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丁多少一直衡量家族興衰的重要標準,四世同堂也成為古代大家族的終極追求。以本人視角去計算,曾祖、祖父、父親、自身、兒子、孫子、曾孫七代人之中,相鄰近的四代都可以構成四代同堂。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因為它還有一個限制條件,那便是每一代成年人都要夫妻雙雙健在,哪怕少一個,都不能算四世同堂。
以古人那只有30幾歲的可憐平均壽命,想要達成四世同堂更是難上加難,即便是貴為帝王,也難以達成這一成就。據統計中國歷史上近500位皇帝中,只有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兩人做到了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劇照
明朝十六帝中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見到了第四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月三十日,皇太孫妃馬氏就為朱允炆誕下嫡長子朱文奎。可他也只能算四世同居,而非四世同堂,因為正妻馬皇后與嫡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早已去世。四世同居雖然比四世同堂容易實現,可也不是那么好達成的。明代另一個實現四世同居為明神宗朱翊鈞,皇長孫朱由校出生時,其生母李太后依然在世。
可是在大明宗室之中有一個人卻見證了五世同居的盛況,他便是襄陵王朱徵鈐。
求取樂戶
朱徵鈐,生于景泰七年(1456年),為襄陵恭惠王朱范址庶長子,襄陵莊穆王朱沖炑(音mu)之孫,生母不詳。由于是庶出,最初受封鎮國將軍。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初十,襄陵王朱范址薨逝,在位28年,享年78歲,朝廷賜謚曰恭惠。正德六年(1511年)五月,朱徵鈐以鎮國將軍的身份襲封。
《皇明祖訓》雖無郡王庶長子晉封郡王長子的相關規定,可有親王與正妃年及五十無嫡,就可以請立庶長子為親王世子的條款。且有過援引這一條款請立郡王長子的實例。比如正德三年(1508年)四月,魯藩第二代東阿王朱陽鏢,就曾援引這一條款,為庶長子朱當滰請封。明武宗給予恩準。
襄陵王家族以長壽著稱,朱沖炑享壽77歲,朱范址享壽78歲,然而他們的庶出繼承人,卻都以鎮國將軍的身份襲爵,朱徵鈐更是等了整整五年才得以襲封,韓藩那小透明的屬性可見一斑。
平涼古城
平涼,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的藩國。永樂十五年(1417年)八月二十九日,安王朱楹在藩國平涼薨逝,享年35歲,朝廷賜謚曰惠。他去世后,安藩絕嗣而被除國,但安惠王卻被安葬于當地。為此明成祖在裁撤安藩時,對朱楹的身后事做了一定的安排:保留安藩儀衛司的三把手典仗,改稱守墳典仗,由他率一支百人規模的校尉守衛安惠王墳園。
可隨著時間推移,安惠王墳園的祭掃工作越來越懈怠,以至于每每官方祭奠過后,守墳典仗、校尉不得不集資重新進行祭祀。即便明英宗親自下旨制定了祭祀安惠王的禮儀,依然收效甚微。
景泰五年(1454年)八月,對安惠王墳園混亂的祭掃忍無可忍的朱沖炑,憤而上疏朝廷,乞求由他出面重新修繕安惠王墳園,并監督祭祀事宜,獲得明代宗準許。
自景泰五年起,朱沖炑、朱范址父子兩代監督安惠王祭祀事務,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襄陵王府也因此成為安惠王朱楹的奉祀者。安惠王奉祀家族的身份,讓襄陵王府在諸多宗室郡王之中顯得特殊起來,擁有了一絲高于普通郡王的特殊屬性。
自古禮樂不分家,禮指各種禮節規范,樂則包括音樂和舞蹈。禮是華夏文化的核心,而樂則是禮的孿生子,兩者相伴而生,互為表里。在傳統文化中,所有禮儀活動幾乎都有樂舞相伴,樂舞翩躚(不包括非正統樂舞)必然有相應禮制。因此古人常以禮崩樂壞來形容亂世。
祭祀宗王,是一件事關國家禮儀制度的大事,自然要有相應的樂舞。明代,樂舞由樂戶這一專門表演樂舞的戶籍世代傳承。能否擁有專屬于自己的樂戶,是政治地位高低的象征,宗室之中只有藩王才能擁有樂戶。普通郡王并不能享有這一特權,可他們也有要用到樂舞的時候,此時需要向外借用樂戶。與本支大宗同城者,可以向長史司借取。至于如蜀藩華陽王等與本支大宗別城而居者,則需要向當地官府借取。
唐宮樂舞《大唐皇后》
安藩的樂戶在其薨逝后,已隨同安藩長史司一道被裁撤。故歷代襄陵王祭祀安惠王時,都須向韓藩大宗借取樂戶。正德十二年(1517年),朱徵鈐以祭祀安惠王要向大宗借取樂戶多有不便為由上疏朝廷,請求單獨賜予襄陵王府樂戶。
明武宗這位一心想要策馬馳騁疆場,恢復祖宗榮耀的鎮國大將軍,本就對禮儀不太感冒,對宗室也相對大方。因此得奏,便大手一揮同意了此事。
沒想到,很快就出現了攪局者。次年,朱徵鈐的同族兄弟樂平王朱徵铔援引襄陵王府之例,也上疏求取樂戶。此舉禮部的駁斥,甚至連累用以供祀安王的樂戶也被一并革除。
“正德十二年嗣襄陵王徵鈐,請樂戶祀安王。明年,樂平王徵铔援徵鈐例以請。禮部言:‘親王有樂戶。郡王別城居者,有事假鼓吹于有司。其附親王國者,假樂戶于長史司。’因并革安王供祀樂戶。”(《明史卷一百十八·諸王列傳》)
這種旋得旋失的感受,必然相當不好受,好在很快事情有了轉機。明武宗駕崩后,其堂弟明世宗朱厚熜入繼大統。嘉靖二年(1523年),朱徵鈐鼓動時任韓王朱旭櫏共同上疏朝廷,提出恢復襄陵王府樂戶,以便祭祀安惠王。此時正糾纏于大禮議斗爭的明世宗,亟需宗室和朝臣的支持,大筆一揮同意了韓王的請求。
因奉祀安惠王,而獲得獨立擁有的樂戶,讓襄陵王家族坐擁部分親王的特權,也為數十年后韓藩的內亂種下了禍根。
五世同居
朱徵鈐襲封時已年近花甲,人老了各方面精力自然也跟不上,何況他與父祖一樣沒有嫡子,需要為繼承人鋪路。
嘉靖二年(1523年)六月,時年68歲的朱徵鈐,以自己年耄行動不便為由,上書朝廷,請求讓嫡長孫輔國將軍朱旭橦代行禮儀,獲得明世宗準許。
之所以讓孫子,而非兒子代行禮儀,是因為朱徵鈐的庶長子鎮國將軍朱偕浰,早在正德十五年(1520年)就已去世,好在朱偕浰留有子嗣。
涇河:平涼的母親河
順便說一句,朱旭橦也非嫡出,朱徵鈐稱其為嫡長孫,是從繼承權角度而言。“嫡”在古代有兩層意思:一是從生母出身而言,指正妻所生的子女;二是從繼承權角度而言,特指下一代繼承人。只要你是下一代繼承人,在血脈上不管嫡庶皆為“嫡”,不是繼承人,即便血脈上屬于嫡出,也是“庶”。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是嫡出,可相對于懿文太子朱標一系,不管是秦王朱樉,還是燕王朱棣,就繼承權角度而言都是庶支。所以盡管朱旭橦是庶子,當他成為襄陵王第一順位繼承人時,他就是嫡支。
“甲子……襄陵王徵鈐以年耄不能動履,乞以嫡長孫輔國將軍旭橦代為行禮。許之。”(《明世宗實錄》)
生與死,乃生命存在的必然形式。但“戀生畏死”是人的本性,可一個生命自誕生起,就在堅定地向著死亡“前進”,所以年紀越大越避諱談論生死。古人為擺脫這種宿命感,開始謀求長生不死,渴求永生不滅。對長壽的老者,也有很多優待,比如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中就有“七十者衣帛食肉”之言,清代搞過多次千叟宴。
嘉靖九年(1530年)十二月,明世宗以襄陵王徵鈐、肅王朱貢錝、堵陽王朱同鉣、南陽王朱申鋸等多位宗王年過七十,特地下旨對他們進行獎賞,并派官慰問,以示慶賀。
“辛巳……以肅王貢錝、堵陽王同鉣、南陽王申鋸、長陽王恩鈉、陵川王詮(金夢)、襄陵王徵鈐、慶成王奇湞,各年逾七十,命賜璽書,及給羊酒幣帛。令各府進表,官順赍存問。”(《明世宗實錄》)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表彰的七位宗王之中,前六位屬于同輩,都是各派系字輩中的第三輩,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玄孫,也即是四世孫,當朝皇帝的曾祖輩,唯獨慶成王朱奇湞小了一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四月,已經77歲高齡的朱徵鈐,因為五世同居家庭和睦,再次受到明世宗的嘉獎。
“庚子……韓府襄陵王徵鈐五世同居。上嘉其親睦,遣使赍敕獎諭。仍賚以羊酒文幣。”(《明世宗實錄》)
由于《明實錄》只提及五世同居,并未說明絕提情況,所以朱徵鈐的這個五世同居究竟涉及哪五代不得而知。
西安鐘樓
襄陵王府大宗一脈過得其樂融融,可隨著支脈人口的膨脹,及大環境的改變,自首封襄陵王朱沖炑傳承下來的忠孝家風也在褪色,嘉靖年間襄陵王府宗室也冒出了不少違法亂紀者。
比如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襄陵王府奉國將軍朱偕泓,因為勾結賊人、私自出城等原因,遭御史喻茂堅彈劾,最終被革去三分之一歲祿,并要求朱徵鈐嚴加戒諭。
再比如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襄陵王府輔國將軍偕浦等人,因朝廷積欠,生活陷入饑寒交迫之中,為此竟擅自離境跑到省城西安討要祿米,御史張珩向朝廷據實以告。明世宗看在事出有因,予以了諒解,令陜西巡撫等詳查其事,以免他們流離失所。
又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二月,襄陵王府輔國將軍朱偕漙等被罰半年、一年不等的祿米,襄陵王府教諭趙績等交由巡按御史治罪。原因嗎,是因為朱偕漙等聚眾離城鬧積欠。
阿越說
嘉靖十七年(1538年),襄陵王朱徵鈐薨逝,在位28年,享年83歲,朝廷賜謚曰安穆。朱徵鈐總體而言延續了襄陵王府的忠孝品質,除在嘉靖三年(1524年)十一月,因被陜西巡按御史鄭氣彈劾,而受到明世宗切責外,并無其他惡跡,“安穆”這個謚號也說明了這一點。
以郡王的身份獲得樂戶和五世同居,應該是朱徵鈐一生最引以為傲的兩件事,但榮耀的背后多少要付出一些代價。
柳湖公園
襄陵王家族以長壽著稱,三代襄陵王都活到了耄耋之年,這在明代宗室中是相當少見的。不過阿越此前一直強調,家主長壽對繼任者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好些繼承人因此被熬死在半途。襄陵王家族的斷層也在朱徵鈐這一代顯現,作為繼承人的庶長子朱偕浰去世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享年43歲。朱旭橦這位長房長孫于嘉靖十六年(1527年)成為襄陵王長孫,眼看著可以襲爵了,不想將自己生命定格在了嘉靖二十年(1541年),享年41歲,依然沒能成為正封襄陵王。最終由朱旭橦的嫡長子朱融焚襲爵。
至于樂戶的取得,雖然讓襄陵王府有了傲視絕大多數的郡王資歷,可也正是因為樂戶,讓襄陵王家族在他去世后與韓王爆發激烈沖突,引發韓藩動蕩,不得不吞下被取消作為安惠王奉祀者的苦果。
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