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雨一頓猛澆,把無患子這朵“積雨云”里最后的“雨滴”都給耗盡了,之后再從樹下路過時,便不會被它淋到了。
如果把時間倒回一周前,只要你站在樹下,即便是大晴天,也總能聽見滴滴答答的細雨聲。若不是陽光猛烈,樹影中光斑閃爍,只聽聲音的話頗有種回到了早春驚蟄節氣的錯覺。如果你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聲音,并疑惑的摸了摸腦袋,就能發現雨聲的真相 —— 原來是無患子在落花。
從頭上摸下來的落花只有米粒般大小,呈黃綠色。仔細觀之,花朵的結構倒也分明,最引人注目的是8枚毛絨絨的雄蕊,遠長于下方5枚不起眼的綠色花瓣。
正是這些微小花朵不斷地落下,打出了細弱、綿長的春雨聲。作為一種隨處可見的行道樹和園林樹木,恐怕許多人都被無患子的花雨淋到過。
這花雨能下上將近一個月,這源于它巨大的花量儲備。每一棵無患子樹上都能開出上百上千個花序,而每一個花序皆是由成百上千朵小花組成,數不勝數。
花量如此之巨,如果每一朵花都結果,所需的養分也是巨量,恐怕把樹木抽干了也做不到。因此,即便沒有風、雨外力的干擾,大部分花朵也會自行落下。最終留在枝頭上,能夠進入下一個生命階段的花朵十不存一。
花期后,無患子進入一段低調的時期。它撐著綠色傘冠,默默履行行道樹的職責,再沒有什么特別引人注意的地方。它的葉片是非常典型的“偶數羽狀復葉”,即一片完整的葉子,是由5~8對小葉組合而成。一片完整的羽狀復葉還真不小,能鋪滿一整張 A4紙。
無患子再一次吸引人們的目光,就得等到11月去了。霜降節氣前后,無患子的果實開始成熟,色澤變得金黃,并開始掉落。無患子(Sapindus saponaria,無患子科無患子屬)的果子乍一看很像荔枝、桂圓,實際上,它們仨就是同科的親戚,都是無患子科植物。
可能有許多人都玩過無患子的果實,我小時候也喜歡玩。成熟的無患子果皮接近半透明,若是逆光觀察,可以看到里頭包了一顆黑黑大大的種子。果皮與種子之間并無果肉,而是填充了一些液體,因此若是用力的搖動果實,能夠聽到咔嗒咔嗒的碰撞聲。
雨天的無患子果實就更好玩了,用腳踩一踩果子并在地上來回蹭幾下,就會出現滿地的泡沫。這些泡沫確實能用來洗東西。其無患子果實中含有皂苷等成分,可用作洗滌,只要兌一點點水,就能搓出一手的泡沫來,并且有著不錯的香味。在我的感受中,這種香氣與菠蘿相似。 此外,無患子果實里黑黑的種子也是“菩提子”之一,相傳能夠辟邪,傳說這就是“無患”之名的由來。無患子,無患子,聽起來還真像什么絕世高手的名字。
仔細觀察果實,其成熟果實上方,都長著一個干癟的蓋子。這與其果實的發育過程有關,無患子花朵的子房分為三室,子房發育為果實的過程中,這三個部分會發生激烈競爭,最后往往只有一室能夠獲得足夠能量,完全發育。而競爭失敗的其它兩塊,就會萎縮變成蓋子。
在果實成熟的同時,無患子的葉片也開始染上金黃。這一過程是相對緩慢的,在杭州地區,一般來說10月底葉片就開始變黃,至12月中旬,樹冠才完全變色。
秋葉黃色的植物并不少,而我認為,只有無患子、銀杏的秋色最為美觀。純粹、鮮亮的金黃色,總能在愈來愈寒冷的12月給人帶來溫暖。多說無益,此種景觀,還是之間看圖片最直觀。
無患子最美的秋色能夠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隨后再度進入沉寂。無患子春季再度展葉的時間非常晚,四月上旬時才開始萌動新芽,下旬方能展葉。在一眾園林樹木中,無患子可以說是展葉最晚的一批落葉樹。
5月,樹冠再度茂密,新的一波無患子花雨開始積累。6月,花雨落下,周而復始。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