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珍是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雙雙小唱》、《韶峰紅日照萬山》、《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歌曲都是她的代表作,
就連《泉水叮咚響》這首好聽的歌曲,也是經她傳唱出名的。
于淑珍一生坎坷,育有一兒一女,
然后,她卻在退休之后,帶著老伴住進了養老院,
兒子和女兒苦苦哀求,可她卻置之不理。
就連很多親戚朋友們也不理解她的做法,
她都一大把年紀了,為何還要把兒女們架到火上烤,
讓他們背負不孝的罵名呢?
01
于淑珍1936年出生于河北阜城縣,她的家里的長女,
后來,家里又陸陸續續添加了8個弟弟妹妹,家里可以說是人丁興旺。
但可惜的是,在于淑珍8歲那年,母親就不幸患病離世了,
父親一個人拉扯著家里好幾個孩子,又當爹又當媽,根本就照顧不過來,
因此,于淑珍小小年紀,就擔負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9歲那年,父親為了生計,帶著幾個子女去了天津謀生,
并且在這里找了一個善良的女人再婚。
繼母是一個非常賢惠的女人,在九個子女中,她最疼愛的就是于淑珍,
在繼母看來,于淑珍小小年紀就照顧家里,是幾個孩子中最懂事、最辛苦的。
因為要照顧家里,所以于淑珍只上了一年的學,16歲就到一家化工儀器廠當了學徒工,
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之后就幫繼母做家務,幫弟弟妹妹們洗衣服,
等忙完之后,她就從口袋里拿出報紙,有不認識的字就問繼母。
繼母見她如此好學,便幫她報名了工廠的夜校,讓她晚上去讀書識字,不要管家里的事情,
有時候于淑珍放學回來已經很晚,一進門就看到繼母還在院子里洗衣服,這讓她很感動。
她想要上去幫忙,卻被繼母阻止:
“聽說你在業余歌唱團學習了唱歌,你給我唱個歌吧。”
一說到唱歌,于淑珍立馬來了興致,她清清嗓子,
悠揚動聽的歌聲就在院子里響起,漫天星輝灑下,
就連父親也披著衣服出來,靜靜的看著沐浴在星光里的母女兩人。
在于淑珍19歲那年,天津藝術館的領導來給農民做示范演出,
工廠的演出隊也趁機搞了一個唱歌比賽,于淑珍也報名參加了。
當時臺下坐了不少的領導,不僅有天津藝術館的領導,而且天津歌舞團的領導也在,
于淑珍一點都不怯場,上臺就先鞠了一躬:
“我叫于淑珍,是咱業余歌唱隊的,唱的不好,各位領導不要笑話。”
于淑珍還沒有開口唱,她大方得體的開場白就已經獲得不少人的好感。
等她一張口,臺下的不少領導都頻頻點頭:
“唱的真不錯,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人才。”
比賽結束之后,于淑珍拿下了第一名,歌舞團的領導對她很好奇,
還特意把她叫到跟前,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邊畫滿了五線譜,讓于淑珍按照這上邊的唱。
于淑珍一下就犯難了,只能實話實說:
“領導,你可別難為我了,我根本就不會看譜。”
領導震驚了:“你連譜子都不會看,就能唱這么好?”
天生就應該吃這碗飯,這是領導對于淑珍的評價。
02
幾天之后,正在上班的于淑珍被同事喊走:
“于淑珍,有人找你,去辦公室。”
于淑珍到了辦公室之后,看到一個姓閆的小伙子,
他是來給于淑珍送調令的,歌舞團的領導愛惜于淑珍是一個人才,
便想讓她到歌舞團工作,發揮自己的特長。
于淑珍性格很好,不僅活潑大方,而且手腳勤快,
就連食堂做飯的阿姨也喜歡她,每次吃完飯之后,于淑珍都會幫忙收拾洗碗。
“這姑娘,真勤快,誰要是娶了你,真是有福氣。”
于淑珍則一邊收拾碗筷,一邊笑著說:“我在家做習慣了,不收拾收拾心里不舒服。”
而這一幕,正好被那位姓閆的小伙子看在眼里,
他經常會在口袋里裝一些糖果,看到于淑珍的時候就塞一顆,
于淑珍也沒有多想,笑嘻嘻的接受了。
直到有一天,小伙子在給她塞糖的時候,還順便塞了一封信,
于淑珍回去一讀,才知道這是一封情書:
“我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鑿一塊給你,這樣不管天有多黑,我都能看到你。”
小伙子的文筆不錯,于淑珍看完之后就覺得臉頰發燙,
可到了第二天,她又把信還給了小伙子:
“你以后不要寫了,你要是再這樣,我就不搭理你了。”
姓閆的小伙子很傷心,生怕以后于淑珍真的不理他,
于是他就遠遠的看著于淑珍,把這份喜歡默默的放到心底。
當時,于淑珍也已經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除了那位姓閆的小伙子,
還有很多單身的男生喜歡她,可都被她拒絕。
大家都想不明白,長相漂亮、唱歌好聽、性格外向的于淑珍,
為何這般難以追求呢?
后來,歌舞團里的幾個長輩也看不下去了,生怕于淑珍耽誤了終身大事,
便紛紛做起了月老,幫于淑珍介紹了對象,
可出奇一致的是,他們所介紹的對象都是同一個人,就是那個姓閆的小伙子。
或許這就是緣分吧,于是于淑珍決定向這位小伙子說明白:
“我家里有8個弟弟妹妹,我要照顧他們,你要是娶了我,我會拖你后腿的。”
于淑珍話沒說完,小伙子就急忙表態:
“你的弟弟妹妹就是我的弟弟妹妹,我會幫你的,我就是喜歡你的善良,不愿將來有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和你一起承擔。”
小伙子的話讓于淑珍很感動,她接受了小伙子的求婚,
兩人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03
于淑珍對唱歌很癡迷。
1956年,于淑珍和同事一起去北京參加第一屆音樂周,
為了觀摩別人的表演,于淑珍就在身上揣兩塊月餅,
早晨吃一塊,晚上吃一塊,累了就躺在椅子上小憩一會兒。
歌舞團的領導很看中她,在學習了一些音樂常識之后,很想為她推薦一些老師,
可到了最后,都沒有推薦成功。
因為領導覺得,于淑珍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如果跟別人學的話,很有可能會把自己的特色弄丟。
沒有辦法,于淑珍就只能一邊工作一邊自己摸索,
慢慢的,她形成了自己圓潤、親切、素雅的演唱風格,尤其擅長抒情類的歌曲,
沒幾年,她就成為了歌舞團的頂梁柱。
于淑珍那時雖然小有名氣,但拿的也是固定工資,丈夫閆先生和她一樣,
為了照顧家里的弟弟妹妹,于淑珍把自己的工資都交給了父親,
閆先生不僅沒有生氣,而且還經常為她的弟弟妹妹買禮物,
夫妻兩人都掙著工資,卻一分錢存款都沒有。
于淑珍在生孩子的前一天,還在臺上表演,
閆先生緊張兮兮的在后臺看著她,生怕有什么意外,并且做好了隨時沖上去的準備。
在有了孩子之后,閆先生就放棄了自己的唱歌事業,轉到了幕后,
這樣就有時間來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全力支持于淑珍的工作。
1976年,于淑珍到日本演出的時候,遇見了她的伯樂,著名詞曲家呂遠。
演出結束之后,呂遠就找到了于淑珍,要她的聯系方式,說以后想要和她合作,
于淑珍很高興,因為當時呂遠很有名氣,如果能和他合作,那一定會讓事業前進一大步。
可一連好幾個月過去,呂遠那邊都沒有任何動靜,
于淑珍就氣餒了,心想像呂遠這么有名的曲作家,怎么可能真的相中自己呢?
可是到了1979年,呂遠突然找到了于淑珍,
說北京電影廠要拍電影《甜蜜的事業》,其中有一首歌必須于淑珍唱,
這首歌就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這首歌經過于淑珍的演唱,立馬成為了經典,
風頭甚至超過了電影本身,大街小巷,很多人都能哼唱幾句,
于淑珍一下就成為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受歡迎的歌唱家之一。
于淑珍在火了之后,歌迷紛紛給她寫信,有的甚至還向她要唱片,
為了不辜負歌迷的喜歡,她就自掏腰包給歌迷寄去。
那時于淑珍經常去外地演出,一走就是一兩月,丈夫閆先生就留在家里照顧孩子和父母。
閆先生的朋友都問他:
“于淑珍那么有名,長的還漂亮,你就一點都不擔心嗎?”
閆先生自信滿滿的回答:
“這有什么好擔心的,我相信她,就像她相信我一樣。”
于淑珍和閆先生的神仙愛情,也成為很多同事羨慕的對象。
04
有一次,于淑珍連續參加了一百場演出,等到了西安演出的時候,
她的嗓子已經到了極限,就連聲帶都已經出血。
醫生勸她休息一下,她卻說:
“我寧愿這次唱壞嗓子,也不能讓買票的觀眾空歡喜。”
她的敬業,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演出期間,當地招待所特意為于淑珍開了小灶,可于淑珍卻不接受: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大家都有,我不搞特殊。”
這是于淑珍一貫的作風,不接受禮物,不接受宴請,
她認為她的成功,也有幕后工作者的功勞,她不能抹除他們的付出。
回到家里之后,于淑珍就失聲了,閆先生又生氣又心疼,
四處求醫,每天為她熬湯藥,在閆先生的精心照顧下,
她才慢慢康復,但聲帶上的血絲,卻永久留下了。
于淑珍的在事業上的成功,閆先生有一半的功勞。
閆先生轉到幕后之后,去了歌舞團的舞美隊,負責舞臺的搭建等等事務,
為了不耽誤演出,舞美隊的同事經常在凌晨就起來搭建舞臺,調試設備。
閆先生忙完之后,距離天亮還有兩三個小時,他顧不上休息,
在廚房小心翼翼的準備早餐,生怕把于淑珍吵醒。
等天亮之后,他才會喊于淑珍起床,甚至把飯菜端到于淑珍面前,
看著她一口一口的吃完,他才能放心。
平時在家里,閆先生也不讓于淑珍做任何的家務活,讓她抓緊時間休息,
他還給兒子和女兒立下規矩,只要于淑珍在家,就不允許大聲說話。
1998年,于淑珍退休了,閆先生比她大六歲,也已經退休。
閆先生在退休之后,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病,
三天兩頭的身體不舒服上醫院。
兒子們得知之后很著急,經常連夜驅車來醫院看望,然后第二天再返回工作。
于淑珍不想讓兒女們來回奔波,在2006年的時候,她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帶著自己的老伴閆先生住進了養老院。
兒女得知之后紛紛勸阻:
“媽,你就跟我們一塊住吧,你這樣做,不是讓別人說我們不孝嘛?”
可于淑珍的態度卻異常堅決,她認為孝順不孝順,和住不住養老院沒關系,
她之所以這樣做,就是不想拖累兒女們。
在養老院,不僅有專業的醫護人員,而且衣食住行都有人照看,
這樣就可以減少子女的負擔,讓子女好好工作,過自己的日子。
于淑珍一生都有自己的堅守,能不麻煩別人,盡量不麻煩別人,
就算是自己的子女,她也不想影響他們的生活。
子女們見她如此執拗,也只能隨她,只是每年過年的時候,兒子都會堅持把她接到家里小住,
本來她不想去,但閆先生勸她:
“去吧,給孩子們一個盡孝心的機會,不然他們心里過意不去。”
能說動于淑珍的人,也只有閆先生了。
2015年之后,閆先生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甚至神志都已經不清楚,
于淑珍就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細心照料著丈夫,
“以前,都是你照顧我,現在換我照顧你了。”
可是2018年11月7日,已經88歲的閆先生還是走了,
一生要強的于淑珍,眼淚就像是斷了線的珠子,一直往下掉,
只羨鴛鴦不羨仙,大概就是說的于淑珍和閆先生的愛情。
2019年,天津歌舞劇院舉辦建院60周年慶典,
巧的是,這一天正是11月7日,是閆先生去世一周年的忌日。
已經83歲的于淑珍再次登臺演出,演出結束之后,于淑珍已經淚眼婆娑:
“太巧了,閆先生,你是想我了嘛?如果這舞臺是你搭建的,那該多好。”
只可惜,她的閆先生再也不能回復她,只能在另一個世界,默默的守護她。
如今,于淑珍已經87歲,她依然堅持住在養老院,
還參加了養老院的書畫班,以彌補當年沒有讀書的遺憾。
很早之前,別人就勸她收徒弟,可她卻認為,會唱的人不一定會教,
她就是不會教的那種人,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誤人子弟。
時至今日,于淑珍堅持住養老院還有爭議,但她卻教育子女們:
“孝順在心里,不能為了孝順而孝順,我現在住養老院就很舒服,你們應該尊重我的選擇。”
可依然有人認為,雖然于淑珍有條件住養老院,但這樣和沒有子女有什么區別?
這讓小編想起一句話,
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
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