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軍統高官,在軍統的地位僅次于戴笠和毛人鳳。
他除了會武功,而且忠誠可靠,深得蔣介石的信任,所以多次暗殺行動都是他為組長。
圖|沈醉
時間來到1993年3月,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到政協組44組報到,這個組里,有馮玉祥的長子,還有楊虎城的孩子等,讓周海嬰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見到了已經被特赦許久的沈醉先生。
沈醉當年的名字也算是如雷貫耳,和沈醉寒暄一陣后,沈醉居然開口說道:“提到你父親先生,我差一點就做了對不起你,對不起全國人民的事情。”
沈醉這才說了,原來在幾十年前,沈醉曾奉命暗殺魯迅先生。
沈醉說:“在你爸爸去世前,我曾奉命暗殺你爸爸,剛開始在上海虹口你們的屋子對面,布置了一個行動小組,日夜監視你們家所有情況。”
這讓周海嬰十分吃驚,他問:“最后你們為什么撤走了。”
沈醉嘆了一口氣,回憶起自己年輕時所犯下的諸多過錯,悔恨不已,好在現在已經重新做人,浴火重生。
沈醉的特務生活
沈醉在國民黨軍統期間,先后擔任特別行動組組長,稽查處處長等職務,28歲就當總務處少將處長,和徐遠舉,周養浩三人,被稱為是軍統“三劍客”。
尤其是他的頂頭上司戴笠死后,沈醉更是成為軍統的頂梁柱,但是被繼任戴笠的毛人鳳“甩”到了云南,成為了云南保密局的站長,最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抓獲。
沈醉191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算起來和毛主席還是老鄉。1932年,沈醉18歲,受到大革命運動的影響,他曾投靠姐夫余樂醒。
余樂醒和周恩來李富春等人,曾一起去法國留學,沈醉深受姐夫的思想影響,但余樂醒回國后一直在黃埔軍校工作,后來還參加了戴笠的復興社特殊社。
沈醉靠著姐夫的關系,希望可以介紹給戴笠認識。用沈醉的話說,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沒有想到,和戴笠一見面后,就獲得了戴笠的器重。
沈醉多年后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我和戴笠剛認識時,戴笠就拿出100元,讓我多去杭州玩玩。多年來,我一直沒有明白,戴笠為什么一直對我這么好。”
直到后來,沈醉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戴笠的為人,這也是戴笠籠絡人心的手段。
所以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沈醉在戴笠的栽培下,靠著自己出色的表現,慢慢成為了戴笠的心腹,其“特務”能力更是一路亨通。
據沈醉回憶,有一次戴笠的孩子問沈醉借了300元公款,到了發工資的時候,他孩子還沒還,沈醉也沒錢給手下人發工資了,就去找戴笠。
沒想到,戴笠當著沈醉的面,把自己的孩子痛打一頓,不僅向沈醉道歉,還讓孩子多向沈醉學習。
戴笠的做法讓沈醉慢慢覺得,戴笠作為軍統的老大,給手下樹立了一個更好的榜樣,所以在戴笠的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沈醉開始做一些機密的工作。
一方面是幫助戴笠梳理國民黨內的叛徒和奸細,另外是開始逮捕共產黨員,所以戴笠和沈醉的手上,沾滿了很多共產黨人的鮮血。
靠著殺人不眨眼和狠毒,表面上一股子書生氣的沈醉,在軍統樹立了權威,他很快就升為情報組組長,還訓練了一大批漂亮的女特務,辦起事來雷厲風行,深受戴笠的器重。
大概就是這期間,戴笠派人暗殺了上海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楊杏佛。事發后,宋慶齡先生大為震怒,蔣介石對宋慶齡不滿,居然暗殺了她的好友楊杏佛,這無疑于挑釁。
和楊杏佛一樣,魯迅先生同樣作為上海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為好友的不幸遭遇深感悲痛,他不顧安危,寫了很多抨擊國民黨這種濫殺無辜的作為,還寫了一首詩懷念好友,那就是著名的《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或許是出于對魯迅的不滿,有一天沈醉接到任務是去暗殺魯迅,所以他組織了行動組在魯迅家對面設置了觀察哨。
沈醉本人也多次去視察,他日后對魯迅的孩子周海嬰說:“我時常看見你的父親在深夜奮筆疾書,寫字的時候腰板很直,休息時,也常常喜歡躺在床上抽煙。”
說起這些,周海嬰又想起來了父親的樣子,悲痛不已。
沈醉回憶,每當魯迅出門,他便安排人跟著,魯迅總是戴著一頂深色的帽子,把帽檐壓得很低,然后去書店看書,一看就看好久。
“那還是你估計才6歲,一直在家里蹦蹦跳跳的玩耍。”
沈醉監視了魯迅很久,但是遲遲沒有動手,因為軍統考慮到魯迅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再加上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便取消了計劃,最后便從魯迅對面撤走。
沈醉坦誠地說:“當年監視的人還有丁玲等人,但幸虧沒有動手,不然就釀成大錯,成為千古罪人。”
沈醉對周海嬰說:“這個秘密,我多年來一直沒有對外透漏,這是我第一次告訴你。”
周海嬰想了想說:“當年你們的暗殺小組,安排在了第九號南面,大概就是42號樓三樓額樓梯間,那里有個小窗,或許可以看到我家。”
回憶起來當年的事情,已經暮年的沈醉也百感交集,他痛恨自己當初犯的錯,幸虧得到了新中國的關懷。
入獄改造
1946年,戴笠的飛機在途中突然失事,戴笠當場身亡,毛人鳳繼戴笠,當上軍統局長。
和毛人鳳平起平坐的沈醉,被毛人鳳視為心頭大患。沈醉為了保命,主動要求去云南,擔任云南軍統站站長。
在云南,他奉命去調解保密局徐遠舉和周養浩之間的矛盾,還目睹了徐遠舉審問“江姐”的過程,據說徐遠舉殺人不眨眼。后來有人創作了小說《紅巖》,里面的徐鵬飛原型就是徐遠舉。
1949年,隨著解放戰爭的結束,國民黨已經兵敗如山倒,云南的盧漢知道國民黨大勢已去,開始和共產黨聯系,決定起義。
沈醉也接到毛人鳳的命令,讓他火速處理盧漢身邊的人,沈醉雖然為蔣介石效命,但考慮到自己的將來,沈醉沒有對盧漢等人下手,而是拖延時間。
不料,最后盧漢把沈醉軟禁,最后交給了解放軍,讓沈醉成為了俘虜。
這里要注意的是,盧漢起義后,為了報答張群對自己的恩情,居然私自放走了張群逃走。
圖|張群(左)、蔣介石(中)與盧漢(右)
張群是國民黨元老人物,和蔣介石關系匪淺。本來,周恩來是打算用張群換回張學良的,這樣一來,盧漢就沒法交代,所以便把沈醉交給了解放軍,讓沈醉成為了俘虜。
就這樣,沈醉成為了被捕的戰犯之一,從此開始了十年戰犯生涯。
剛到監獄,沈醉其實十分惶恐,甚至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
這是因為,在諸多國民黨戰犯中,沈醉算是特殊的一位。像宋希濂,杜聿明等人,都是戰將,但沈醉是特務,所以在監獄他被人歧視,在共產黨人眼中,他又是作惡多端。
所以在這樣的思想中,沈醉對共產黨有極大的抵觸情緒,動不動就來一句“要殺要剮隨便。”
一直到他被押到重慶后,陳賡等人帶了一些高級干部到監獄看望黃埔老同學,這讓沈醉看到了希望,他沒有想到陳賡會有如此善意。
他也慢慢感受到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不同之處,甚至說,沈醉在共產黨人身上,看到了應有的善良和真誠,甚至一種前所未有的對戰犯的關懷。
沈醉在監獄期間,尤其是在重慶的戰犯管理所,沈醉的思想開始了真正的轉變,后來到北京功德林,他對共產黨的認知已經上升到了新的層次。
沈醉年紀小,身體也還算硬朗,但杜聿明和宋希濂鄭庭笈等人,就有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病癥。
比如杜聿明,因為多年征戰,不僅有腎結核,還有胃潰瘍,肺病等,他多次和沈醉說,真想自殺一走了之。但監獄的管理人員發現后,每天都帶杜聿明去治療,而且還請了最好的專家。
長期的治療,讓杜聿明基本康復,所以杜聿明帶著健康的身體回到監獄后對沈醉說:“治療期間,從來不帶手銬,共產黨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這句話對沈醉的影響是很大的,其實不光是杜聿明,其他戰俘都面對有同樣的問題。
但是在共產黨這里,他們感受到了新中國的春風,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偉大。
特赦后的晚年
沈醉日后曾寫了《沈醉回憶錄》,他說在軍統時,他最害怕見三個人。
一個是軍統秘書長鄭介民的老婆,這個人是有名的財迷,沈醉作為總務處長,自然會被她要東西,但這個人要了財物,不是自己用,而是去當鋪換錢,這真是填不滿的坑。
第二個是蔣介石的侍從室主任錢大鈞,錢大鈞是黃埔軍校以前的教官,所以日后多次對陳誠等人指手畫腳,而且對特務尤其瞧不起,所以沈醉向來不愿意見到他。
第三個則是蔣介石,沈醉說,每次去和蔣介石匯報工作,感覺很不好,而且蔣介石說一口濃重的寧波話,聽也聽不懂,弄得他十分緊張。
此外,蔣介石每天都唱歌,直唱三首歌,軍歌黨歌和國歌,沈醉甚至覺得他都有點不正常。
被俘后,從入獄改造到第二批特赦,沈醉所感受到的一種良好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
1959年國慶節前夕,北京功德林監獄傳來一個好消息,消息說,毛主席打算在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特赦一批確實改惡從善的戰犯。
這個消息讓所有的戰犯都震驚不已,他們本以為在監獄要度過余生了,沒想到,這張特赦令讓他們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
特赦令上還說,以后所有的戰犯將會分批特赦,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被特赦的機會,條件就是看各位的表現。
果然,這年秋,監獄迎來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曾擴情,鄭庭笈,陳長捷等人。
當時,有人痛哭流涕,有人悔恨不已,沈醉雖然榜上無名,但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第二年,也就是1960年11月28日,沈醉作為第二批戰犯被特赦。
出獄后,受到周總理的關懷,先是在外地參觀學習,比如去井岡山,延安革命圣地等,后來被安排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擔任文史專員。
沈醉在國民黨特務組織任職多年,讓他去補充一些文史資料,再好不過了。
周總理曾問過他,還有什么愿望,他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聯系一下家人。
最后,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沈醉聯系到了自己的妻子粟燕萍和5個孩子的消息,但遺憾的是,他的妻子以為他已經去世,所以早已改嫁他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沈醉已經沒有什么眷戀了,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寄養在外公家的小女兒沈美娟身上。
據說沈醉在文史館發了工資400元后,馬上就把女兒接到了北京,當沈美娟開口叫他“爸爸”的時候,沈醉痛哭不已,他無法想象,他還有這么一天,還可以見到自己的女兒。
周總理十分關心被特赦的戰犯們的生活,尤其是得知沈醉的妻子已經改嫁后,他希望可以再給沈醉介紹一個對象。
1965年,沈醉和一個醫院的護士杜雪潔相識,雖然杜雪潔比沈醉小10歲,但兩個人相識后,相敬如賓,美滿幸福。
那段時間,沈醉常常和杜雪潔到公園散步,因為杜雪潔對沈醉的身體十分清楚,所以杜雪潔送給了沈醉一個牌子,沈醉以為這是什么禮物。
結果上面寫的是:冠心病患者,應該多休息少說話,每次見客人不能超過15分鐘。
這種字里行間的關心讓沈醉十分感動,他把這塊牌子掛在門口提醒自己,也逐漸愛上了這個女子。
不久,在政府的關心下,沈醉和杜雪潔結婚,兩人恩愛十足,幸福美滿。
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總理逝世,這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一個月后,四人幫被粉碎。
后來,沈醉的檔案被清理出來,當年沈醉在盧漢的起義書上是簽了字的,所以沈醉應該是起義將領。
中央有關部門審定后,把沈醉的戰犯身份改成了起義將領,并讓沈醉享受副部級待遇,沈醉再一次老淚縱橫,他等這一天,足足等了近30年。
晚年的沈醉,除了寫寫回憶錄,就是謹記周總理的教誨,一直在為兩岸關系努力著。
有人對他說:“你過去做過好事,也做過壞事,尤其是寫的回憶錄里,很多東西揭示國民黨內部的勾心斗角,這就是你最大的貢獻。”
沈醉說:“我做過的好事談不上,只能說是盡了一點責任,我已經老了,在我有生之年,一定把我所知道的關于軍統的內幕都寫出來獻給黨和人民。”
1980年,沈醉帶著女兒和前妻見了面,前妻告訴他,他的孩子們都在美國讀書,現在很好,沈醉感到十分欣慰。
一年后,香港一份報紙刊登了沈醉的近期情況,《人民日報》還發表了一份對沈醉的專訪。
沈醉在美國還有香港的很多學生得知后,都邀請沈醉去美國定居,或者到香港找一處房子,享福余生。
但沈醉全部拒絕了,此時的沈醉雖然已經步入晚年,但他的愛國熱情不減,他說:“國家的分裂,是從我們這一代身上造成的,我應該為國家統一努力,這樣我才能對得起后代,也對得起祖宗。”
沈醉沒有選擇去享福,而且在各處奔波,他曾鎮定對朋友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時刻為國家統一努力,如果對國家利益都不管,我活著再好,有何意義?”
他深沉地說:“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讓我從一個反人民的特務扮成了熱愛人民的愛國人士,這是我從未想到的。”
1984年,已經70高齡的沈醉回到故鄉湖南湘潭,家鄉人在接待他時,他慚愧地朗誦起了自己作的一首詩,一邊吟誦一邊落淚:
半生作惡為封侯,今日歸來愧更羞。
堪慰家鄉諸父老,當年逆子已回頭。
1996年3月18日,沈醉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