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成本要比燃油車高不少的純電動車,在價格方面給自己設了一道坎,15萬級已經算是三廂家轎里比較省錢的了,這樣的車通常都沒法要求太多東西,像14.98萬元的秦PLUS EV(參數丨圖片)冠軍版 510超越型,作為一臺A級車,它在給了DiLink這套智能互聯后,就幾乎達到了成本極限。但偏偏還有新勢力藝高人膽大,直接把C級車賣到了15萬級,而這臺車就是與前面那臺秦PLUS EV完全同價的零跑C01 525舒享版。
其實通過外觀我們就能發現,秦PLUS EV是那種安分守己的穩定家轎車,一切從簡的設計配上獨特的Dragon Face會讓其顯得比較低調,但也耐看。而零跑C01是生來就更激進,你從它更低趴、更寬體的造型里就能感受得到運動豪華轎車才能有的視覺效果。
關鍵在于,零跑C01本身就要修長得多,5050/1902mm的長寬比例與2930mm的軸距擺明了就是要錯位跟秦PLUS EV這個級別的車型搶份額,后者雖說也有4765/1837mm的長寬與2718mm的軸距,但跟C級定位的零跑C01還是沒法比的。還有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在于,零跑C01是更寬、更長,但它的車頂卻比秦PLUS EV還要接近于地面,配上C柱的溜背,以及無框車門,你說它沒運動轎跑的野心都沒人信。
當然,這尺寸給零跑換來最重要的東西還是空間,由于純電動車通常會選擇在底盤之下平鋪電池組來節省空間,可這樣的布局無形間會加大座艙縱方向上的頭頂壓力,像秦PLUS EV對于身高180cm的體驗者來說,前排是有1拳,但后座上只剩下3指,小天窗之下會顯得比較壓抑。
但零跑C01呢,無電池包的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讓它的縱向空間更合理,結構上能夠讓渡更多空間給座椅與乘客,這使得它在前后兩排的頭頂都能有1拳余量,關鍵在于它的全景天窗是標配,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壓抑感。同時,后排長時間乘坐肯定還是有疲勞感產生,改變坐姿會是一個減緩疲勞的好方法,而零跑C01這足足有3拳的腿部余量,顯然是秦PLUS EV無法企及的。
關鍵是,零跑C01在不調節座椅的情況下,后備廂也更能裝,超1.2米的進深與0.93米的最小寬度都比秦PLUS EV出色一些,真要是遇到5人同乘出行,裝上一家人的行李也不成問題。
關于空間,還有個需要補充的是,這兩臺車都是給了皮革座,可零跑C01卻把電動調節覆蓋了整個前車,副駕駛調節也很方便,關鍵它的坐墊填充要明顯更飽滿些,邊緣也沒有出現包圍過硬的問題,體感舒適上反倒比秦PLUS EV的運動座椅要更給力。
當然,就算是純電動車,我們也得好好關注一下這三大件。由于電動車都是固定齒比變速箱,所以它的換擋自然是沒啥差別,但是或許是得益于CTC技術換來的更大空間,零跑C01有了一臺旗艦級轎車該有的高功率電動機,200kW/360N·m換來的7秒級加速性能,參數比秦PLUS EV剛好多出一倍,這就給它的操控性能打下了扎實基礎。
關鍵是這臺零跑C01在性能更強的情況下,還擁有更長的525km(CLTC工況)純電續航,而秦PLUS EV為510km,別小看這15km的優勢,其正是得益于國內首先發布的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實現的無電池包設計,提升了電池能量密度不說,還大大降低電池體積對于座艙空間的影響,而且還有關鍵的兩個部分在于,它有利于提升車輛的扭轉剛性與輕量化水平,前者的“好處”肯定是我們日常不想檢驗的,而后者卻能讓底盤重心更低的同時,帶來更靈巧的操控,這日常開車偶爾還能感受感受“秋名山”的樂趣,想想也是很不錯的。
其實把這兩臺車放在一塊兒是有些不公平,畢竟秦PLUS EV雖然帶來了智能互聯等功能,也給了不錯的基礎舒適性配置,但它終歸還是入門級的純電動家轎車,它所能夠帶來的更多是基礎剛需。而身為C級車的零跑C01實際上已經在用旗艦轎車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才有了它在舒適空間、智能互聯、智能駕駛,甚至是在動態駕駛性能層面的越級表現,這無疑會讓同樣身為15萬級的它在新能源汽車消費成長期中,以一種更謙遜的姿態去改善人們對于國產純電動汽車的印象,讓他們明白,高端新勢力的體驗,并不只有高價格才享受得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