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的著作《道德經》可用來指導怎樣修養自身,怎樣治理軍隊,怎樣治理國家等社會中很多方面。今天我們講講怎樣用老子的道理處人際關系。
老子
從老子《道德經》可以看出,適可而止是老子思想的根本原則。無論是在修養自身、治理軍隊和治理國家等事情上都不能過分,都要懂得知足,做到適可而止。
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能做到知足和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侮辱和失敗。很多夫妻離婚的原因都是由于對對方的要求過高,對方很難達到,從而產生了很多矛盾造成的。如果能做到適可而止,不過分地要求對方,婚姻關系就能和諧長久。
老子《道德經》講:“夫唯不爭,故無尤”。就是說,如果不與人爭奪利益就不會有過錯。越與人爭奪利益,人際關系就越緊張。只有少與人相爭,做到適可而止,人際關系才能和諧。
老子《道德經》講:“知其雄,守其雌”。高智慧者知道世上有強勢的做法,卻愿意使用柔和的做法。
很多人以為,強勢的人更受歡迎、人際關系處得更好。實際上,強勢的人與別人爭奪利益的心理都強,與人相處常常想占上風,所以越是強勢,跟別人矛盾會越多。柔和處事的人和別人爭奪利益的心理少,和別人的矛盾也會少。
道德經圖片
美國人際關系專家卡耐基建議與人相處時,對人要熱情積極。經過嘗試后就可以看出,這種做法只適合見一兩面就分開的人。如果用這個態度對待長期相處的人,人際關系雖然有好的時候,但矛盾也會很多。因為兩人關系越好,矛盾會越多。做到適可而止,保持不錯的關系就行了,人際關系才能矛盾少。
老子《道德經》講:做人要“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意思是,做人要敦厚,不能輕薄。要講實用,不能注重表面的浮華。
有些人認為做人敦厚會吃虧,虛假刻薄之人能得大利。用虛假的手段快速賺錢的例子確實不少,但往往是沒有多久就敗露,最后跌得很慘。1919年美國有個著名的龐氏騙局,一個普通人龐滋在美國公開宣傳他的項目,如果有人投資的話,三個月就可以得到40%的回報。他的項目實際上是不賺錢的,只是用后面投資人的錢去還前面人的錢。巨大的回報很快為他吸引了4萬人的投資,聚斂了大量財富,過上了奢華的生活。但一年后就被人揭穿,被以詐騙罪投入了監獄。騙人的把戲往往都是風光一時,然后就跌得很慘。
賺錢很快的項目往往都含有很多虛假的成分,這種例子在國內也不少。實實在在的項目發展速度往往都不快,但這樣的事業能夠發展得長久,發展得長久的才能做大。
老子的做人原則是:“不敢為天下先”。有些人做事積極搶占先機,爭當領先者,認為搶占先機就能成大事業。但搶先者的事業失敗率是很高的。象網上購物剛興起時,最先干的那些購物網站,大多以虧損倒閉告終。而且社會往往是槍打出頭鳥,領先者的人生往往坎坷,人際關系矛盾很大。
老子
老子提倡“不為天下先“,不爭著搶著做領先者,只走在別人的后面,只按照前人已經走得很成熟的路線走。因為他不想爭奪領先者的地位。不想比別人有什么優勢,得利益時不貪多能夠適可而止,所以這樣人和周圍關系就比較和諧。
適可而止是老子思想的根本。如果與人相處時能不過分爭奪利益,做到適可而止,就可以處好人際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