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登上了微博熱搜——
鄭欣宜。
大部分人即便不熟悉她,也一定知道她那對鼎鼎有名的父母:“肥肥”沈殿霞和“秋官”鄭少秋。
新聞是大烏龍,鄭欣宜只是停工休假卻被謠傳成了去世,還好經紀人迅速辟謠。
我實在沒想到,她再一次出現在內娛觀眾的視線范圍內,會是因為這么離譜的謠言。或許這從側面說明,很多人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母親去世后生活混亂的階段。
其實她最近幾年在香港發展得很不錯,可以算歌壇準天后了,跟之前的狀態已經很不一樣。
在眾多闖蕩娛樂圈的星二代里,唯獨她的成功會格外讓我心軟。
她的成長故事里,有太多普通女孩能共情的東西了。
每次有星二代出來抱怨別人總把自己的成就歸功于父母,我都會白眼狂翻,啊那不然呢!
但如果鄭欣宜說類似的話,我就不會反感。大明星爹媽給她帶來的,固然有很大的助力,同時還有過重的負擔。
打從出生起,她就一直暴露在大眾的過度關注下,前半生堪稱東亞現實版《楚門的世界》。
母親肥肥和父親秋官的愛恨情仇,本身就是熱度極高的八卦。
肥肥在熒幕前是整個香港的開心果,在感情里卻愛得很卑微。明明已經發現秋官有出軌的苗頭,可還是選擇用婚姻和孩子來穩固這段關系。
但鄭欣宜的到來并沒有挽救這段婚姻,父母離婚的消息登上頭版頭條時,她不過8個月大。
她繼承了父母的藝人基因,喜歡唱歌跳舞,從小就跟著肥肥上了不少節目。
21歲時,肥肥因癌癥去世,而鄭少秋在離婚后作為父親本來就不盡責,鄭欣宜一下就成了全城最受關注的星二代。
所有人都盯著她,想知道她成不成器、變沒變壞。
某種程度上,她是整個香港的“養成系”對象,從小到大一舉一動都被高度關注,任何人都可以對她的生活指指點點。
她不是沒有努力地迎合過大眾的期待,漫長的減肥路就是很好的證明。
大概和遺傳基因有關,鄭欣宜從小就不是苗條的人,青春期最胖的時候突破了200斤。小時候圓嘟嘟的還有人夸一句可愛,長大一點嘲笑聲就越來越多。
十六七歲時她第一次下定決心減肥,那時還沒發病的肥肥全力支持女兒,請專業機構為她定制瘦身計劃,十個月瘦了80磅。
我現在都記得小時候跟我媽去逛深圳華強北,在街上看到她拍的超大減肥廣告,會暗戳戳地想去減肥機構報名。
總之就是,她一下就成了無數人的瘦身icon。
但和肥胖基因的戰斗哪可能一勞永逸?母親去世后,生活的巨變給她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她復胖到180磅。
港媒多刻薄啊,那時候每次報道她都必提“180磅”,甚至還專門做了一個她的體重曲線表,就好像在強調:只要她胖了,就意味著她在放縱生活、逐漸失控。
更雪上加霜的是,她的感情也陷入困局。
戀愛中對男友百依百順,人家要什么她都甘心付錢,還有用母親遺產倒貼男友的傳聞。她甚至下跪懇求對方不要離開,卻依然留不住男友。
后來她在采訪中還承認過這件事
那幾年鄭欣宜的關鍵詞只有兩個,起伏的體重和混亂的戀愛。
圍觀群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指責她敗家,把母親給自己留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現在回頭看,我才意識到她當時最有名的減肥和“戀愛腦”,內核動機大概是類似的。
她在母親葬禮上哭著說“我會爭氣我會乖”,這種“爭氣”的壓力讓她格外急于證明自己,反而陷入了被別人裹挾的怪圈。
你們都說我胖?那我努力瘦下來,是不是就能被大眾喜歡了?在感情里,是不是只要我付出足夠多就能得到真愛?
這種邏輯看起來很眼熟吧?
我覺得大部分東亞女孩都有過類似的想法。我們被教導要成為那種標準的“好女孩”,最好要完成所有人的期待,這樣才值得被愛。
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入學式上的演講
大學時我有個教授是新加坡人,她上課的內容我已經全忘光,但私下聊天時她的一句話讓我記到現在:“我們亞洲女生,就是從小被教導自己‘不值得’,總要不斷地去完成別人的愿望。”
女孩們把評判自己的權力交到別人手里,努力讓自己符合別人的期待,希望以此獲得青睞,殊不知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因為沒有人能完成所有人的期待。
鄭欣宜瘦下來之后,是受到夸贊了,但她依然不符合大眾對美人的標準,還是受到了很多外貌攻擊。
有次她參加TVB的活動,穿著公主裙向扮演王子的吳卓羲獻吻,結果TVB收到千宗觀眾投訴,說她不配演公主,吐槽這是“死亡之吻”。
有個很惡毒的順口溜:“頭可斷,血可流,給欣宜親了,一生不能再抬頭。”
夠美就能躲開這一切嗎?看看娛樂圈的女明星們,美女不要太多,但還不是要被拉出來比美。
這并不是說觀眾不應該點評明星,觀眾當然有評論的自由。
可一個人要是只活在別人的評價和期待里,是很容易被吞噬的,就像那幾年活在香港娛樂版的“180磅鄭欣宜”。
很有意思的是,鄭欣宜事業的拐點,發生在她宣布不再刻意減肥之后。
2014年,她發了“復胖宣言”,坦言自己曾經為減肥犧牲健康,活得很不開心,以后不會把快樂建立在身材胖瘦上。
然后呢,她演戲開始有了一點名堂,憑借電影《29+1》提名了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雖然最終輸給了大前輩葉德嫻,但對她來說,提名已經是很大的肯定。
再然后,黃偉文給她量身定做了好幾首歌,《你瘦夠了嗎?》、《女神》、《豐乳肥臀》……
幾年之間,她躍升為香港樂壇的新一代代表人物,連著拿了好幾次“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
難道她是只要不減肥,事業就順利?
其實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減不減肥只是很表面的問題,最關鍵的是,這代表著她把評價自己的權力從別人手上拿回來了。
她事業進階并不是因為她終于成了符合大家期待的人,而是她終于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很多人都說黃偉文為她寫歌只是為了向肥肥報恩,這話確實沒錯,卻忽略了很關鍵的一點,連黃偉文自己都說過:“有的恩不是說報就報的,要看那個受恩人有沒有本事,才能成器。”
“不要低頭,光環會掉下來;你是女神,不要為俗眼收斂色彩。”
黃偉文的歌詞本身自然是極好的,可鄭欣宜如果還沒與自己和解,大概也唱不出其中的動人深意。
畢竟聽到小學生說“別低頭,皇冠會掉”,誰都不會覺得感人,只會覺得好笑。
鄭欣宜在臺上唱,黃偉文在臺下流淚動容
當她只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時,她看到的永遠是不夠瘦的身材、評不上美女的容貌,可當她接納自己后,反而能把自己的優勢,比如唱功、人生經歷,徹底發揮出來。
所謂的缺點消失了嗎?并沒有,只是這對她來說已經沒那么重要了。
去年被封在家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她上一個節目,和兩個妹妹合唱,印象很深。
她穿著一身牛仔裙,松弛又溫柔地坐在中間,完全不介意要不要吸肚子顯瘦之類的,很有大姐姐的氣勢。一開口,音色隱隱已經有diva味。
她唱歌的時候好自在、好自由,一下就擊中我了。那個曾經糾結于身形的小女孩,已經成長為可以用歌聲講故事的人。
這樣的她不斷地提醒著我們,接納自己有多重要,不活在別人的評價體系里有多快樂。
比起一直就備受青睞的美人或天才,鄭欣宜成功的意義或許是更有普世性的。當然,普通人沒有爹媽留下來的響亮名聲或千萬財產,可說句很俗氣的話,我們都有機會成為更自由版本的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