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報畢節周刊】“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對口幫扶大方縣人民醫院紀實
貴州統一戰線 2023-06-29 17:58 發表于貴州
圖片
“作為定點幫扶大方縣的農工黨,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地方的發展,特別在醫療、教育上的扶持,促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大方縣人民醫院對口幫扶,掛牌成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協作醫院,成為了畢節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模式,是統一戰線凝聚同心力量在地方的重要實踐。”大方縣委統戰部相關負責同志說道。
圖片
“同心行動”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服務社會、積極開展對口支援的創新舉措之一,活動已經持續了多年,惠及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邊遠貧困地區,得到受援單位和當地群眾的一致歡迎和廣泛贊譽。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幫扶大方縣人民醫院,得益于農工黨中央對大方的關心支持,農工黨四川省委、農工黨貴州省委的積極推動,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畢節試驗區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高度的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擔當。
借力練“內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幫大方縣人民醫院,大方縣人民醫院作為華西最大的幫扶項目。將按照‘大方所需、華西所能’,全方位幫扶,解決大方的醫療短板和弱項,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人才,努力推動大方縣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協作醫院黨委書記李健說。
圖片
“華西—大方模式”比“華西—鎮雄模式”更優質更創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幫大方縣人民醫院爭取實現“兩年創三乙、五年創三甲”的目標。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醫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協作醫院貴州大方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嘉鑫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圍繞這一目標,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做了大量工作,首次幫扶陣容強大。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其它地方幫扶只是派了專家,與此次大方縣的全方位幫扶完全不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首次派出學術院長、副院長幫扶大方,并選派2名副主任醫師來大方縣人民醫院任職副院長,華西醫院院內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7個黨派和1個知識分子聯誼會的醫療專家到縣人民醫院,建8個黨派專家工作站參加幫扶工作,幫扶陣容強大,開創多黨合作的典范。特別首次派出院內多個民主黨派的成員參加幫扶,其中包括七個民主黨派和知識分子聯誼會成員,在此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幫扶中也是從沒有過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大方縣人民醫院送來了醫療人才,也帶來了管理人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對口幫扶大方縣人民醫院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聯動造“內力”
農工黨致力于大方縣的幫扶,以“大方不脫貧,農工黨不脫鉤;大方脫了貧,農工黨不斷線”的莊嚴承諾。進一步促進西部地區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均衡發展,全力幫助大方縣填補醫療發展空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華西優質醫療隊伍,為工作主動擔負起的新時代使命。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大方的人才培訓專門開辟了綠色通道,多層次分期分批把人才送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修、跟班學習等。促進大方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每年為大方培養中高層骨干40名。醫療業務骨干和管理層各20名,進修時間都半年以上。線上線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都在為大方大力培養人才,線上更是24小時在線咨詢原則。在華西工作人員務實精神感召下,大方醫療技術人員的激情高漲,醫院整體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和高度,醫院一天天變好,職工一天天變強。
從華西幫鎮雄的1.0模式到大方的2.0模式,大方縣人民醫院發生了質的跨越。
圖片
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協作醫院貴州大方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郭軍說,五年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開始幫扶鎮雄縣人民醫院,近年來整體醫療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借鑒這個模式,農工黨中央協調華西醫院來幫扶大方。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大方醫院自2022年6月16日掛牌,并派駐一名一級教授任學術院長、兩名博士擔任副院長,8個民主黨派、知聯會專家教授任8個首批幫扶專科的學科主任,這些都開了華西幫扶的歷史先河。這種聯動幫扶,從謀劃到落地,僅僅半年時間,也是一種實質性的人才、技術、管理的全方位融入。
實現地方醫療新跨越
醫院現況及學科發展方向是了醫院長足發展的基礎。幫扶以來,首先完成了整個縣人民醫院的深度體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派出了18名醫院管理的專家教授到大方,對醫院進行實地的深度體檢,指明了醫院學科發展、等級創建的相關核心問題,讓縣人民醫院學科發展及等級創建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打造優勢學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及呼吸內科等四個內科科室作為首批重點幫扶科室,實行學術主任的1對1幫扶。各位學術主任在第一時間即為學科發展把脈問診,幫助制定學科中長期發展規劃。并依托各位學術主任的影響力,將幫扶工作從一名專家,延伸至幫扶專家的整個團隊,也由此展開了以線下不定期幫扶+線上24小時幫扶的無縫模式,時刻瞄準學科發展方向、保證患者的救治需求及醫療安全,讓大方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切切實實地實時享有華西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
圖片
科室人才培養,打造留得住的華西團隊:自幫扶以來,縣人民醫院把各科室骨干分批次派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修培訓,充分感受華西的文化及接受高強度的業務培訓。力爭幫扶期內每一個醫生和大部分護士都能到華西醫院進修、學習。通過持續外訓、內培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縣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管理人員的工作方式,提升主動學習的意識及能力,為醫院的長足發展注入持續的動能。同時,華西醫院管理研究所也為大方縣人民醫院開通了管理人員培訓的綠色通道,持續為管理層進行現場實訓、遠程培訓,整體提升大方縣人民醫院的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強院。
打造大方縣急危重癥救治一體化體系,借助農工黨、東西部協作項目的支持,改寫大方縣院前急救的歷史。通過5G+物聯網技術,將“上車即入院”、“移動ICU”等從理論落實到實踐中來,爭取更多的救治時機,改寫縣內急救車僅是轉運工具的現狀。縣域醫療是醫改的核心,縣域醫療能力的提升是我們工作不變的方向,相信在華西持續幫扶下、全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為縣人民醫院的長足發展,副院長郭軍如是說道。
圖片
李嘉鑫說,來到大方后,帶領普外科開展“胰腺十二指腸切除,左三肝巨大血管瘤切除,右半肝癌切除,腹腔鏡中肝切除,腹腔鏡左半肝切除,腹腔鏡破裂脾切除,腹膜后巨大包塊切除”等諸多高難度手術。經過開展大手術帶來的宣傳影響,現在遵義、貴陽的病人都有轉過來的了。
比如有一位年老病人,眼球都掉了出來,到貴陽去醫院都不接收了,后來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協作醫院大方縣人民醫院治療后,短短兩周時間,病人眼睛基本恢復正常。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幫扶大方的成效,留住了有些大手術病人,帶動了醫院的學習、科教氛圍。每周二討論一個病例,每個科室輪流,多學科討論。科教有助于復雜病情病人留下。還邀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遵義醫學院專家來做手術,使病人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大病。
圖片
“人力資源方面,引進人才,現有5個引進高技術人才,還要引進10個人才計劃。”李嘉鑫這樣說道。
由于有了這一系列大的給力措施,醫院的常年住院病人從以前的600多人增加到了現在的900多人。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不但幫大方每年培訓40人,而且每年和大方的學術會議5場以上,請來的專家都是華西、廣東等醫術卓著的專家,每場叁會人員都是500多人,場場爆滿。四川、重慶等周邊縣市區人都來了。
圖片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幫扶大方縣人民醫院,是統一戰線下的同心聚力行動的一個重要典型,開創了大方縣醫療體系建設的先河,讓大方人民群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的便捷,更讓看病難、看病貴在大方縣破題,推動大方縣醫療體系建設、經濟社會發展,譜寫大方高質量發展的新篇,樹立了幫扶典范。
圖片
(來源:貴州民族報畢節周刊)
■貴州統一戰線宣傳聯席辦
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