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事君說
淺 顯 有 趣 的 深 度 藝 術 美 學 干 貨
小時候看明星八卦,天真地以為他們之間都認識,畢竟是一個娛樂圈的人,但長大以后才知道,雖然天天一起上新聞,但并不是大家都互相認識。畫壇也是一樣,很多人有大名,但未必互相認識,有些人深居簡出,朋友也很少,更有些人作為藝術家,性格孤僻,更不善于交朋友,所以社牛在藝術家中是很難找的。
但我們翻看周懷民先生的舊藏,竟然發現一位深藏不露的前輩社牛,書畫圈同時代叫得上的名頭都跟他有交情,給他畫過畫。從北京的李可染、啟功、王雪濤、田世光、婁師白、李苦禪、蔣兆和、葉淺予、董壽平、許麟廬、黃胄、吳作人、蕭淑芳、周思聰、劉正成、劉炳森、張伯駒、潘素、張君秋等,到上海的吳青霞、唐云、謝稚柳、朱屺瞻、程十發、關良、還有南京的錢松喦、宋文治、亞明、山東的魏紫熙,天津的劉繼卣、陜西的何海霞、廣東的陳大羽,甚至還有后來定居美國的王季遷,幾乎半個書畫圈,都是他的朋友,而且關系都不錯(免費給畫的程度)……
而翻開他的簡歷,更是“畫功”赫赫,1951年,45歲的周懷民向毛澤東主席繪贈《萬壽長春》;1952年,周懷民向蘇聯東方藝術博物館贈《蘆塘山水》;1953年,與陳半丁等合作巨幅《岱宗旭日》,作為毛澤東向蘇聯建軍節贈 送斯大林之賀禮;1958年 應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邀請,為人民大會堂寧夏廳作巨幅《塞外風光》,又為黃山桃源賓館作巨幅《黃山春雨圖》, 鄧拓題詩。1959年 ,周懷民又為釣魚臺國賓館作巨幅《祁連山色》……可以說不論是在畫畫外交,和重要場合,周懷民的畫筆,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那么,周懷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以交到這么多朋友,又能在這么多重要場合畫畫呢?
首先,他肯定是一個外向的社交達人。
無錫人的性格其實蠻北方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文章描述周懷民的性格,但是我猜他應該是個大氣、爽快的人。從一件事可以看出來,在1948年冬,北平解放前夕,周懷民借在電報局工作之便,將國民黨件有關情報內容的電報扣押未發。為躲追捕,逃至無錫避難,多獲鄉友榮德生先生濟助,被接至梅園誦幽堂邊房長住,這才開始在作品中描繪梅花。如果是個膽小磨嘰的人,是絕不可能冒這么大的風險的!
其次,他肯定是一個特別喜歡畫的人。
周懷民是無錫人,小時候家境貧寒,15歲,考取官費無錫土木工程學校,開始接觸繪畫。19歲,只身赴北平謀生。先后在電報局當實習生、公務員,月薪微薄。
喜愛繪畫的周懷民加入了中國畫學研究會學畫,拜師吳鏡汀。雖然生活困窘,但仍然省下錢去故宮博物院刻,門票一元大洋,周懷民從天亮到天黑閉館,呆在里面苦臨摹古代名畫,尤喜馬遠、夏圭。26歲時,周懷民臨摹的沈子居巨畫《桃源圖》,已假亂真地步,后來應徐悲鴻之聘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擔任兼職教授,要知道,國立北平藝專是近代以來我國第一所由國家設立的專業藝術院校,能在這里擔任教授的都是像齊白石、黃賓虹、溥心畬等這樣卓爾不群的藝術大家,著名畫家王雪濤、秦仲文也只是講師,由此可見周懷民在當時的畫壇地位。
最后,周懷民肯定是一個站在勞動人民這邊的人。
比如,周懷民一生很喜歡古畫,不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師承馬遠夏圭,也用自己的收入和自己的作品,半買半換地收藏了許多古畫,最終全部捐給了無錫博物院,而自己臨終前,還只住著兩間租賃的公房。大概也是這種樸素的立場選擇,使得他的作品能夠被選為國禮,在很多場合彰顯中國美術的精神面貌。
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使得他能在天南海北都得到大家的認可,交到不少好朋友,從畫作的數量上來看,還是在北京的畫壇朋友最多,其中黃胄跟他應該是關系很好,黃胄畫給他的贈畫數量也相當的多。
馬上又要到北京拍賣季,國經湛然從周懷民的后人處,得到一大批周懷民本人以及他舊藏、上款的書畫作品,其中不乏名家精品,全部無底價起拍,讓我們快來看看吧。
周懷民先生作畫場景
周國良先生談父親藏畫
藝林大樹-周懷民
周懷民的作品非常有廳堂氣象,尺幅也很大,比如這幅大展宏圖,寬達一米八的尺幅,現場看起來肯定是很震撼,這種山水也很符合正式場合大廳的裝飾需求,所以會頻繁出現在重要場合。
《大展宏圖》周懷民
Lot 0001
周懷民(1907~1996?)
大展宏圖
紙本鏡片
題識:大展宏圖。庚申春,懷民寫。
鈐印:周懷民印 、云煙縱覽、水云閣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96.5×180cm
無底價
建國以后,周懷民畫了很多反應祖國新貌的作品,早春梯田就是很愛的一個題材。很多藝術家畫梯田,但是畫的如此自然,如此將梯田融入傳統山水作品中,周懷民是屬于下了功夫的。
《南口早春圖》周懷民
Lot 0082
周懷民(1906~1996?)
南口早春圖
紙本鏡片
題識:昔日荒山今日新,梯田處處綠如茵。高樓聳立干云漢,桃花開遍虎峽村。南口早春蹲點有感并詩。懷民。
鈐印:周懷民(白)。
出版:《北京畫院學術叢書·云煙縱覽·周懷民繪畫藝術》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年,P93。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118×201cm
無底價
周懷民在下放期間,看到農場的葡萄長的很好,于是開始畫葡萄,結果一畫畫出了名,被稱為“周葡萄”。這一幅墨葡萄,少有西洋畫法,水墨的感覺,以及構圖上葡萄架下潺潺流水,很夏天的感覺。
《碩果累累》周懷民
Lot 0083
周懷民(1907~1996?)
碩果累累
紙本鏡片
題識:碩果累累,萬紫千紅。乙亥夏日周懷民畫竹架葡萄。
鈐印:周懷民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70×135cm
無底價
周懷民的朋友圈從下面開始展示,篇幅有限只精選了一小部分,大家如果看圖錄肯定會感嘆那叫一個畫壇社牛。
《騰飛》吳青霞
Lot 0008
吳青霞(1910~2008?)
騰飛
紙本鏡片
題識:庚午中秋節吳青霞寫于北京時年八十有一。
鈐印:吳青霞、篆香閣主、好學老人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69×69cm
無底價
周懷民是無錫人,吳青霞是常州人,他倆不僅是畫壇老友,吳青霞還是周懷民兒子周國良的老師。周國良喜歡吳青霞的魚,跟父親提出拜師的想法,周懷民就 在北京知味觀飯店,給周國良舉辦一個拜師儀式,出席當時的拜師儀式的,除了我的父親周懷民,還有許麟廬、劉繼瑛、張君秋、劉炳森、黃苗子等諸多在京的書畫界名人。
師徒兩人一南一北,學習基本靠函授,遙寄作品,書信點撥。
之后,周國良在房間里養了一大缸鯉魚,朝朝暮暮的仔細觀察,專心致志的學畫鯉魚。一南一北。路隔千里,全靠書信往來,遙寄作品。 之后的幾年,吳老師多次在北京的家中為周國良示范并當場畫魚,并與周懷民合作繪畫。在數十年的交往中,周家收藏的吳青霞作品又真又好,與市面上的普品簡直是天壤之別。
《只研朱墨做春山》啟功
Lot 0076
啟功(1912~2005?)
只研朱墨做春山
紙本鏡片
題識:只研朱墨作春山。魯迅句,懷民學長正之,啟功。
鈐印:啟功之印、元白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啟功和周懷民是師兄弟的關系,兩人都是中國畫學研究會的學員,所以這幅畫中,啟功的稱呼是“懷民學長”,畫給學長的畫也是比較用心的,以米家山水的方法作畫,但用的是純朱砂,朱分五色,深淺濃淡,氤氳出一片水汽十足的江南山水。啟功的山水本就少見,朱墨山水更是難得了。
《少女與驢》黃胄
Lot 0025
黃胄(1925~1997?)
少女與驢
紙本鏡片
題識:國良仁弟留念。己未三月黃胄于映齋。
鈐印:黃胄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78×47.5cm
無底價
《教子圖》黃胄
Lot 0036
黃胄(1925~1997?)
教子圖
紙本鏡片
題識:國良同志參考,辛酉年之春黃胄。
鈐印:黃胄寫意、老在須眉壯在心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68×46cm
無底價
周懷民和黃胄的關系應該是不錯,黃胄給他畫了不少作品,有的是給“懷民仁弟”的,也有的是給“國良同志”的,可見周家兩代都與黃胄很是交好。這些作品可以看出都是很隨意的狀態下創作的,筆墨輕松自然,活生生的,情緒飽滿。
《孩童與鴿》蔣兆和
Lot 0064
蔣兆和(1904~1986?)
孩童與鴿
紙本鏡片
題識:懷民同志雅賞。一九八一年五月兆和。
鈐印:兆和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蔣兆和與周懷民也是幾十年的老朋友,早期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周懷民剛剛三十幾歲時,兩人就在一起混,1940年,蔣兆和還邀請周懷民去尚小云家合作《尚小云樵夫圖》,蔣繪人物,周繪景。1946年,周懷民40歲,蔣兆和還為周懷民畫像。這幅畫是蔣兆和經常畫的題材,小孩與和平鴿,童趣盎然,寓意和平。上款稱呼是懷民同志,是年是1981年,兩人友誼已經存續了四十多年,但沒有稱呼老兄老弟的,而是稱呼“同志”,絕不是兩人不熟,而是兩人都很認同“同志”這個稱呼的意義,的確在繪畫這一路上,兩人的確是志同道合。
《牧童看山》李可染
Lot 0056
李可染(1907~1989?)
牧童看山
紙本鏡片
題識:懷民同志清賞,可染作于師牛堂。
鈐印:李、可染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同為北京的著名畫家,李可染和周懷民也必然是熟臉兒,兩人在各種活動,職位上都有交集,比如七十年代末天壇公園成立的燕京書畫社,是當時第一個幫助畫家代理銷售作品的書畫機構,一年創收千余萬,在八十年代,屬于天價了,而李可染、周懷民就同為燕京書畫社的顧問,定期一起開會為燕京書畫社的發展出謀劃策。在當時,周懷民的作品價格和李可染差不多,但時至今日,兩人的市場卻有了巨大差別,不得不說,周懷民是被一定程度低估了呢。
《紅梅圖》張伯駒
Lot 0100
張伯駒(1897~1982?)
紅梅圖
紙本鏡片
題識:張伯駒寫,時年八十又四。
鈐印:張伯駒、好好先生、京兆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100×51cm
無底價
《溪山春色》潘素
Lot 0084
潘素(915~1992?)
溪山春色
紙本鏡片
題識:溪山春色。潘素。
鈐印:潘素之印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47×73cm
無底價
要不說北京這地方藏龍臥虎,張伯駒潘素兩口子,是周懷民的鄰居,都圍著后海住。張伯駒家在后海南沿26號,原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具有5間北房的小院,周懷民家在西海西沿7號,是有2間平房的小院。雖然不是緊鄰的關系,但也是遛彎就能到的距離。 1954年,張伯駒前腳住進來,1955年周懷民后腳搬家,兩人名氣都不小,互相認識拜訪一下也很正常。所以周懷民也就有了張伯駒和潘素兩口子的作品。當然,更有可能在搬遷之前,三人就認識,畢竟北平的美術圈也就那么些人。
此件張伯駒紅梅是他典型的樣貌,紅梅非常討喜。尤其值得一提是潘素,金地青綠山水容易仿,潘素又多是窮款,不易辨別,于是造成市面上的潘素很多,但是靠譜的潘素很少。這件可以說是相當靠譜。
《荷塘清趣》王雪濤
Lot 0074
王雪濤(1903~1982?)
荷塘清趣
紙本鏡片
題識:懷民同志之屬,戊午冬日雪濤。
鈐印:王雪濤印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王雪濤也是北平齊派門下著名大弟子,和周懷民年齡差不多,兩人在解放前同為北平國立藝專的同事,周懷民是教授,王雪濤只是講師,可見當時人們對周懷民的藝術評價是比現在要高的,市場確實低估了周懷民。
《鴨趣圖》婁師白
Lot 0060
婁師白(1918~2010?)
鴨趣圖
紙本鏡片
題識:1.懷民同志正畫,師白又及。2.己未冬日師白作。
鈐印:師白、婁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林間白猿》田世光
Lot 0061
田世光?(1916~1999?)
林間白猿
紙本鏡片
題識:懷民兄雅正。辛酉田世光寫。
鈐印:田世光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婁師白 ,田世光、都是周懷民同輩畫家,論年齡來說他們都小十多歲,是周懷民的小老弟,個人判斷婁師白那件是舊作又題了上款,田世光這件是專門給周懷民畫的。
《欣欣向榮》蕭淑芳
Lot 0015
蕭淑芳(1911~2005?)
欣欣向榮
紙本鏡片
題識:國良、嫦鳳同志屬正,蕭淑芳寫扶桑。
鈐印:蕭淑芳畫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54×44cm
無底價
《汲水圖》周思聰
Lot 0030
周思聰(1939~1996?)
汲水圖
紙本鏡片
題識:國良同志存玩,癸亥之秋,思聰戲墨。
鈐印:周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69×52cm
無底價
《紅荷圖》黃永玉
Lot 0038
黃永玉(1924~2023?)
紅荷圖
紙本鏡片
題識:國良先生、嫦鳳女士雅正,黃永玉。庚申。
鈐印:黃永玉、壁象、三蛻書屋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76×74cm
無底價
蕭淑芳、周思聰、黃永玉這三件都是給周懷民兒子周國良夫婦的,尤其是周思聰,贈給周家的不僅有這一件國畫少女,還有一件油畫像,畫的是周國良的夫人陳嫦鳳,是少見的周思聰油畫作品,在本場也是無底價起拍!這里賣個關子,喜歡的人可以去文末翻翻圖錄~
《戲劇人物》關良
Lot 0071
關良(1900~1986?)
戲劇人物
紙本鏡片
題識:懷民同志正之,番禺關良寫。
鈐印:關良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社牛周懷民的朋友圈不光在北京,還在江浙滬,這不,上海畫院院長關良也是他的朋友圈好友之一。
《紅葉山禽》謝稚柳
Lot 0062
謝稚柳(1910~1997?)
紅葉山禽
紙本鏡片
題識:懷民吾兄屬正,乙卯春雨,謝稚柳。
鈐印:稚柳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28.5×38.5cm
無底價
謝稚柳也拿出了自己拿手的紅葉小鳥相贈,相信周懷民也有相應作品送給他們。如果能出現就好了。
《杏花春雨江南》宋文治
Lot 0019
宋文治?(1919~1999?)
杏花春雨江南
紙本鏡片
題識:國良同志屬正,文治客北京。
鈐印:婁江宋灝、文治畫印、松石齋
說明:此作品得自周懷民家屬。
36×46cm
無底價
南京的朋友也是社牛周懷民的朋友圈,這不宋文治也是周懷民兒子周國良的同志。
湛然這一場周懷民舊藏專場,可以說是越賣越少的老戶無底價專場了,以后這種老戶資源一定是越挖越少。雖然都是無底價,但作品都是靠譜有價值的,肯定會吸引很多人來參與。對于收藏來說,這種有出處,有來源,有舊藏,有上款的作品,是越來越會受到市場的重視,價格也會和普通作品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
瀏覽全部拍品,請掃小程序碼
妙筆心裁-書畫
湛然春拍這次的書畫專場也有不少有看頭的作品。比如這件多次出版的劉海粟。
《黃山勝景圖》劉海粟
Lot 0182
劉海粟(1896~1994)
黃山勝景圖
紙本鏡片
題識:壬戌冬,九上黃山歸,慶重先生存,劉海粟年方八七。
鈐印:海粟不朽(朱)、藝海堂(朱)、曾經滄海(朱)
出版:
1.《海粟遺珍-新加坡劉海粟書畫鑒賞會珍藏選集》,西泠印社出版社,P29。
2.《藝海長存藝術大師劉海粟中國畫作品精選》,P13。
3.《紀念藝術大師劉海粟逝世25周年:劉海粟中國畫作品珍藏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P63。
4.《劉海粟藝術研究:紀念藝術大師劉海粟誕辰122周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P326。
5.《走進大師劉海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P221。
6.《中國畫壇巨匠:劉海粟國畫集》,西冷印社出版社,2018年,P73。
7.《閎約深美劉海粟中國畫精品收藏展》,P43。
釋文:黃山七十有二峰,峰峰削出青芙蓉。白云紅樹自重重,綠煙消盡光曈昽。自笑年來耳不聰,歸來畫稿有奇工。天風海濤曲未終,對此徒覺心沖沖。
142×63cm
RMB 500,000—600,000
劉海粟作為中國近現代十大家的其中一家,作品價格可以說是一直在跌,跌到現在已經覺得是超跌了,就是他的履歷和藝術水平,不應該這么便宜了。比如這件如此大尺幅的潑彩作品,估價才五十萬,五十萬能買什么呢,恐怕啟功一幅對聯就這個價了,但是啟功對聯有多少,如此大尺幅、多次出版的劉海粟又有多少?
劉海粟晚年創造發展的大潑墨、大潑彩技法,主要是描繪自亦師亦友的黃山,多次寫生黃山積累下來的大量素材,這幅劉海粟《黃山勝景圖》,色彩絢麗,亦綺亦莊并把西畫的光感、透視及色彩諸法糅入畫幅之中,以粗細不均的線條勾勒表現黃山石、橋、云、水、松、山體,絕對是一幅水平很高的作品,而且在其中進行了有意識的中西結合的實驗。時至今日,我們也應該重新客觀地認識劉海粟。
《和平頌》俞致貞
Lot 0218
俞致貞(1915~1995)
和平頌
紙本鏡片
題識:和平頌,建國五周年國慶,俞致貞畫于北京。
鈐印:俞致貞印(朱)筆墨凝彩
164×255cm
RMB 300,000—500,000
這幅余致貞出奇地大,164×255cm這樣的尺幅,家里沒有個美術館什么的,估計是掛不起來。和平頌是建國后很多畫家都畫過的題材,俞致貞當時被譽為“當代工筆花鳥女狀元”,自然也參與這個題材的創作。中國美術館也有一幅巨大的和平頌,是集體創作,這幅和平頌,是俞致貞一人創作,可想而知花費了多少心力和體力。
此幅《和平頌》的描繪主體有三:白鴿、花木、紅日。構圖布局、經營位置,有疏有密,恰到好處;用筆靈動飄逸,剛柔相濟,虛實有致。雖為巨幅創作,大而不空,工筆題材,不僵硬流俗,敷色鮮艷卻顯雅致,花與葉上的潔凈的積雪與濃郁的色彩形成鮮明對比,鴿子顏色、姿態各異,鴿子的羽毛極盡變化之妙。絕對是俞致貞存世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之一。
《石榴賞石》石魯
Lot 0220
石魯(1919~1982)
石榴賞石
紙本鏡片
題識:辛亥秋日寫于長安蘆屋以抒閑情也,石魯。
鈐印:石魯(朱)
出版:
1.《收藏天地》P107,1990年5月第21期。
2.《藝術品鑒》,2023年第4期。
釋文:縱有傷心路道長,胡山涉水過高梁。無愁何似增天喜,過路風遷閱紫黃。胡山涉水何愁 過路風遷閱花—從
143×66cm
RMB 1,800,000—2,200,000
石魯是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但他是長安畫派乃至中國現代書畫家中最有現代性的一位,他的很多大寫意的處理方式,充滿情緒的用筆,在十年前還有很多人看不懂,但在今天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一個好的藝術家一定是領先于時代的,隨著時代進步,人們會越來越體會到他的高明之處。石魯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可以預見在未來石魯的市場表現也會越來越好,這就是結構性市場的表現特征之一。
石魯出身優渥,但卻選擇了參加共產黨,投奔延安。1940年初,在參加西北文藝工作團期間,他把自己的名字馮亞珩易名為石魯,以表示自己對石濤和魯迅的崇拜。立志要做一名革命的藝術家。
1965年秋天,由于歷史各方面原因,石魯患上了精神分裂癥,不得不住院治療,停止了藝術創作。緊接而來的文化運動又使石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種種煎熬下,他罹患了多種疾病。1971年,為了外貿出口,需要石魯的畫外銷海外,才對他稍稍放松,甚至在1975年還準備把他下放到大巴山區去勞動改造。
此幅《石榴圖》繪于1971年,一塊頑石,兩顆石榴,本是平常之物,但石魯先生以心繪之,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激情。構圖取法八大,缶翁,簡潔凝煉;近景中以飽墨濕筆繪巨石一塊,用筆縱恣奇崛。上世紀70年代正值國家和畫家個人的患難之際,堅硬的石頭,飽含生命力的石榴,筆墨戰顫苦澀,情緒十分強烈。用語狀態中情緒化與情感性的交織,是石魯的藝術區別于其他藝術家的最明確特點,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沒有出現任何一個畫家能夠像石魯這樣引起藝術界復雜的爭議,而石魯的藝術超凡脫俗,所達到的精神境界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
行書節錄“漢書王尊傳”、真書宋人詞
Lot 0277
劉墉(1719~1804)
行書節錄“漢書王尊傳”、真書宋人詞
紙本手卷
題識:1.夢禪贈吾鼉磯石硯,硯作壺廬樣,書此試之,石庵。
鈐印:1.劉墉之印 2.石庵居士錄于熱河寓邸。
鈐印:劉墉之印、青原
鑒藏印:藹告、壽康、二如經眼
題跋:
1.是卷為金陵楊松瀛所贈,松瀛系批司厚庵先生令嗣,學問淵博,與余同事軒霞。師嘗客游塞外三年,聞作道山游。撫覽是卷,不啻古劍觀也。庚子海上王壽康跋。鈐印:臣壽康印
2.書一刻于南翔桐園,李氏一刻于吳趨石竹堂。師其他散見各刻者亦不少。惟(公書)真行細楷為罕見,余刻曙海樓帖,公書細楷最多。此卷見之云間舊藏家,以六番銀易之,攜歸。上石審閱一過,真希世之寶也。道光丙申四月申汀王壽康跋。鈐印:王壽康印
3.歲次閼逢敦牂梅月,劉光啟敬題。鈐印:劉、光啟題簽:東武楷書卷。曙海樓藏高麗紙。本二段,后段乃小真書,甲子小暑上距王氏道光丙申得此已八十八年矣。
4.近代鑒定家劉光啟鑒題。劉光啟(1932-2019),出生于河北省冀縣,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文史館館員。
出版:
1.《劉文清公法書》,清拓本。
2.《劉文清公真跡曙海樓法帖》,上海鴻文堂印行。
3.《原拓劉石庵法帖》碧梧山莊印,求古齋發行。
4.《劉石庵小楷》,上海大眾書局出版。
說明:
1.上款人夢禪,即瑛寶,姓拜都氏,字夢禪,號閑庵,滿洲正白旗,大學士永貴之長子,曾官筆帖式,三十歲以疾辭歸,以詩歌筆墨自娛。瑛夢禪與劉石庵交誼甚篤。存有劉氏尺牘達二百通傳世。
2.清代文人王壽康舊藏。王壽康(1795-1859),字保之,號二如,晚號還讀老人,又號還獨老人,江蘇上海人。嘉慶諸生。工書法,學劉墉,頗神似。曾集劉墉書刻《曙海樓帖》。召邑中能文者論藝于曙海樓,造就甚多。
正文一28.5×100.5cm;題跋一28.5×11.5cm;正文二24.5×132cm;題跋二28.5×115cm
RMB 800,000—1,000,000
劉墉劉羅鍋的名聲很大,大部分人都是從電視劇中認識他,以為他是個學問大,點子多,又替老百姓說話的好官,并且很招乾隆的喜歡,最起碼是又愛又恨。但事實并非如此,真實的劉墉是比較圓滑世故的,他在為政期間多次收到皇帝的申飭,并不是皇山跟前的紅人,但他的文學藝術才能卻不容忽視,多次應制作書,編撰書籍。
劉墉的書法和他的為人比較像,不是碑體的鐵骨錚錚,而是取法帖學,字體肥厚,墨色濃郁,被稱為“濃墨宰相”。 包世臣《藝舟雙楫》將劉墉小真書放在“妙品下二人目”,又將劉墉行書放在“能品下二十三人目”。
此《東武行楷書卷》共分兩段,上段行楷節錄《漢書·王尊傳》。此段行楷取法蘇東坡,力在字中,無半點圓滑甜俗之氣,字間行間布白較為疏朗,卻毫無松散之感。后段為楷書錄宋詩數首,此段小楷則圓融蘊借,內含剛勁。用筆折峰取姿,不但有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風格,還深得魏晉小楷的風姿。此二段小楷近900字,是劉墉書法中的長篇,充分反映了劉墉的書法功底。
這部書法手卷的舊藏為曙海樓主王壽康,上海人,長年搜集劉墉書法,刻曙海樓帖,使之流傳。書學劉墉,晚年得其神似。從王壽康的跋文處可知此《真武行楷書卷》是金陵楊松瀛贈送給他的。從王氏兩次跋文,又鈐印數方,足見王氏對此卷書法珍之寶之。
在清代與民國及以后,受到劉墉影響的不僅王壽康一人,伊秉綬、何紹基、翁同觫、沈曾植都不同程度受到過劉墉書法的影響,這便足以奠定他在書法史上不朽的地位。
行書臨古詩二首 康熙
Lot0278
康熙帝(1654~1722)
行書臨古詩二首
紙本手卷
題識:甲戌(1694年)中秋前二日書。
鈐印:康熙宸翰(白)鑒藏印:秦孝儀印(白)簽條:康熙御筆古詩二首。孝儀。
鈐印:秦
釋文:
前年放船九江口,秋風獵獵吹蒲柳。買魚沽酒待月明,不知江上青山走。三更吹笛欲喚人,溥溥白露侵衣巾。故鄉遙遙書斷絕,空見過雁如飛云。去年卻下七里灘,秋水滿江秋月寒。子陵先生釣魚處,荒臺直起青云端。先生不受漢庭宮,自與山水相盤桓。至今高節敦廉頗,清風凜凜誰能攀?泊舟登岸行復止,小徑分市通草歧。石林遠映樹青紅,正與今年畫相似。茅廬半住林木里,白狗黃雞小如蟻。翁媼無言童稚閑,可是太平風俗美。清溪水落魚蟹新,東鄰釀熟呼西鄰。相親相把意思真,親密不異朱陳民。李端筆力能巧妙,寫我舊日經行到。豈是老夢眩水墨?不覺掀髯發長嘯。殷家大樓滄海頭,留我十日風雨秋。觸景感動客邸愁,便欲卜筑山之幽。斷橋流水無人處,添種梅花三百樹。直待雪晴冰滿路,騎驢相逐尋詩去。
2.珍禽異獸皆自馴,奇花怪木非因植。崎嶇石磴絕游(蹤),薄霧冥冥藏半峰。娑蘿掩映迷仙洞,薜荔累垂繳古松。月檻參浮橋□,僧老坐支筇。屈原江上嬋娟竹,陶潛籬下芳菲菊。良宵只恐鷓鴣啼,晴波但見鴛鴦浴。暮煙冪冪鎖村塢,一葉扁舟橫野渡。颯颯白蘋欲起風,黯黯紅蕉猶帶雨。
說明:秦孝儀題簽條。秦孝儀(1921-2007),湖南衡山人,中國臺灣著名政治家。自幼繼承家學,上海法商學院法律系畢業后,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深造。由于文采煥發,人文素養豐厚,秦孝儀在24歲時就獲得蔣介石拔擢任用,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議事秘書;1949年赴中國臺灣,并擔任蔣介石侍從秘書。此后,秦孝儀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并任中國臺灣大學教授。1983年秦孝儀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2000年退休。
252.5×32cm
RMB 800,000—1,000,000
這是一幅少見的康熙小字書法,平時見到的康熙御筆,多為匾額大字,但是康熙肯定是有很多小字作品的,“朕自幼好臨池,每日寫千余字,從無間斷。”康熙對漢文化興趣臨摹二王以降包括智永、褚遂良、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俯、董其昌、祝允明等名家書跡169件,其中臨摹董其昌的作品最多,有63件。
康熙最喜歡董其昌:“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楮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微云卷舒,清風飄拂,尤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原于晉人。
此卷行書就是康熙早年學董其昌書法,內容為節選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和元代王冕《秋山圖》詩二首。書法瀟灑飄逸,使轉頗得董書神髓,有一種淡遠平易的風格,煥然可觀,淵穆清華,使人沉醉。
《市井人物四屏》明恩溥
Lot 0303
明恩溥(1845~1932)
市井人物四屏
紙本鏡片
題識:ArthurHendersonSmith.1905
作者簡介:明恩溥(1845-1932),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HendersonSmith),又作明恩普,美國人,基督教公理會來華傳教士。1872年來華,最初在天津,1877年到魯西北賑災傳教,在恩縣龐莊建立其第一個教會,先后在此建立起小學、中學和醫院,同時兼任上海《字林西報》通訊員。1905年辭去宣教之職。在明恩溥等人推動之下,1908年,美國正式宣布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余萬美元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
說明:廣州古籍書店舊藏。
55×27cm×4
RMB 20,000—30,000
這件作品標的價不高,但是非常有意思,這是一位美國傳教士筆下的國人畫像,作者明恩溥,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HendersonSmith),是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傳教士,1872年,來到中國從事布道傳教、救災、醫藥、慈善、教育等活動,清華大學、協和醫院的創建,明恩溥均起到過作用,其還兼任上海《字林西報》通訊員。 明恩溥對中國很友好,他參與推動了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余萬美元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他還到各地作了170次演說,盡力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讓美國人了解中國。
明恩溥在中國生活了五十余年,寫下大量有關中國的著作,在西方漢學界影響很大。在傳教與救濟災民的過程中,他與清朝的官員、學者、鄉紳、農民等社會各階層的人有過直接聯系和交往,通過多年的觀察,寫出了極具影響力的一本書《中國人的氣質》《ChineseCharacteristics》。通過此書,明恩溥為當時的中國人進行了細致而形象的“畫像”。書中總結,當時一個典型的中國人,具有如下特點:好面子、生活節儉、勤勞、講究禮節、不守時、不講求精確、說話拐彎抹角、頭腦混沌、神經麻木、排外、缺乏公共精神、保守、忍耐力極強、知足常樂、孝順、仁慈、缺乏同情心、喜歡猜疑以及缺乏誠信等。
然而明恩溥直接以畫來表現當時中國人的形象,卻極為罕見。此組市井人物四屏作于1905年。是年正值明恩溥辭去傳教一職,留居通州,致力于著述,或許正得此空閑作畫。
此組畫像更側重于展現中國人怡然自樂的生活狀態,有著蓬勃的生氣和充盈的精力。四個人物形象雖神態、動態各異,或彈琴、或吹笛……無一不生動傳神,有悠然自得之感,再艱苦的情況下,亦能苦中作樂。 他驚嘆于中國人強大的生存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稱贊“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這一點,他通過這組富有異國筆法的人物畫像為之標上了絕佳的注腳。此作還保留有廣州古籍書店的標簽,應為其藏品,流傳有序。
于立群書對聯、郭沫若題
Lot 0332
郭沫若(1892~1978) 于立群(1916~1979)
于立群書對聯、郭沫若題
紙本鏡框
題識:毛主席《送瘟神》七律二首,膾炙人口。就中以“紅雨、青山”一聯,真見匠心。“隨”“著”二字,將“紅雨”“青山”擬人化,更令宇宙都在大躍進中。燕銘同志從嘉谷處得觀此聯,求立群復書,為跋此數語,一九六四年春,郭沫若。
鈐印:郭沫若(朱)
釋文: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說明:1.上款人齊燕銘(1907-1978),中國近現代著名國學大師、古文學家、著作家、詩人。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政務院副秘書長,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總理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專家局局長,文化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182×47.5cm×2
RMB 150,000—180,000
這幅大對聯,是郭沐若與其夫人于立群聯合創作, 于立群以其專擅大字篆體,寫對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郭沫若書寫小字,用“郭體”草書書寫題字說明撰寫對聯原因。這對聯上的夫妻合作就比一般對聯更有趣味,而其上款人又是著名的國學大師、政府官員齊燕銘,就更有意義了。
于立群出身于名門,是大家閨秀。她的書法學習是有基礎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筆墨,主要以臨摹顏真卿為主,因此于立群的書法清雅大氣,有種女中豪杰的感覺,充滿了顏體的味道。因于立群書已定格,郭沐若草書題于對聯兩旁,它運筆的節奏,墨韻的變化都與字行相輔相成,筆意顧盼,別具美感。
《石頭花卉》陳淳
Lot 0413
陳淳(1483~1544)
石頭花卉
紙本鏡框
題識:壬寅秋日戲畫。白陽山人。
鈐印:陳氏道復(白)、陳淳私印(白)鑒藏印:項墨林父秘笈之印(朱)、伯浩所藏(朱)
著錄:《陳淳精品畫集》,p122,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
1、《明代名畫集錦冊》,1928年,上海有正書局。
2、《南畫大成》第三冊,p486,日車光文出版社。
3、《只那宮廷流失名畫圖鑒》,1942年,日本株式會社出版社。
28.5×53cm
RMB 600,000—800,000
大寫意的所有人都要感謝徐渭和陳淳,正是青藤白陽用自己的藝術創新,給后人打開了創作空間,創造出全新的水墨花鳥畫法。
此作款署壬寅(1542年),為陳淳六十歲的精彩杰作。大寫意已經有了感覺,但還不是完全的狂放恣肆。這幅作品中,畫家已經不再嚴守現實主義的畫法,葉無須著枝、花不必沾葉,只顧氣隨筆落,依墨成形。用筆極為爽利迅疾、不拖泥帶水,一筆寫成,不做復筆。筆墨的干濕、濃淡互不相擾。
此作鈐有明代著名收藏家、鑒賞家項墨林的鑒藏章“項墨林父秘笈之印”。項墨林就是著名的收藏家項元汴,是我國書畫史上最大的私人鑒藏家。“嘉興項氏”的舊藏在藏界都有極大影響,甚至規范了清代內府“石渠寶笈”對歷代名作的收藏品位。此作還有1928年百年前的有正書局和南畫大成出版,均為古畫界的權威早期出版物。識者當寶之。
《溪山清閣圖》謝稚柳
Lot 0380
謝稚柳(1910~1997)
溪山清閣圖
絹本鏡片
題識:丁亥,稚柳居士謝稚柳。
鈐印:稚柳(白)藏印:周退密(朱)、安亭草閣印信長樂(白)
說明:周退密舊藏并題詩堂。
62×21.5cm
RMB 250,000—350,000
這件謝稚柳屬于早年精品,一看就是學習宋元的,構圖有范寬溪山行旅的風格,滿構圖,細筆,絹本,金碧青綠山水,周退密舊藏并題詩堂,真的是個個都是招人喜歡的點。
謝稚柳的鑒定之名大于畫名,但是他的畫藝其實更高,師從錢名山,花鳥、書法初學陳洪綬,入手很高,濡染陳老蓮的古雅之氣。山水畫起步較晚,但有意識地避開明清文人水墨畫,直溯北宋畫風,先溯源董源、巨然的江南畫派,又致力于李成、范寬、燕文貴、王詵等的北方畫派,融南北派山水為一爐,直入宋人堂奧。他的早期學古山水,使得“血戰古人”的張大千都很佩服,說 “天下英雄君與操,三分割據又何人。”。
此《溪山清閣圖》作于1947年,謝稚柳當時三十八歲,正值畫家年富力強的最佳時期,創作了一批具有里程碑式的鴻勾巨制。 他恰巧于1947年得睹董源、巨然兩巨跡,本幅作品創于同年,從中自見董巨面貌,亦為畫家筆下習宋風之杰構。
篇幅有限,更多精彩作品欣賞——
《筆底明珠》吳昌碩
Lot 0217
吳昌碩(1844~1927)
筆底明珠
紙本立軸
題識:筆底明珠無賣處,閑拋閑擲野藤中,戊午霜降安吉吳昌碩。
鈐印:缶翁(白)、蒼石父(白)、苦鐵(朱)簽條:吳昌碩先生設色葡萄真跡精品。壬寅年秋吳超敬觀。
鈐印:吳超(白)
說明:吳超題簽條。
RMB 500,000—600,000
行書《月夜無眠我》胡適
Lot 0426
胡適(1891~1962)
行書“月照無眠我”
紙本鏡片
題識:東量先生囑寫我卅六年前舊句,胡適。四二、十一。
鈐印:胡適(白)
22×80.5cm
RMB 200,000—300,000
此作為胡適先生于五十年代在美國期間書贈于友人,作品來源于美國一位華裔藏家,據藏家介紹上款人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職員,作品直接得自于其后人。
此件書法作品“月照無眠我”乃是胡適先生于一九一七年留學美國時發表的白話詩《嘗試集——生查子》“前度月來時,仔細思量過。今度月重來,獨自臨江坐風打沒遮樓,月照無眠我。從來沒見他,夢也如何做?”的舊作節選。 先生在美期間日子過的頗為困頓拮據。某次小聚,友人偶然提及先生卅六年前在美發表的白話詩,先生本是性情之人,今能在異國他鄉得遇知己,倍感心慰。感慨歲月如梭之余又興之所至,遂憶詩中舊句,節選提筆書贈友人。
此件作品幾經歲月沉浮,人世變遷。上款人信息已然無法完全知悉,但仍能透過作品的展示,窺見先生之文采風流。
田世光 張其翼 啟功等《歲朝清供》
Lot 0219
田世光 張其翼 啟功等
歲朝清供
紙本立軸
題識:乙亥元日社集松聲閣金允生寫熏籠,李叔平寫水仙,巫時珍寫蘋果,何淑靜寫不倒翁。傅麗清寫蒜,洪吉丞寫梅,田世光寫牡丹,張其翼寫柚,呂惠連寫鞭,楊蘊寫柿,元伯補石并記。
鈐印:春草盦(朱)、金藝中印(白)、洅范畫印(朱)、田世光印(朱)、端善畫印(白)、巫時珍印(白)、張其翼、惠連(朱)、傅麗清印(白)、何淑靜章(白)
132×63cm
RMB 120,000—150,000
歲朝清供很多,但是啟功和田世光等一眾畫家合畫的就很少了,這件作品色彩討喜又可愛,值得關注。
《不倒翁》許麟廬
Lot 0387
許麟廬(1916~2011)
不倒翁
紙本鏡片
題識:我國民間玩具熱烈淳樸渾厚,置于案頭滿室皆喜洋,故寫之不疲,許麟廬并記。
鈐印:麟廬(白)
32.5×30.5cm
無底價
《松亭觀瀑》金城
Lot 0373
金城(1878~1926)
松亭觀瀑
紙本鏡片
題識:乙丑七月既望,吳興金城。
鈐印:金城印(白)
32×37.5cm
RMB 18,000—20,000
《花卉冊頁八開》顧騶
Lot 0452
顧騶(清)
花卉冊頁八開
絹本冊頁
題識:道光乙未秋八月,錢塘顧騶。
鈐印:渚香(朱)、顧騶之印(朱)作者簡介:顧騶,清,號渚香,錢塘人。善承家學,人物、花鳥無不入妙。參見《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P1550
說明:原裝裱。
28.5×32cm×8
RMB 20,000—30,000
《高山遙望圖》卞文瑜
Lot 0471
卞文瑜(1576~1655)
高山遙望圖
紙本立軸
題識:高山遙望郁菁蔥,云影迷離一徑通。問說仙家曾未遠,采芝踏遍紫芙蓉。此元人詩也,甲戌(1634年)初夏于爾唯齋中試程幼博松煙,固補圖以適興。卞文瑜。
鈐印:卞文瑜印(白)藏印:曾在方夢園家(朱)。
著錄:《夢園書畫錄》卷十四,清光緖3年(1877),定遠方氏錦城柏刊本。
作者簡介:卞文瑜,字潤甫,號浮白、蘿庵。明代江蘇蘇州人,藝芳書畫錄云:“本姓徐,非姓卞,蓋因有避而托者。”善山水、樹石勾剔,甚有筆意。嘗從董其昌講求筆法,故筆墨亦相近。
說明:
1.方濬頤舊藏。方濬頤(1815-1889)字子箴,號夢園,安徽定遠人。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在宦游北京、廣西、揚州等地時,收得法書、名畫甚多,遂屬幕友湯敦之、許叔平仿高士奇《江村銷夏錄》例,匯編成書。
2.題識中所提到的“爾唯”即為張學曾,與卞文瑜同為“畫中九友”。仙家曾未遠遙望郁菁蔥——卞文瑜《高山遙望圖》“畫龕巨幅千峰稠,小景點出林塘幽。晚年筆力真滄州,幅中鶴綠輕王侯。”這是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在《畫中九友歌》中對卞文瑜的評價。在明末清初的煩囂中,卞文瑜常年游歷于江南山水間,用畫筆來抒發自己淡泊閑雅的心境。
115×43cm
RMB 200,000—300,000
剛剛在嘉德拍出天價的畫中九友,其中之一就是卞文瑜。
卞文瑜,字潤甫,號浮白、蘿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據徐邦達先生考證,他生於1576年(明萬句四年丙子),卒於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乙未),有的書中說他卒於1671年以後,康熙十年尚在世,這種說法不正確,按:王鑒壬寅年(1662)所跋卞文瑜《仿古山水冊》時已稱他為“故友”,而王鑒與卞文瑜同為“畫中九友”,晚年關系密切,不會誤言其生死,因此徐先生所定其卒年為1655年,較1671年可靠。
卞文瑜以擅畫山水名世。他早期學蘇松派趙左一路,且承吳門畫派之風,后世用“布局結構殊有思致,樹石勾剔頗具筆意”來評價其早期繪畫作品。其后他又沉迷于董其昌的筆墨經營之法,將董氏首重筆墨、章法的特點與吳門畫派注重畫面意境營造、強調詩意結構布局的特點相結合。吳湖帆曾在卞文瑜的《云山水隱圖》扇面中題跋:“卞浮白兼秀雅渾雄之長,與王廉州(王鑒)實堪伯仲。天啟丁卯猶在中歲,其孟力精絕時與,此箑樹法純從董文敏(董其昌)中出。”
卞文瑜的晚期作品筆墨凝練蒼潤,布局精妙自然,意境清雅簡遠,具有超逸之境。本幅作品布局巧妙、內涵豐富,用筆疏淡秀逸,用墨細潤淡雅,展露出恬靜秀雅、清曠空靈的意境。
瀏覽全部拍品,請掃小程序碼
北京的朋友,可以去線下看這批畫兒!
周懷民家屬收藏作品展
時間:6月29日-7月1日
地點:FAS藝術空間(北京市亮馬橋燕莎友誼一層)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