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3565字1圖,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
新聞內容的來源暫時沒辦法確認真偽,但這個內容正好和我最近吸收的新知識有一定聯系,我覺得我們可以拿出來好好探討一下。
核心觀點就是:當今世界,其實一直處于殖民統治時代。
一說到殖民,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一些歷史內容,畢竟我們也曾是半殖民地的受害者,但總結性的殖民時代,我們要分為三個不同時期。
第一個時期非常早,按盧麒元先生的說法稱作:古典殖民時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占領土地,消滅人口”。
比如我們熟悉的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都是如此。
這些土地從緯度和地理條件來說是不可能孕育出白種人的,如今基本上以白人為主體種族,本質上是來自于殖民時期的大屠殺。
以美國為例,從美國建國以來,歷任多屆美國總統都發布過鼓勵政策來針對印第安人的屠殺,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印第安人的頭皮,會得到政府獎勵50到100美元,就是麥迪遜頒布的。
最終的效果,就是用本體民族,逐漸代替原住民,最后實現土地所有權的更換。
那第二個時期叫作什么呢?——近代殖民時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再以種族滅絕的目的進行屠殺,往往是保留勞動力,但占有主權和資產,讓這些勞動力替殖民者打工。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印度。
在英國統治印度的時候,印度本土有3億多人口,而英國僅僅派出了幾百人就完成了殖民,后期因為管理地域太大,才逐漸增加到幾萬人。
你看,英國人從一開始就沒考慮過要把印度次大陸上的人都滅絕了,而是保留勞動力,保留生產資料,他們只是驅使印度人為英國打工,源源不斷提供原材料和廉價商品。
那第三個階段叫作什么呢?——按盧麒元先生說法叫做新殖民時期。
這個時期的表現就很隱晦,以至于至今相當多的國家并沒有良好的認知,其關鍵詞就在于:資本殖民,同時伴有主權負外部性。
這個時期就是今天重點要聊的東西,總的來說形成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就是二戰結束時期的獨立浪潮,我們國家其實是很幸運的,在那個最動蕩的年代有人能帶領我們做出正確但非常艱難的決定。
核心點就在于我們是經過流血與犧牲,最終才實現國家的完全獨立的。不要小看這一點,,正是經歷了這些,我們才真的牢牢把主權攥在了手上。
為什么當年毛主席會寫那篇《別了,司徒雷登》,大家去看看當年蔣介石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的一個叫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內容。
簡單來說就是雙方彼此領土全境享有“居住、旅行與從事商業、工業、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種職業的權利,以及采勘和開發礦產資源、租賃和保有土地的權利;并且在經濟上享受國民待遇”。
聽上去挺美好,但問題是我們當時作為一個農業國,美國作為一個工業國,我們憑什么有能力去到美國享有這些權利?
如果這個條約真的實現,最終本質上中國就成為了美國一個集原材料獲取、勞動力提供、商品市場傾銷的一個綜合體,別說什么偉大復興,墨西哥那樣的混亂社會才是最終的歸宿。
所以我們毛主席是看得很清楚的,無論如何不可能為了減少短暫的困難,拿全民族未來的發展利益做交換。
這才有那句名言:“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
但問題是,我們是幸運的,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是不幸的,特別是那些崇尚“非暴力不合作”的國家。
但凡在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運動中,不是通過流血犧牲達成結果的國家,其統治者一定會和原殖民“宗主國”達成某些協議。
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名義上獲得了國家的主權,但總會在其政治制度、資產收益、財政金融、市場準入、軍事能力,等一個或多個方向達成妥協,最終獲得原宗主國的“妥協讓步”。
這一方面我們可以舉日本這個例子,看似日本現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實際上這個國家從軍事、經濟、政治都受到美國干預太深太深。
我們現在看中美發生貿易戰,打得多么多么狠,但其實歷史上美日之間的貿易戰同樣數不勝數。
從最早的紡織品、再到鋼鐵、然后是彩電、汽車、最后是半導體和電信,和我們最大的區別就是以上所有的貿易戰,都以日本的慘敗收場。
比如我們知道日本曾經半導體技術是非常厲害的,在美國反傾銷、反投資、反并購等手段中,直接被打殘廢,這才有后面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在半導體產業上崛起的空間。
為什么日本會有“失去的N十年”,那不就是有某個外部力量控制了日本發展的上限,讓他們無法突破,一旦觸及了就通過強權打壓,你怎么可能繼續發展?
而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日本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不僅是沒有軍事能力,更重要的是最核心領導層也受美國干預。
日本有一個機構叫做“東京地檢署”,其權限甚至高到了對包括首相在內的所有日本官員依法實施訊問,調查,搜查乃至逮捕。
而這個機構名義上屬于日本監察廳,但其成立前身就是為了防止對美國及駐日美軍產生威脅而特別設立的監視日本政府官員的機構。
所以這個機構到底是為日本服務還是為美國人服務,一直以來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我們反過來看為什么日本很難擺脫美國影響,理論上和我們綁定在一起就可以合則兩利,因為他們真的不能啊。
安倍晉三第一次當首相的時候,一上來就表現出“親華”的態度,閃電訪華,結果沒當一年就被擼下去了,然后再上來就“學乖了”,一心跟著美國爸爸走,一度成為“墻頭草本草”。
你以為是他不想搞好中日關系嗎?有這心,沒這命啊!就這樣的政治環境,你說我們怎么修復中日關系?
前段時間不是法國阿爾及利亞少年被警察打死,造成了很大的社會暴亂嘛,按我的觀點來說,法國這就是活該,這叫做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法國至今對非洲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特別是那些過法國曾殖民的國家,儼然一個個“法國外部省”,本質上還不是希望保留原材料、勞動力來源,保留資產傾銷市場。
那你要做這些,肯定從名義上就要對這些地方的人好一點,再加上后面難民潮等問題,自然就造成了法國種族一定會有矛盾,達到爆發點就變成了現在這樣。
上面說的還是第一個階段,基本上從1945年開始。
這個階段伴隨全世界各個國家“不完整”的獨立運動,給了外部勢力控制、間接擁有這些國家部分主權、經濟收益等能力。
第二個階段則要從1971年開始,當然這兩個階段并不是接替關系,而是并行。
而第二種手段就更加隱晦但有效——美元和戰爭。
我之前說過一個東西:美元是如何收割全世界財富?本質上是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貨幣的發行就不再與黃金掛鉤,而是與信用掛鉤。
美國通過強大的軍事和制造能力,讓美元和各大宗商品進行掛鉤,從而讓美元正式成為全球貨幣。
由于是信用貨幣,他可以通過自由的超發貨幣,美其名曰“量化寬松”,就如同這幾年這樣,來解決自己國內遇到的經濟問題。
于是,美元超發,幣值降低,本身持有的國家就被美國收了鑄幣稅。
其他國家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普遍也只能跟著超發貨幣,最終美元的超發的稅還是被轉移到全世界的普通民眾。
除此之外,美國有預謀地制造全世界流動性危機,則是另一個獲取收益的方式。
當美國進行降息的時候,美元的流動性就被釋放到全世界,于是就會推高其他國家的資產、股市價格,人們有了錢就開始繼續擴大再生產,造成一片欣欣向榮的“虛假繁榮”。
然后當豬被養肥后,美國就開始加息,然后全世界的美元就開始回流美國,于是這些國家就會造成流動性危機。
股市也崩,生產也沒辦法繼續開展下去,公司為了維持住自身的發展,于是就只能低價轉賣自己的優質資產。
而這個時候提前貯備了足夠美元的美國跨國公司,就開始大量以低價收購這些優質資產,于是美國就這樣獲得了其他國家的優質產業。
韓國的三星集團,為什么大部分利潤被美國拿走,就是在東亞經濟危機的時候,被上面這個套路,被迫賣給了美國跨國資本求生,結果韓國的優質資產就這么流失了。
這是用美元來收割其他國家的優質資產的套路,那戰爭呢?
收益最大的一次,其實就是蘇聯解體。不要把冷戰不當成戰爭,從某種角度來看,冷戰其實更加殘酷。
美西方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攫取了大量蘇東集團的資產,要不是俄羅斯后來領導人普京醒悟過來,直接強權手段解決寡頭問題,哪還有現在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威懾力?
但韭菜是可以反復割的,斯拉夫民族也是不長記性的。俄烏戰爭,不就是在創造美國收割別國優質資產的機會嘛。
總結來說,其實像我們國家這樣的復興,從全世界國家來看,其實僅僅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我們從建國初期通過流血犧牲,掃清了外部勢力對我們的干擾,才能讓我們擁有不受影響的發展空間。
我們保持黨的領導,拒絕外部資本自由流動,建立強大的軍事能力,才能讓我們不受外部戰爭和美元流動的影響,才能讓優質資產能為國民利益、國家發展提供助力。
前幾天我們針對美國繼續加深的貿易戰,提出了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你以為這個很容易?全世界也僅僅只有我們能有說“不”的權利了!
這個世界其實比你想象得要殘酷,發展中國家發展不起來也并非國家或者人民不努力,而我們,確實是能打破這層黑暗中,最后的那一顆星。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