培養高層次的國際化人才,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高校、企業的共同推動和引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