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中帶逸 繁簡兼之——徐燕孫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
徐燕孫(1899—1961,名操,字燕孫)
徐燕孫(1899—1961,名操,字燕孫)是我國人物繪畫史上影響巨大的一代大師,他活躍于二十世紀初期的北京畫壇,曾因與張大千“筆墨官司”而使兩人在中國畫壇名聲大振,并成為“京派”人物畫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徐燕孫是一位在創作與理論兩方面均有突出建樹的藝術家,面對中國畫革新的浪潮,他從傳統出發,選取歷史題材作為人物畫創作的主要內容,并結合現實生活,作了許多優秀的歷史故事畫和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
仕女畫這支隊伍中,他算承上啟下的大師。
徐燕孫(左)、張大千(中)與于非闇(右)合影 上世紀30年代 北
名家之間的恩怨情仇,向來是群眾茶余飯后的品評熱議,徐燕孫與張大千在上世紀30年代就被北平文藝界狠狠吃了一瓜,文人間的斗艷也別具一格,不具備才高八斗的才華還真打不起筆戰。張大千文筆不如徐燕孫,但他聰明絕頂的處世之道懂得關鍵時刻拉伙伴,花鳥畫大師于非闇就是他的伙伴之一,再加上臨時求助法律界的核心力量,這個四川北漂外來戶竟然不輸四世在京的老炮徐燕孫。張大千剛到北平時,名氣并不大,但他在南方畫壇卻已有成就,且在海外做了很多展覽,都知道張大千賣畫市場好。初來乍到,便跟二哥張善孖在中山公園做展,有點擺擂的姿態,無疑讓當地畫家們看著心癢。
網上流傳,在張大千沒火的時候,他(徐)最火。徐燕孫的名氣自然不如張大千,但若論傳統文學和畫藝功底,燕孫修為更加沉厚、老練,例如連環畫這種基礎學科,看上去為普通大眾甚至青少年服務,但沒有極其嫻熟的造型功夫和超強的文學想象力,便難以完成這項工程。很多畫家甚至名家、大師就不具備這一技能,也因這臻熟的人物、動物、場景寫真功夫,北派徐燕孫將工筆人物畫推向頂峰,成為20世紀現代畫壇開宗立派者。
徐燕孫傳統底蘊深厚,與其家學和早年拜師經歷有關。徐家四室在京,祖上經營綢緞生意,家境殷實,祖父宴臣字明海,將貿易事業發展到蒙古,獲利豐厚,曾因賑災有功被御為花翎侯,敕在祖籍河北深縣修石牌坊一座,李鴻章親題“樂善好施”。徐燕孫算富四代,兩歲喪母,由祖母慶氏(滿族)撫養。自小設私塾功課,誦讀文史書經,喜愛畫畫。15歲考入求實中學,畢業前后因觀看京劇《戰宛城》,欽佩曹操的雄才大略,改名徐操,意自我激勵。從這點看出少年燕孫很有主見,具有胸懷天下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情懷,而學習法律和短暫從政也看出他內心理想的一面,可命運最終還是塞給他一支畫筆。
情節:漢末,曹操征戰宛城(河南安陽),傳令禁止馬踏青苗,違令者斬,不料自乘坐騎受驚而踏麥田。曹操假意自刎,從將勸阻,乃割發代首,以申軍令。宛城郡守張繡迎戰曹操不敵而降,張繡之嬸鄒氏貌美,被曹操擄占,張繡知而大怒,但懼曹營大將典韋之勇,便用賈詡之技,遣胡車盜去典韋盔甲、雙戟,夜襲曹營。典韋戰死,曹操大敗逃走,張繡刺死鄒氏。宛城之戰以曹軍失敗告終。
徐操最初跟隨民間畫師學藝,可畢竟他世代都為富商,接觸圈層非富即貴,不久就接觸到院體派宗學人物管念慈,筆者在前文《一代古琴國手為生計拿起畫筆,仕女畫不輸專業畫家》中提過這位宮廷畫師,即古琴大師管平湖之父。作為首席皇家畫院如意館領頭人,畫學功夫自不需懷疑,傳承歷代院體派之精髓,人物、花鳥、山水皆工,管平湖在其家學教導下,成為一仕女畫大家,而徐操也承其脈,但相比管平湖,徐操畫風多了一份雅俗共賞。看得出,管平湖自小貴公子,不沾人間煙火氣,而徐操家世代從商,必然體悟世俗冷暖,這在二人畫風中顯著體現。管念慈的宗學傳授為徐操打了正統根基,之后他又追隨史上仕女畫海派大師俞明學畫,打開了現代性美學視角,從此走上繪畫的專業道路。
看徐操仕女畫,基礎線造型有3類:蘭葉描,鐵線描、釘頭鼠尾描。蘭葉描最早來自唐人吳道子,形如蘭葉、莼菜,因此史書中也稱“莼菜條”。相比高古游絲,蘭葉中加入了書法痕跡,行筆中時提時頓,忽粗忽細,后人形容吳道子線條“勢若旋風”,棗核描、柳葉描都算其中一類。典雅周正的高古游絲并不適合性格豪邁的徐操,他的筆跡更趨風格化,有個人識別風貌在里面,但也并不絕對,在人物面部輪廓和五官構建中,就不能是太起伏的線條,細高古便用上了,尤其女子清純、內斂、秋水斑的內在氣質,就要另外細致行筆。
鐵線描是一種更加風格化的線性造型,線條細密而剛勁有力,形如鐵線,在處理男性個性特征時多有使用,當然這不僅關乎人物氣質,也是畫家個人使用習慣,例如陳洪綬,在畫女子衣紋時,通體使用鐵線描,但并不覺得與女性溫婉可人的面貌相違和,反而增添一種現代意味,人物從傳統背景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特殊符號,打開人們觀看繪畫的另外視角。大師改變人的觀看方式,諳熟觀看之道。
徐燕孫穿插鐵線描的用法,但沒有將它作為特殊面孔而極致化,只是用來為形態個性服務,什么圖像使用什么技法,手法比較雜,但各路打法都很嫻熟,所以徐操的綜合能力比較強,畫什么都有一套嫻熟的本領,雖然這本領從傳統家法中來。要說臨摹人物畫達到以假亂真,相信張大千會輸給徐燕孫,外界對大千造假事跡過于神化,要說他臨摹功夫也就七八成,被其唬弄只能說真跡見得太少。
北宋李公麟創立鐵線描,為后人學習人物畫留下一套造型理路,李公麟自身也學吳道子“吳帶當風”的筆韻,但是一變前人柔性婀娜,形成剛柔相濟的繪畫風格,座上客蘇軾曾贊李“龍眠(指李公麟)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連大作家魯迅都對鐵線描有過經典描述:“粗筆寫意畫有勁易,工細之筆有勁難,所以古有所謂鐵線描,是細而有勁的畫法,早已無人作了,因為一筆也含糊不得。”(出自《書信集·致魏猛克》)魯迅這樣說,便更有說服力,畫工筆謹細形象還用勁力鐵線描,在造型上不能出一筆錯誤,因為很容易敗露技能深淺,這也凸顯徐操深厚的童子功筆墨內力。
釘頭鼠尾描最早出現在南宋李唐《灸艾圖》中,起筆為書法欲右先左的藏鋒技巧,像寫長長的“一”字,但收尾不回筆,因此形成前粗后細,前頓后圓的行筆痕跡。行筆也與書法貌合,中鋒勁力,線中間無頓挫,馬遠也使用這種技法,海派大師任伯年人物畫以釘頭鼠尾為顯著特征,個人面孔強烈。其實畫家在行筆中多少都有釘頭鼠尾,起始有跡的習慣,只不過有些畫家加強了這一技巧,而有些畫家更注重造型法理,就忽視了線條的感性形態。徐操在畫衣褶轉折處,經常體現這一書法體,且力如鐵韌,將傳統高古游絲精描的細潤一轉成文人寫意的勁逸之風,雅俗共賞,仿佛畫中人物即為人間世俗存在,再也不是大唐高高在上的冷漠感,也非明代遙不可及的理想化身。
徐操雖畫仕女,但寫意性貫穿他整個創作生涯。從徐氏性格說起,他為人豪放,很有個性而且脾氣大,除了跟張大千打過一仗,還有對仿他畫的不法分子給予公告訓示。1940年7月《庸報》有徐操的刊登啟事,讀來很值得今人對版權的維權意識:“鄙人本年以來以畫件積壓過多,于津門紙肆所應各件堆積盈筐,訖未交件。入夏以來僅交夢花室清泉款一畫,此外并無片紙來津。一切畫展,除吳迪生君外,向未參與。近聞某畫家來津展覽,攜有鄙人畫件甚多,鄙人既未參加,甚來路不知。現經調查屬實者,有十二花神合作偽制,并聞有專門作偽人前來津地。茲特鄭重聲明,以免影射,其有誤購偽作諸君,速回經手前途追尋究竟,庶免受其蒙蔽為幸。”畫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在當時畫壇是不多見的,足以看出徐操性格剛毅正義之面。
再者,徐燕孫的常用印章也十分體現自信與超脫。“城北徐公”是枚,一是居住在北平老城以北,二是《戰國策·齊策一》有“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以齊國美男子自譽看出徐操公子也是外貌協會,或年輕時顏值十分在線;“天下英雄唯使君”是枚,是曹操對劉備的最大稱贊,燕孫自知文韜武略已去“武”項,此生再也追不上偶像偉人的步伐,便自降一格,卻也傲世天下,幻想自己是曹公口中所美言的劉備,略減心中憾事;“神為形役”是枚,刻寫徐操嚴肅理性的美學觀,這點最為兼工帶寫的風格做本質闡釋,雖然神似是人物刻畫的最高境界,但基本形態不能丟棄,并且造型要為全局氣韻服務,達到形神兼備的雙重要求;“吞吐大荒”是枚,胸中豪情壯志一吐為快,典型的浪漫主義老文青形象,《山海經》有“大荒之中,有山名為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謂大荒之野”,且徐操作畫皆取場面豪壯,氣勢磅礴,顯露超凡的大空間經營能力,對于一花一葉的小品繪事,想來徐公是看不上的。并且收藏家厲南溪曾在《霜紅樓畫》序中評議徐:“筆墨雋雅,氣局大方,一洗清代柔靡舊染,力振頹風”,對徐操的褒揚提至藝術史高度。
圖10 徐燕孫上世紀出版連環畫冊
徐操在解放后對中國連環畫創作貢獻不小于工筆人物畫的功勞,而連環畫的快速、便捷與速寫性都為他寫意風格鞏固了良好基礎,在連環畫大量創作中,將各類題材造型學發揮至巔峰。據厲南溪和徐操學生們記載,他作畫從不打稿,不論多大紙張、百八十個人物,都不事先擬稿,伸手便來,也只有這個嫻熟水平,才能達到連環畫的連續創作,學生王鳳年回憶說,徐師上課不僅善于言傳,還親手示范給學生看,一幅人物寫意,短短幾分鐘就告完成,一畫就是二十幾幅,作畫速度之快、水平之高,另學生們嘆為觀止。這出手成畫的神力,讓人想起史傳畫圣吳道子。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為提倡新世象新風貌,積極鼓勵文藝界從事健康、鼓舞、正面的文藝創作,而北方就需盡快建立一支連環畫創作隊伍。
連環畫作品有效、從速且直觀地起到宣傳教化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畫家的強項,且北京畫壇連環畫創作不及上海前衛,這時徐操作為帶頭人挑起這艱巨任務,率王叔暉、任率英、卜孝懷等眾弟子向《連環畫刊》投件。據說在50年團隊發表9篇長、短篇連環畫,有《三打祝家莊》、《西游記》、《魯達拳打鎮關西》、《火燒赤壁》、《蕭恩打魚》、《王佐斷臂》、《古城會》等,其中《三打祝家莊》是巔峰之作,為后來畫家們提供了鮮活典范。
連環畫創作要求在于抓住關鍵情節的瞬間動態,具有嚴格的時效觀念,一步步推動故事的結構性發展。比如人物情態的喜怒哀樂,就不能像單純仕女畫的含蓄淡然、靜默哀愁,眾多人物表情的驚訝、憤怒、沉思甚至特別人物的獨特個性,都要必須表現,《火燒赤壁》如何傳達曹操英勇又奸詐、謀略又疑慮的雙重性格,這就需堅實的文學基礎知識做鋪墊,通讀史書以琢磨當事人的真實心態。在曹操派小兵向孫權下戰書時,通過使者傲視的神態,暗喻曹操的成竹在胸和極度自負,使讀者不免贊嘆其“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雄偉氣概。我們看徐操大場景的描繪,為何有如此宏大手筆,兼氣勢與工謹,萬千生物皆奪其骨、肉、氣、色、位,膽大而心細,豪邁又慎微。
1958年,《三打祝家莊》被人民美術出版社收入長篇連環畫庫《水滸》中,成為出版社扛鼎之作,是近代人物繡像走向現代連環畫發展的經典杰作。新中國連環畫人物領軍人姜維樸評價徐操,說:“縱觀徐的連環畫,可以明顯感受到他以豐厚淵博的藝術功力和嫻熟精湛的工筆藝術技巧,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從而推動了剛剛起步的新連環畫藝術,使之跨上一個新的高度。”但徐老最不幸的是,之后被錯劃為“右派”,開除北京畫院副院長的公職,從此生活每況日下,偶爾為出版社畫些連環畫,生活十分貧苦,除任率英等幾個學生偷偷看望,幾乎與外界斷絕往來。四年后,年僅62歲的徐燕孫先生因腦溢血病逝北京。
徐公的人物畫不僅煌煌巨制,且涉獵四大題材:歷史典故、文學作品、宗教故事、民間傳說,此外風俗、美人、雅士、鐘馗等自不必說,現今拍賣市場只要出現徐公大作,動輒就幾百萬單幅成交,且價格穩定,至今未走虛高。從市場規律和現今成交額看,徐操作品極具收藏潛質,是靠實力穩步提升的傳統派大家。由于青年時候學法律專業,徐燕孫在徐世昌總統府做過科員,徐世昌下野之后,燕孫也隨之離職,繼續在政法大學進修,之后也在老鄉田韻卿邀約下,在天津警備司第一師師部做書記員,但兩月后又離職。或許現實的政壇殘酷并非一介理想書生的翻騰之地,連北平國立藝專和京華美專的教授職務,徐公都沒有長期堅守,或許天才的成長注定伴隨著一路泥濘。想來曾經美好的拜師學藝時光,跟隨管念慈師傅進出華麗的如意館,品味人間最美的詩書畫卷,古人珍寶在理想而美好的青年眼中閃爍光輝,臨摹唐代閻立本、吳道子,宋代蘇漢臣、馬遠、夏圭、梁楷,明代仇英、唐寅、文征明等歷代大師的手筆,何等幸福又榮耀。在生命最蒼白又沉重的最后幾年,徐公是否也感嘆人生無常,“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徐燕孫作為中國20世紀傳統人物畫的主要代表和畫壇師首,其創作風格有白描、淡彩、重彩、吳裝等多種形式,多不同于前人,更有別于同輩。總體來講,其創作風格多走健筆于精嚴,寓豪情于旖旎,又靚中帶逸,繁簡兼之;既古意涵于今情,雅趣兼具俗賞。
對于歷代人物畫名家,徐燕孫集各家之長, 擇以取用。吳道子人物畫設色的淺絳一格,李公麟線描的渾厚庸穆, 仇英全景式構圖的大氣與磅礴,唐寅仕女人物的風流才思等,皆可在其作品中得見。與此同時,徐燕孫集傳統人物畫法于一身,無論在人物造型、用筆設色以及景物措置等方面均有極佳表現,尤其在衣紋用筆上最為突出。在繪畫創作過程中,不拘于某家某派,在保持中國傳統人物畫語言特色為依歸的前提下,大膽地依古法而出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