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款“無語菩薩”的表情包在朋友圈里大火,且熱度不減。網友們紛紛前往景德鎮中國瓷器博物館與這件瓷器文物合影,模仿得憨態可掬,惟妙惟肖。
“無語菩薩”表情包 | 圖片來源: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公眾號
那么,這件被稱作“無語菩薩”(也作“無語佛”)的瓷器是什么來頭呢?
這件瓷器是瓷器藝術大師曾龍升所作《釉下加彩十八羅漢塑像》中的一件,名為“沉思羅漢”。十八羅漢指佛教傳說中的十八位護持正法、永住世間的阿羅漢,均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受佛囑托,隨緣度化眾生,永不涅槃。
相傳每位羅漢都是歷史人物,有名有姓,且具有不同的身世經歷。其中第十一位沉思羅漢,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無語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未出家前的兒子,佛法道行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位居首位。
羅睺羅與巴古拉尊者唐卡 |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沉思羅漢于月食之時出生,名為羅怙羅多,又被稱為羅睺羅尊者。其面相豐腴、蠶眉秀目、敦厚凝重又不失超凡瀟灑的神韻。沉思羅漢在冥想中頓悟,于沉思中知人所不知,于行功時行人所不能行。
在沉思中獲取智慧與行動的沉思羅漢,不知此刻領悟到了什么智慧,才會顯露出表情包的神情呢?
或許是看到了眾生所處的苦難,于娑婆世界中眾生為一己執念而無法解脫,久久深陷于漩渦之中不得脫身,又無語又無奈又要思索如何才能更好地度化他們。
沉思羅漢 | 圖片來源: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公眾號
這件“無語菩薩”能被大家所喜愛,主要是因為他生動傳神的面部表情。如果你仔細觀察包含沉思羅漢在內的十八羅漢像,你會發現他們在皮膚、毛發和眼神展現上都很有質感,栩栩如生的表情下表現出了不同的人物個性,而這一切都出自民國瓷器大師曾龍升之手。
曾龍升(1900—1964)江西豐城人,師承游長子,創作中一改景德鎮雕塑傳統風格,以梭、澀、沉、辣的獨特手法見長,在神佛、羅漢、歷史人物的塑造上有極高的藝術成就。他的雕塑風格以粗獷、奔放為主,剛勁傳神。
《十八羅漢》是他早年時期的作品,在風格上渾厚純樸,不拘泥于結構關系,更具民間味道。在其陶瓷雕塑生涯中,藝術成就較高的要數《孫中山》瓷像和《天女散花》。
其中,《孫中山》瓷像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而1959年創作的《天女散花》更是被選送到北京,陳列于人民大會堂。
釉下加彩十八羅漢塑像 | 圖片來源: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官網
放眼曾龍升所在的整個民國時期,都是景德鎮雕塑瓷的大發展時期。瓷雕裝飾技法繁復、風格多樣、題材廣泛,且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陶瓷雕塑名人,共同開創了景德鎮瓷雕藝術的新篇章。
隨著“無語菩薩”的大火,人們在逛景博時,又發現了繼“無語菩薩”后的新一位表情包得主,他就是“雞嗶菩薩”伏虎羅漢!
事實上,看了十八羅漢全家福就會發現,每一位羅漢都有成為熱門表情包的潛質呢!
伏虎羅漢 | 圖片來源: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公眾號
附:十八羅漢全家福
沉思羅漢
托塔羅漢
開心羅漢
降龍羅漢
長眉羅漢
挖耳羅漢
騎象羅漢
芭蕉羅漢
靜坐羅漢
笑獅羅漢
坐鹿羅漢
歡喜羅漢
伏虎羅漢
探手羅漢
舉缽羅漢
布袋羅漢
看門羅漢
過江羅漢
注:十八羅漢圖片均來自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公眾號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系【松蘭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