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巡航導彈的研制在二戰之前就開始了,噴氣動力研究所參與了這項工作。在科羅廖夫的領導下,創造了一種按現代標準的戰術性、射程為80公里的212 型制導巡航導彈。但此后由于政治原因,中斷了蘇聯的制導導彈的發展。
1937年4月29日212型導彈進行了首次射擊試驗,在1937-1938年共進行了13次試驗,具體分為201型空地導彈、301型地地導彈和217型地空導彈。212型地地導彈1939年1月27日首次飛行試驗,裝有ОРМ-65液體火箭發動機,發射重210公斤,長3.16米,翼展3.06米,裝藥30公斤,設計射程80公里。
212型導彈
217導彈長2.2米,翼展為0.78米。在1935-1936年的測試中,兩種類型的導彈原型都是從安裝在高射炮車的傾斜軌道上發射的。正常空氣動力學方案的火箭 "217/I"在航線上顯示出較差的穩定性,在飛行1公里后已經偏離了100多米,并轉入了一個彎道。217/II "火箭的表現要好得多,在發射平面上保持穩定,速度達到約260米/秒,飛行高度可達3300米。在 "217/II"導彈的基礎上,打算開發一種制導防空導彈。它應該是在敏感的光電元件系統的幫助下,通過自動將導彈保持在防空探照燈的光束中進行制導:探照燈的光束會跟隨目標,而導彈會沿著光束直接 "上升"到目標。這種導彈既可以在夜間使用,也可以在白天使用--即使在白天,探照燈的明亮光束也足以讓光電元件分辨出來。
該項目沒有實現,因為遠程機械研究所--負責開發控制系統--沒有完成任務,甚至不確定是否開始。217項目的火箭也沒有進一步發展。
217II(左)與217I導彈
無線電控制的301導彈的工作是最接近于可作戰的模型。與之前的導彈不同,這枚導彈不是從地面發射,而是從飛機上發射,首先是由配備了相應控制設備的特勃-3重型轟炸機發射。導彈在212基礎上發展。
301火箭還是在1937年初被接收進行測試。在第一階段,只從地面發射器進行了具有簡化設計的大規模模擬火箭發射--粉末發動機。這些測試相對成功。
在第二階段,裝備有液體推進劑的火箭從一個地面發射器發射。這里發現的問題是:火箭的滾動穩定性不足。
在第三階段,從專門改裝的特勃-3轟炸機上發射了帶有火藥發動機的大規模 "301"模擬彈。如果這些試驗是成功的,它們可以被認為是在蘇聯,甚至可能是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從飛機上發射巡航導彈。遺憾的是,目前沒有關于這些發射的數據。1937年由于研究所領導被捕項目取消。
301導彈三視圖
未來,切洛梅的團隊為陸軍研制了地對地戰術導彈。他的產品是從牽引式彈射器發射的,其原型是德國 V-1。切洛梅為了使新設計的導彈與德國V-1導彈結構上基本相同,反復設計了10次,所以他給這種導彈命名10X,發動機稱為Д-10。首次試驗的導彈命名10-XН,導彈設計射程超過200公里,即屬于作戰戰術導彈武器,1945年3月由佩-8轟炸機攜帶進行了飛行試驗。然而,蘇軍高層認為它的發展沒有希望,并在1953年關閉了切洛梅設計局,設計局大部分合并到米格設計局,切洛梅本人安排到科托夫領導下的研究所工作。
應該指出的是,當時美國空軍已經采用了第一種實用的戰術巡航導彈MGM-1“斗牛士”。導彈射程1000公里,核裝藥當量5萬噸TNT。馬丁飛機公司總共生產了 1200 枚斗牛士A和C型,其中150枚部署在西德(1954年),50枚部署在韓國(1958年)。最初,斗牛士被美國空軍司令部正式歸類為B-61轟炸機,配備這些導彈的單位被稱為無人轟炸機中隊(后來的戰術導彈中隊)。在60年代初,亞音速(0.9馬赫)斗牛士被取消,因為它們克服蘇聯防空系統(С-25、С-75和С-125防空導彈系統)的能力受到極大質疑。
10X巡航導彈
考慮到對手的情況,蘇聯軍方也決定為軍隊裝備地地巡航導彈。它是米高揚ОКБ-155設計局中開發的Комета彗星反艦導彈,它本質上是米格-15殲擊機的無人駕駛版本。彗星配備了當時蘇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第一批導彈載機圖-4КС和圖-16КС。展望未來,應該說在С-2的修改中,這種導彈作為移動綜合體Сопка的一部分在1958年2月被蘇聯海軍的海岸導彈部隊采用(這種導彈仍然在某個地方服役,例如在朝鮮),共部署了19個導彈營。
以KC導彈為基礎的КС-7核裝藥Метеор流星系統是由別列茲尼亞克領導的ОКБ-155設計局杜布納分部完成的。導彈采用КС-7核裝藥,軍方編號ФКР-1(ФКР-1表示фронтовая крылатая ракета первая第一枚前線巡航導彈),是莫斯科КБ-25設計局改進的。ФКР-1導彈的參數不如斗牛士的參數:速度0.8馬赫,射程25-125公里。 流星系統和斗牛士一樣,是可移動的-Х-7單軸半掛車由ЯАЗ-214卡車牽引。
在地面的KC-1導彈
在一部為軍事院校學生制作的秘密訓練片 "城市戰爭"中,演示了使用ФКР-1對占領人口密集區的敵人發動核打擊。然而,訓練并沒有就此停止: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兩個ФКР-1團,每個團有8部導彈發射架,被部署在古巴。這些導彈可以摧毀美國關塔那摩基地,如果美國登陸部隊試圖在古巴登陸,導彈同樣可以將其毀滅。當然,最后自由島也幾乎不會留下什么。根據一些報告,34枚ФКР-1導彈已經交付給古巴,另外46枚也在路上,但它們并沒有使危機和平結束。但有80枚核彈頭被運往古巴,占蘇聯武庫的一半,這些核彈頭由于阿納達爾行動而最終進入古巴。然后,所有這些彈頭,包括用于ФКР-1的彈頭,都被收回,但有一個團的導彈被留在了菲德爾身邊,古巴人在閱兵式上自豪地帶著它們的民族色彩。
在蘇聯,由于不符合當時的要求,ФКР-1很快就退出了服役。它們在1962年被“中等”超音速(1300km/h)作戰戰術導彈ФКР-2取代,ФКР-2是在海軍П-5潛艦導彈基礎上由ОКБ-52設計局研發。這些切洛梅的作品飛行了500公里,配備了核彈頭并被放置在自行式發射器上。ФКР-2和ФКР-1一樣,“生來就老”,服役就落后她的時代10年,沒有成功現代化的前景。盡管如此,ФКР-2服役部署了5個團(每個團8部導彈發射架),一直持續到 1975 年。
閱兵式上的ФКР-2導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