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不斷改版,為防失聯,請“星標”一下路數吧!
這是一個被迫走向停工的樓盤。
它叫正榮中梁·天著潤宸,位于廈門。
跟大多數爛尾樓盤有些不同。
一是開發商居然沒有對樓盤抽血,反而沉淀著近8億股本金;二是只要銷售順暢,回款足夠覆蓋債務;三是開發商作為劣后方愿意認虧兜底,虧不到金融機構頭上去。
但即便如此,正榮和中梁稱,廈門國際信托依舊要求它們交出項目控制權和管理權。廈門國際信托提出了非一般的“旱澇保收”盤活方案,而忽略了項目究竟能不能市場化退出。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發生在轟轟烈烈的保交樓大環境下。
開發商著急著保交付止損,但要沖破一層層阻力,跟升級打怪似得。同時,或因項目尚未銷售不涉及業主層面的保交付,得不到更多的助力。
這也是個博人眼球的故事,主題是:
一家金融機構如何操碎了心,試圖用4.5億元的債權,去撬動一個貨值達25億的樓盤。
明股實債的坑
從廈門地鐵1號線集美大道站出站,往南步行約300米,就是正榮中梁·天著潤宸項目所在地。
它從2022年4月開始,停工至今。
工地現場很安靜,你可以看到塔吊等施工設施還立著,但聽不到機器轟鳴聲,也沒有鋼筋水泥土碰撞聲。
總共6棟住宅樓中,有4棟分別建了16、18、19和19層,再蓋幾層就能封頂。售樓處和示范區也落地,說實話,現代化的風格挺漂亮的。
樓盤早在去年1月就該申請預售,但就差一步:
廈門國際信托的同意,它是樓盤明股實債的資方。
等到花開花謝再花開將近一年半時間,開發商正榮和中梁硬是沒等來廈門國際信托的點頭,而是各種狗血事情。
正榮和中梁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挖了坑。
按照項目與信托簽的前融協議,開發商是劣后方,信托的受償權在開發商之前,樓盤的虧損由開發商投入的近8億股本金兜底。
除非是極端情況,不然信托有足夠的安全墊,同意預售就能回收債權;再退一步,信托愿意展期,用時間換取空間,能旱澇保收。
極端情況是什么呢?
答案是要么樓盤低于3.2萬元/㎡均價銷售,會導致資不抵債以及開發商的股本金虧到渣都不剩。要么一直拖著不開盤,遲早有一天也會資不抵債。
當然,換個角度,如果能踢走正榮和中梁,讓它們賤賣項目公司股權,接盤的新股東能有巨額的利潤空間,代建方也是穩賺不賠。
可以不賤賣
就現階段的市場情況看,正榮中梁·天著潤宸犯不著賤賣。
這是個湖景盤+軌交盤+學區盤,位于廈門集美區的集美新城板塊。
板塊內在售新房是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基本以尾盤為主,售價在3.8-4.3萬元/㎡。數據顯示2022年前5個月,板塊內新房整體成交均價就在3.6萬元/㎡。
周邊有一圈差不多在同時間內拿地的品牌房企樓盤,大家的地價相差不大,過去一年多來月均流速在22-60套不等。
即便是在所謂的市場下行期,周邊有樓盤叫保利聯發錦上,實現了6個月內清盤。距離樓盤不到800米,正榮和聯發合作的聯發臻榮府,以3.87萬/㎡均價實現約60%的去化。
與樓盤大概1.5km之隔的二手房,成交價穩定在5-6萬元/㎡,存在倒掛。
不用為樓盤的配套擔憂。周邊1-3公里范圍內,各種配套正在落地或已經成熟。比如,樓盤正對面的三甲醫院今年年底就開業;1-2公里半徑內有幾大商業購物中心;學校資源沒話說,妥妥的學區房。
也不用為客戶來源過于擔心。周邊有同區安置的幾千戶手拿房票的拆遷戶。就更別提來自集美軟三科技園、集美新城文教區教職工等的客戶。
正榮和中梁不愿意放棄項目,因為只要不賤賣,投入的8億股本金還能回收一部分。它們希望定價上隨行就市,減損止損。但信托早已經臆斷了它們喪失經營能力。
正榮和中梁認為由自己繼續操盤最合適。它們了解熟悉項目并制定了低開高走的營銷策略。
這筆賬不難算:
不計利息,樓盤未來大頭的支出還有約8.7億開發貸、約4.5億信托前融和3億多工程款三大塊。
樓盤建成后有568套房源,按約3.5萬—3.8萬元/㎡均價賣,算上車庫在內,靜態貨值約22-25億元。足夠支付工程款,開發貸和信托前融。
項目每個月平均2000萬的成本支出,一旦拿到預售,最慘情況下每月只需賣6套房子就能維持建設。
地產新禿鷹
問題來了,面對這塊肥肉,能不能讓原股東答應賤賣?可嘗試的方法非常古老:
死磕,讓開發商還錢。
欠債還錢,本就天經地義。
有個漸進的過程,可分幾步進行:
第一步,借款還沒到期時,先以債權人身份扮起股東角色介入項目經營,卡住預售許可證的辦理,再以出現“重大風險”為由升級風控,要求提前還款。
“重大風險”的定義在實踐中可以比較主觀。比如在正榮中梁·天著潤宸上,可以是因正榮一筆永續債未贖回正發酵著流動性困局的輿情,不用管開發商在公開市場是不是正式違約。
風控升級后,正榮和中梁就將項目公司剩余的56%股權再質押給信托,求換回預售證的辦理。
但作為債主,一定不能讓步,還是要強調還錢!還錢!還錢!到了這份上,開發商還是不會立馬還錢的。
第二步,跟開發商就股權回購方案、代建方案等展開談判。
注意幾點,這時,身份要切換到債權人,如果開發商提出要債主同股同權承擔風險,不答應。
最好還能找到一家關聯方來代建,同時要求既要剝奪原來兩家的開發商權利,又要原開發商成為項目剩余價值差額的兜底方,還要原開發商支付高額的代建費用。
用合理的招投標程序引入代建方和市場化的收費標準,不是重點。重點是要像一只禿鷹,盯好自己的獵物,不能被其他人分食。萬一開發商找來什么資管公司談判,要勸退對方。
至于一些不便于在前臺做的事,轉到后院進行。
比如,打電話給當地住建局密切關注預售證進展;可以動用公權資源召集政府相關各方開個沒有原開發商參與的會議,訴求樓盤開發建設權限做移交;更可以用涉及商業機密為由,向法庭申請對案件不做公開審理。
這些未必能最終如愿,但足以用時間換空間,拖到開發商原借款到期,違約,一告一個贏。
最后,故事會不會走向圖窮匕見的精彩時刻,就看作為債主能不能主動抱走項目的保險箱,再發個聲明控訴了。
保險箱門到蘿卜章門
反正這個樓盤這兩個月來的事端,由廈門國際信托先發起的。
5月6日,正榮廈門公司在搬家過程中發現一個保險箱不見,隨即報警。過了十來天,事情水落石出,是被廈門國際信托派人抱走。
保險箱里裝著公章、財務章、法人章、支票等。
其實5月11日,開發商向信托告知保險箱丟失,并在5月15日的《廈門日報》上發布了遺失聲明。廈門國際信托是在5月18日對外揭曉保險箱的所在地。
所以這個故事5月的劇情:兩方說這是偷,抱的那方反駁不是。
估計廈門國際信托沒想到開發商會去掛失。但這次它的反射弧有些長。廈門國際信托是到6月14日才在官微、官網上發布嚴正聲明,單方面控訴正榮和中梁違法私刻公章。
這份聲明措辭強烈,字帶憤怒,有未審先判的味道。
但跟常見的“蘿卜章門”不同,正榮和中梁走了相關程序,即報案-登報-工商調檔-公安備案-章證照合法合規辦理。
道理很簡單,畢竟遺失在前,能不掛失嗎?既然掛失,肯定得重新辦。
所以這個故事6月的劇情是:一方認為辦理過程合法合規,不是蘿卜章;但另一方不認。
反正我們都給不出結論,這個門那個門的事件會不會沒完沒了。
漫長的等待
這場歷時一年多的博弈中,作為廈門屬地金融機構,廈門國際信托在屬地展業協調屬地一切資源,它已經不是一家金融機構的角色了。
正榮和中梁很著急,一年多的拉鋸換來血一般的代價:
因為遲遲不能開盤,原先客戶在不斷流失。因為沒有銷售回款,項目停工,訴訟四起,信托借款違約,成本增加。并且要不了多久,開發貸銀行的借款也會逾期。
開發商不可能再讓集團撥錢用于墊付工程款亦或者是還債。
解開正榮中梁·天著潤宸問題的鑰匙,還是在銷售回款,而非繼續拖著。
正榮和中梁也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介入調節,至少不至于到下次開協調會時候連參會資格都沒有,只有看會議紀要冰山一角的份。
正榮和中梁在等著項目能按規定給到預售許可,它們等了一年多。
樓盤的總包方也在等,等著把這個項目做成標桿,完工后申請評優。
現當下,正榮和中梁在絕望中又有了希望,因為銷售的窗口期又出現了:
周邊又誕生一批房票客戶;樓盤所在板塊未來半年內沒有土地供應,加上前期存量新房不斷被消化,市場還會供不應求;雙方合作的另外一個項目正在交付中,能提振客戶對出險房企的信心。
但同時,開發商也更著急,它們不想錯過這次止損的機會,也是可以盤活這個樓盤唯一的機會。它們更相信:
廈門的營商環境肯定是公平、健康、有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