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幣的匯率一直跌跌不休,網上出現了各種說法,其中傳得較多的一種,是因為俄羅斯大量拋售人民幣導致。而根據莫斯科交易所數據顯示,7月6日成交的隔日交割人民幣交易量達到創紀錄的近2400億盧布,是歐元(435 億盧布)和美元(1132 億盧布)交易總量的一倍半。
這波匯率下跌,與俄羅斯到底關系有多大,是不是俄羅斯拋售人民幣導致的?要明白這點,我們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首先就是中俄之間的結算方式問題,這關系到俄羅斯手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幣。
中俄之間早就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且規模不小,僅2014年,中俄央行就簽署了人民幣150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所以有人會把貨幣互換協議等同于本幣交易,這是錯誤的。
貨幣互換協議不是簡單的等值交換雙方貨幣,它其實是一種信用額度互換,本質就是債務互換,互相借債。
舉個例子中國和巴西的貨幣互換協議,可以簡單理解為雙方從各自銀行借到本國貨幣后,以等值的信貸互換,也就是互相賒賬,彼此給對方一個使用本國貨幣的額度。
因為貨幣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嘛,商品才有價值。有了這個額度,雙方就可以用對方的貨幣買對方的東西。好比我花唄有100萬的額度,我可以購買等值的東西,等花唄到期了,只要歸還當初數量的貨幣就可以了,和匯率不產生聯系,其設計目的,就是平抑匯率風險。
否則直接交換貨幣的話,那肯定是誰的貨幣貶值誰占便宜。而簽訂這個協議以后,就反了過來,雙方同時要承擔對方貨幣計價的債務,就成了誰的貨幣貶值誰吃虧。
真正讓俄羅斯持有人民幣的,是本幣結算。
本幣結算就很好理解了,雙方在貿易中直接用自身貨幣結算,而不是美元這樣的第三方貨幣。根據統計,目前全球有29個國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主要分布在我國周邊地區,以及一些海灣國家,也不乏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和美洲非洲等一些國家。
不過這里面有個比例問題,啟用本幣結算不等于全部貿易都使用本幣結算,從以往的數據來看,近8年來人民幣的國際支付比例都未取得向上突破,大約在1.6-2.5%之間上下波動,嚴重滯后于我國的國際貿易占比。
也就是說,有些國家的本幣結算比例是相當低的。但有些則是相當高的,比如伊朗,比如俄羅斯。
據俄羅斯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在4月24日參加一個論壇時說,中俄間超過70%的貿易結算已經轉為本幣結算。
西盧安諾夫當天還說了,一兩年前在俄中雙邊貿易中本幣結算的比例約為30%,如今已超過70%。
歡呼人民幣國際化的人會說這多好啊,我們正好可以去美元化啊,本幣結算直接買資源不是更好。
問題在于,人民幣分在岸和離岸兩種,在岸人民幣是受管制貨幣,它是不能自由兌換,也不能自由投資的。至于離岸人民幣嘛,雖說經常能排在第四、第五的位置,但相比前二,后面幾位都只能歸入“其他”那類。也就是說,除去美元和歐元之后的幾位,除了英鎊穩一點,人民幣、日元,包括下面的加元,基本上就是五十步和百步的關系,大家經常超來超去,誰也別笑話誰。
因此相比其他強勢貨幣,其他國家持有人民幣,如果不從中國進口商品,人民幣對于他們就沒什么價值。而且在匯率下跌,美元加息的背景下,人家又不需要從你這進口那么多東西,你說他會不會拿多余的人民幣換成美元、歐元呢?
另外一方面,本幣結算收到其他國家的貨幣也并不都是值得持有的貨幣。有些國家的貨幣是沒有信用的,津巴布韋知道不,第二天你一覺醒來,手里持有的津巴布韋幣購買力能下降一半,那時候你還覺得好嗎?
那么盧布信用怎么樣?當然比津巴布韋幣強,問題是人現在打仗啊,受制裁啊。盧布本來就不堅挺,這下貶值的風險更大。這個時候,持有盧布,或者進行本幣結算就必須非常非常謹慎。因為一不小心,買單的就是你。
為什么,因為你手里的盧布,不光貶值,還花不出去,俄羅斯就是這樣,盧布被踢出了swft系統,失去了流動性,在國際市場成了一個不可以交易的貨幣。
所以中國沒辦法拋售盧布,俄羅斯可以拋售人民幣。
第二個問題是,俄羅斯有多少人民幣,有沒有拋售人民幣。
根據俄羅斯央行公布的數據和花旗集團的研究報告,截至2022年12 月31 日,俄羅斯央行有相當于450億美元的人民幣儲備。
另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1-5月,中俄貿易額為938.06億美元,同比增長40.7%。其中,中國對俄出口429.47億美元,增長75.6%;中國自俄進口508.59億美元,增長20.4%。
因而不難估算,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大概是 800億美元左右。
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下跌,俄羅斯成交的隔日交割人民幣交易量在7月6日創下了近2400億盧布的記錄,超過了歐元和美元交易量的1.5倍。這一現象顯示出國際貨幣市場上有大量的人民幣被兌換成了歐元、美元和英鎊等幣種,引發了一股兌換熱潮。
以此來看,說俄羅斯拋售人民幣,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那么能不能就此得出結論,人民幣匯率下跌,是俄羅斯拋售造成的呢?
并不能。
目前離岸人民幣規模接近2萬億,俄羅斯的拋售還不至于有這么大的沖擊力。這就是事實,雖然我對俄羅斯沒什么好感,也一向反對它侵略烏克蘭,但事實就是事實,不能因為反對俄羅斯就胡說八道。
匯率的下跌與拋售有一點關系,畢竟相對整個人民幣的體量不是很大。部分國家,并非僅有俄羅斯,通過結算回來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又大量拋售人民幣,換取美元和歐元等貨幣,或是為了償還債務,或是為了賺取利息,或是為了持有強勢貨幣,造成人民幣幣值的進一步走低,相當于起到個補刀的作用。
那你要說俄羅斯真這么人畜無害嗎,也不是。另一個事實是,在與一些不靠譜國家進行的本幣結算中,我們顯然是虧得一塌糊涂的。匯率問題不能怪到俄羅斯頭上,但是我們受到的損失,也是實打實的。
舉個例子,假設中俄簽訂的進口合同是人民幣計價,出口合同是盧布計價。按當前匯率,就會造成我們進口與出口的雙向損失,且這個比例是驚人的。
比如合同約定石油400人民幣一桶,人民幣盧布1:7時,我們油價為2800盧布。盧布跌到1:12,油價為4800盧布,我們進口石油的盧布計價上漲了71.5%。出口也是如此,比如合同約定oppo手機7000盧布一部,匯率1:7時我們可以換回人民幣1000元。盧布跌到1:12,我們賣一部oppo只能換回583元,損失42%。
雖然在國際事務中,各個國家拋售和兌換幣種是正常的交易行為,但基于人民幣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的弱勢地位,我們也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里吞。
其實一味責怪別人沒什么意思,我們還是要找自身原因。這一波下跌主要還是我們自身經濟的反應。經濟下滑,匯率差和人民幣非自由流通性的外流綜合導致匯率下降。
事后來總結,我們會發現,本幣交易其實也需要注意匯率風險,在貿易合同中也注意計價損失。貨幣互換先得到主流國家認可吧,跟窮國家、不靠譜國家互換,哪天他的貨幣貶值得我們跟著遭殃。
截至2022年3月末,人民幣占全球外匯儲備占比
另外,還有一種極端說法說主要是美國加息。
與俄羅斯拋售一樣,美國加息也不是主因。
講到這個還有個更大的誤區,不管美國是加息還是減息,許多人就會拋出陰謀論,嚷嚷著美國又要收割世界了。
按他們的意思,美國不許加息也不許減息,就該原地躺著,一百年不許變。想想怎么可能嘛,美國加息是要控制它的通脹,最近幾個工業大國和歐盟的中央銀行的行長開會,一致認為針對目前的經濟形勢必須加息,這跟人民幣有毛關系,扯陰謀論就更是拋開事實說話了。
不是說息差沒有影響,一則它的影響要遠比人們想象的小得多;二則那是人家自愿的,不是美軍拿槍逼著干的。重點不是這些,重點是盧比、盧布、人民幣等等,許多貨幣都無法自由流通,美元還是硬通貨。現在盧布換不了美元,人家大量換成人民幣然后再去換美元,然后一堆廢紙盧布砸自己手上。
說到底,這是個貨幣競爭力問題。嘴上喊得再響也沒用,一切看市場說話。至少目前來看,這個世界美元還無法取代,它就是一種信用。不然你怎么解釋人家用自己不太值錢的貨幣換成人民幣后,兌換成美元或歐元。許多人說美國不靠譜,說白了其他國家比美國更不靠譜。與不靠譜的國家來往,等同于與虎謀皮。
最后總結,說匯率長跌是俄羅斯拋售人民幣所致是假的,說本幣結算損失慘重是真的。
這事與伊俄巴之類國家合作,面子上我們有了自信的宣稱題材,面子里面實際受損失的,也總是我們自己。這樣所謂國際化下去,拉稀國家貨幣將越來越拖累我們。你說這不關你月薪三千的事,除非你是桃花源的武陵中人,事實上宏觀經濟層面關乎我們每個個體。匯率下跌的結果,會反映到我們每個人生活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