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秋,一位中國攝影師自香港一路北上,千里迢迢來到古都北京。他背著笨重的攝影器材,在京城內外皇家園林、市井街巷,且行且拍。
不久后,英國《倫敦與中國新聞紙》刊登了他拍的照片,并進行報道:“攝影師阿芳(Afong)從香港來,拍攝了很多出色的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拍攝的是皇帝參加會議典禮時所坐的龍椅。”
龍椅
阿芳是誰?他叫黎芳,1839年出生于廣東,是中國攝影先驅。但長久以來,由于記載他的文獻有限,其名字的粵語發音是“Lai Fang”,很多人以為他叫“賴芳”或“賴阿芳”。2017年,廣東佛山攝影人張明術,在英國攝影史學家泰瑞·貝內特的《中國攝影史》一書中看到,“Lai Fang”是佛山高明人。出于好奇,他費盡周折在香港大學圖書館,查到一份訃告。
其中寫道:“大阿阇梨姓黎氏,號乙真,其先端州高明人。父諱澤田公,當太平天國時避亂至香港,遂家焉。值英人某剏設攝影館,以澤田公能英語,聘為佐。久之傳其術,自設華芳影相肆。吾華僑之業攝影術者,實以此為嚆矢。”
這是黎芳之子黎乙真的訃告。人們據此才知道,“賴芳”或“賴阿芳”是誤稱。太平天國時期,黎芳因避亂來到香港。彼時,攝影術發明不久,由西方殖民者傳入此地。黎芳會說外語,在一家照相館跟幾位“洋師傅”學成出師后,在香港皇后大街54號開了一家“華芳”照相館。
黎芳自拍照。1890年,他因中風去世,享年51歲。
憑借精湛的技藝、靈活的商業頭腦,黎芳在這個新興行業中很快嶄露頭角。一些開明紳士、梨園名角,都是他的顧客,其中最著名的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照片中的李鴻章正襟危坐,目光斜睨,官威十足,可見黎芳拍照時構圖、角度都很考究。
黎芳拍攝的照片也得到西方同行的贊賞。同時代著名攝影師約翰·湯姆遜認為,黎芳有良好的藝術修養、高超的藝術鑒賞力,“是中國本地攝影師中的佼佼者”,其作品甚至進入了歐洲藝術的領域。
1879年,駐北京的幾位外國公使,邀請黎芳為其拍寫真。黎芳借這次出差的機會,游覽了京城內外的著名景點,并背著攝影器材一路“旅拍”。從留存的照片看,他當時從天津走水路到北京,下船后,把鏡頭對準運河兩岸的風景:桅桿林立的碼頭、巍峨聳立的燃燈塔和古色古香的石橋。
通州大運河畔
進了北京城,高大雄偉的角樓、臨街商鋪的招幌、牽著駱駝的走卒……讓黎芳應接不暇。他找好角度,擺好攝影器材,定格古都市井風貌。在使用濕版火棉膠化學材料的攝影時代,由于曝光時間過長,黎芳拍攝的人或車馬,盡管在照片中出現了虛晃,但我們似乎能從他的照片中感受到舊京街頭來往的行人和車馬的喧囂。
北京城墻與內城東南角樓
黎芳在崇文門城樓向北拍攝的崇內大街
北京街頭,各家商鋪門口都掛著醒目的招幌。
北京城內,轉運糧食、貨物的駱駝。
北海白塔附近。黎芳拍照時,好奇的人群湊上來圍觀。
值得一提的是,黎芳可能是最早進入圓明園的中國攝影師。1860年,圓明園雖然被英法聯軍燒毀,但仍是皇家禁苑。慈禧獨攬朝政后,還時刻想著要恢復它昔日的輝煌。據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鴻章因為擅游圓明園,被罰俸一年。黎芳可能是通過駐京外國公使進入圓明園的,但由于沒有資料記載,如今也無從考證。他走到園內四十景之一“廓然大公”,看到廓然大公殿和規月橋,在火災中奇跡般地幸存,立即留影存照。這些木構建筑在圓明園后來的劫難中,也均被摧毀。圓明園管理處劉陽認為,黎芳拍的廓然大公規月橋照片,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圓明園木構建筑遺存照片,對圓明園歷史研究有很大幫助。
圓明園廓然大公規月橋
圓明園廓然大公景區
這次北京之行,黎芳拍攝了近百張照片。回香港后,他把照片制作成《北京及周邊攝影集》,向旅居或途經香港的西方人銷售。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查爾斯·華生,于1903年來中國收集典籍和資料時,購買了這本影集。返美后,查爾斯·華生又將其捐給康奈爾大學圖書館。
黎芳在業界成就卓著,他的很多照片被英國國家圖書館、蘇格蘭國立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美國著名攝影收藏機構洛文希爾,也收藏了500余張黎芳的作品。
2020年2月,洛文希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中國攝影巨擘:黎芳》特展。據策展人斯泰西·蘭姆布羅介紹,特展是為這位中國攝影師舉辦的世界首展。在他看來,“黎芳的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簡單記錄,更充滿對藝術的探索與表達”。
文 | 張小英
圖選自黎芳《北京及周邊攝影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