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生了二胎的家庭,99.99% 的父母都會出現偏心,然而大多數人都渾然不覺。
這位媽媽也曾以為自己會是那 0.01% 的例外,但實際上,并不是……
作者:芝麻和蔓妮麻麻
帶倆寶親子旅行十幾國,CRI 邊走邊看欄目特邀嘉賓,公眾號芝麻和蔓妮創始人。
在有二寶前,工作之外,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大寶身上。像所有的新手媽媽一樣,我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忙碌和喜悅中。
在大寶的嬰兒時期,我們幾乎寸步不離。每隔三個小時喂一次母乳,拍嗝洗澡哄睡,半夜換紙尿褲,我都親力親為。并且樂此不疲的重復做著這些事。
大寶每個月的體檢,身高和體重是我最關心的指標。
他的每一個微小變化,我都欣喜不已,第一次吃到大拇指,第一次主動抬頭,第一次翻身,我都感動的寫進日記里。
我感覺我們之間有一種天生的連接,只要我在,他就心安。
不管他能不能聽懂看懂,從他一出生,我就每天給他看黑白卡片,讀兒歌,唱搖籃曲。
大一點了就講故事,聽音樂,玩玩具,帶他出去戶外活動。
我積極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在媽媽群里討論有關育兒的一切,網購的東西也都和大寶有關。
不管這一天的工作有多累,只要打開家門,看到大寶可愛的笑臉,一切疲憊就煙消云散。我想,他應該也是等了我一整天吧,所以看到媽媽時才會笑的那么甜。
我愿意用我所有下班后的時間,以及周末和休假的時間來陪他,因為和他在一起,我是真的感到無比的快樂。
我想帶他一起,去認識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我們曾經有最最親密的親子時光。
春天,我們去看花開。坐在開滿小花的草地上,大寶說:媽媽,這么多小花,真好看。我問他有多好看啊,他張開雙臂說:有一萬個好看!一萬,是他當時學會的最大的數字。
夏天,我們去海邊。大寶第一次見大海,興奮又害怕。在沙灘上往前跑了幾步,又趕緊跑回來要媽媽抱。撒嬌的緊緊貼在媽媽懷里,還使勁往里鉆了鉆,想把自己變得小一點,再小一點。
秋天,我們進山里。9 月的初秋,山間湖邊正在變黃的樹葉,深一片,淺一片,真好看。我抱著大寶踩上臺階,想讓他看看,湖里還有紅色的魚呢。他調皮的一直往后倒,就是不肯站好。
冬天,我們去看雪。陽光在雪地的反射下,更耀眼了。我們的臉都被染成了金色,看著我拿出手機自拍,大寶笑著伸出小手,也想自拍一張。
記憶中,單獨和大寶在一起的時光,他總是在笑,瞇成一條縫的眼睛里,會閃著好看的光。
在大寶 1 歲半的時候,我懷上了二寶。我告訴大寶,也告訴自己,即便將來有了弟弟或者妹妹,我對大寶的愛不會改變,他是我的第一個孩子,我永遠最愛他。
但是,隨著我的肚子慢慢變大,我和大寶之間還是有了一些小小的變化。
當我的肚子變得很大的時候,大寶也長的很重了,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把他高高舉起來,然后摟進懷里抱抱。
可是大寶還是想讓媽媽抱,媽媽說肚子里有妹妹,不能抱。大寶戳戳大肚子,不知道妹妹是什么,是個小怪物嗎?
幾個月后妹妹出生了。
二寶出生后,我在工作和家庭的各種事情里忙碌著,每一天都感覺精疲力盡。
二寶是一個高需求型的寶寶,從嬰兒時期就很明顯,即使沒什么不適,也要媽媽時刻抱著、哄著才不哭鬧。
以前照顧大寶的那些方法,在二寶身上不夠用。我要繼續學習新知識:如何應對她的厭奶,如何處理反反復復的濕疹,以及即使睡著了也要抱著的壞習慣。
各種方法嘗盡后,我還是失敗了。面對一個高需求的寶寶,只能盡量滿足她,才能讓自己輕松一些。
在我一天天的忙碌中,大寶逐漸變得懂事起來,不再粘著我,學會自己玩,自己吃飯,自己睡覺。
我暗自慶幸,至少有一個寶寶不用我操心。看,孩子是會自己長大的,不要太擔心。
直到大寶 4 歲生日時,我想做一本他倆的成長相冊,當作紀念。當我按著時間排序,查看上萬張的照片時,才發現,懂事乖巧的大寶,眼神里藏著那么多的小委屈和小情緒。
而我,之前竟然都沒有察覺到。
妹妹出生的那一天,我看著這個還沒睜開眼的小寶寶,眼睛里滿滿都是疼惜。感恩上蒼,讓我有了一個男孩,又有了一個女孩。
當大寶走進房間,看到大家圍著這個皺巴巴紅兮兮的小怪物,不知所措。護士抱走了小怪物,大寶試圖躺進小床,發現床好小,連自己的腿都放不下。
二寶睡著了也要媽媽抱著,只要放下就哭。記憶中有那么一段時間,我總是抱著她,走到哪里都抱著她。半夜三更,還在漆黑的客廳里抱著她走來走去。
媽媽總是在抱妹妹,總是在哄妹妹,即使講了睡前故事,媽媽還是會走。大寶只好學會自己睡覺。
在車上,二寶不肯乖乖坐安全座椅,總是大哭,經常要媽媽抱著哄好久。哄高興了,才會回去坐好。一個小時的車程,總要開到三個小時。
大寶就抱著自己的小鞋子,乖乖坐好,不吵也不鬧。妹妹的哭聲真可怕。
外出吃飯的時候,媽媽也總是抱著二寶。一起選吃的,然后先給二寶喂飯,再自己吃。
大寶等不到媽媽的照顧,只好學會自己吃飯。還不太會用餐具的時候,就用手抓。
二寶要聽媽媽講好多個故事,一直陪著講故事才不鬧。從小熊繪本系列講到大衛不可以、大衛惹麻煩,就是不肯睡覺。
于是,大寶發明了“把自己藏起來”的游戲,一個人玩。
二寶走到哪里都要粘在媽媽身上,媽媽要一直系著腰凳,把她掛在身上。
大寶只好騎滑板車跟著。
二寶高燒不退,媽媽請了三天年假照顧她。
卻錯過了大寶在學校的第一次演出。
一張張的照片看下來,我淚流滿面。
對不起,我親愛的大寶,原諒媽媽在忙碌中忽略了你。
媽媽忘了,你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和妹妹一樣,需要媽媽的親密陪伴。
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我想分出更多的精力來陪伴大寶,想高效的陪伴他,于是我找了一些相關的育兒書籍學習。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作者指出:0~6 歲的孩子,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發展自己的。而4歲左右的孩子,不僅開始表達感情,而且更關注別人是否愛他,對父母的反應更是非常敏感。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在他的《心理與生活》中也指出:童年的最早記憶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其中提到兩個負面案例,都是來自于兩個孩子的家庭。由于第二個孩子的出生,大一些的孩子感覺地位受到了威脅,于是產生控訴、焦慮和尋求關注的心理活動,而父母沒有處理妥當,造成了他們成年后的犯罪心理誘因。而這一切竟然都是根源于:渴望被愛。
也有很多兒童教育和心理專家認為:二胎家庭,大寶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孤僻,是因為他感覺到了父母不公平的愛,由此會和父母越來越疏遠。而這種與父母感情上的隔閡,會產生不安全感和自我認知錯位,這種感覺會伴隨一生,甚至對他們將來的婚姻都產生不好的影響。
認真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努力工作之外,我要處理家庭瑣事,還要照顧高需求的二寶。如何才能在已經滿檔的生活中,和大寶再次建立親密的連接關系呢?
實際上,能找到借口,就說明這件事還不重要。如果足夠重視,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時間和辦法。
我打算試一試育兒專家推薦的辦法:和大寶建立單獨約會制度。
我希望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所以要有隆重的儀式感。
就從大寶最愛的旅行開始吧。
畢竟,在二寶出生前,我帶著他走過了 9 個國家,那時的他,是個快樂的小小旅行家。
當我告訴大寶,他要和媽媽一起去新西蘭旅行,他激動的跳了起來,立刻收拾好了要帶的書本和玩具。
每天放學回到家,都要問一遍:媽媽,現在是星期幾?我們還有幾天去新西蘭?
飛機上,大寶拿出自己喜歡的故事書,一本又一本的讓我講。那種心滿意足的幸福感,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有多渴望和媽媽在一起。
我親愛的大寶,原諒媽媽之前的疏忽。我們重新開始,從一場只屬于你和我的旅行開始。
沿著小石子路,我走在前面,大寶跟在后面。也不問我要走去哪里,他心里一定很踏實,只要跟著媽媽,去哪里都是好的。
大寶說:媽媽,陽光在你臉上真好看。我笑著蹲下來,讓他看的更清楚。
親愛的大寶,陽光在你臉上也很好看。
不說話,我們一起曬太陽。山頂安靜的沒有一點聲音,我們就這樣靜靜的坐著,看藍色的湖。
陽光太好了,我想躺一下,讓他去找些好看的小石頭,拿回家放在玻璃瓶里。那里面有我們以前一起從各處撿的小石子,浸在水里特別好看。
陽光灑在臉上真舒服,我竟然迷糊的睡著了。睜開眼時,大寶正拿著一把花沖著我笑。
謝謝你美麗的花,親愛的大寶。
這次旅行過去很久了,大寶依然經常提起:我們是坐了三趟飛機才到的新西蘭,兩駕大飛機,一駕小飛機。還有看到的湖、爬過的山和數過的星星...對了,還有那里奇怪的紅綠燈。
我能感覺到,我們之間的連接,又回來了。
這都歸功于單獨約會制度的建立。
每周三的下午,上完小提琴課,是我和大寶的冰激凌約會時間。
沒有特殊原因,這個約會就照常進行,到現在已經將近30次。
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單獨約會制度。每個星期都有了期盼,大寶臉上的笑容明顯多了,還會說一些幼兒園的事情給我聽,這在之前是從來沒有的。
正如育兒專家說的:在家里得到充分的愛的孩子,會更自信,會更有安全感,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也會更出色。
我親愛的大寶,媽媽會竭盡所能,給你和妹妹盡可能多的親密陪伴。
除此之外,在媽媽這里,還會永遠有屬于你的單獨小天地。
童年很短,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快樂的長大。
不要讓他們在該撒嬌的年紀,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安靜。
這是我最想對所有媽媽說的話:不要等到孩子受傷了,才想起親密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