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話新安三張——論其《中國近現代名家大紅袍畫集》風骨精神風格特色
張翰飛(1884—1939)
深受新安畫派影響,自幼酷愛書畫,且詩、書、畫、印俱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享譽畫壇,作品構圖宏大,氣韻生動。
張君逸(1905—1969)
少年時期深受新安畫派影響,得黃賓虹、袁勵準、王夢白等名家指導,善于吸收各家之長,作品構圖新穎,意境古雅秀逸,山水花鳥俱佳,亦工書法詩詞。
張仲平
1939年生于北京,新安畫派張氏第三代傳人。張仲平自幼秉承家學,耳濡目染,酷愛書畫藝術,作品主要以黃山為題材。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創會顧問、黃賓虹畫院院士、安徽新安畫院副院長。
談起新安畫派,是每一位身為安徽人引以為自豪的。
自兩宋(特別是南宋)及元朝時期,北方由于戰亂,大批文人雅士紛紛南移至新安江一帶的皖蘇浙邊境地區隱居下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文學、藝術。他們寄情于黃山山水,以自然為師,以筆墨為舞,吟詩作畫,寄托了自己的情愫與愿景。作品強調主觀情感和筆墨的表現形式,詩書畫進一步融合,從而使得產生于宋朝時期的文人畫在以黃山為中心的新安江一帶得到很大的提高發展。
由于地緣關系,加上畫家的人生信念,繪畫風格的相似性,這里逐步形成了一個對后來中國畫有巨大影響的新安畫派。起初稱“黃山派”或“徽州畫派”,直至清康熙年間,張庚提出“新安畫派”,流傳至今。
新安畫派是在誕生于宋朝時期的文人畫基礎上發展興旺起來的,是中國文人畫的典型代表,它是承宋元畫風,尤其是受“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的影響至深。作品強調主觀情感、積極向上精神與意境韻味,強調詩書畫的有機結合。
明末清初,以浙江大師為首,集查士標、孫逸、汪之瑞新安四大家極大繁榮發展了新安畫派,也使中國的文人畫達到了高峰。
“元四家”的共同特色是重視筆墨,強調作品的雅潔淡逸。浙江大師則明顯走倪瓚“天真幽深、蕭條落寂”的清逸簡淡之路,只是更加的冷峻理性。新安四大家對中國畫的影響是深長悠遠的,他們以黃山一帶的山川入畫,志趣相近,畫風大都蕭然簡遠。
新安畫派能成為中國文人畫的代表,有著幾十代人的共同追求。新安畫派成員眾多,畫藝可觀者近80余人,卓然自成一家的有20多人。
20世紀初,以黃賓虹、汪采白和祖輩張翰飛“新安三雄”為代表的新安畫派,再次享譽中國畫壇。黃賓虹早年習畫寢潤于新安各家,傾畢生之力,鉆研古今畫法,積學深厚,終成世紀大師。汪采白先生是極具藝術靈性的新安畫派書畫大師。他畫宗新安派,兼法宋元,又大膽創新,他的山水畫高古清逸,花鳥蟲魚形神兼備。胡適先生評價他的作品“大膽而筆細,有剪裁而無夸張,是中國現代畫畫史上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逼渥髌吩谏鲜兰o三十年代法國巴黎國際畫展上獲得一等獎。
張翰飛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民國畫壇一位著名大家。著名畫家顧大風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在民國畫壇上,陳師曾、金城、王夢白、張翰飛、汪采白幾位杰出人物曾經發出耀眼的光華,但他們英年早逝,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中。張翰飛與陳師曾、汪采白不同。民國二十四年張翰飛就在北京榮寶齋、上海榮寶齋、南京、武漢等地出版發行了自己的山水畫專輯。正當他在藝術的征途辛苦攀登的時候,天不假年,一場疾病奪去了他的生命。
新安三雄之中,只有黃賓虹是幸運的。祖父小黃賓虹十九歲,若以畫的成名時間,祖父要早于賓虹老。賓虹老早年時間多花在收集和研究古印字畫等方面,65歲起才逐漸將經歷從學術轉向教學和繪畫。過旭初老人當年撰文寫道:“翰飛翁取各家之長于一爐,深得宋運然,元倪瓚、王蒙八大山人、黃子久等影響 ,但又不落前人的舊套,能獨樹一幟。同鄉黃賓虹、許承堯二老尤為器重之,并推崇他的詩書畫可為三絕,且為新安畫派的繼承發展之首。”
張翰飛學養深厚,詩書畫印俱佳。他的作品筆畫凝重,氣勢磅礴,風格渾厚華滋,感情深沉真摯。1929年4月10日上午10點,由國民政府教育部主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在上海國貨路揭幕。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政府出面舉辦、規格最高并定名為“全國美展”的藝術展覽。由原監察院院長蔡元培擔任名譽會長,教育部部長蔣夢麟擔任會長,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行政院長譚延闿、立法院院長胡漢民、司法院院長王寵惠、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馮玉祥擔任名譽評判委員。這次展出的作品賣出的價格當時都有記錄,賣出與否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畫家在當時畫壇的地位和影響力。
當時參加的中國書畫展的有196人,朱孝藏、齊白石、何香凝、高劍父、鄭孝胥、黃賓虹、肖俊賢、陳半丁、傅雪齋、李叔同、吳湖帆、葉恭綽、張翰飛、賀天健、俞劍華、張大千、啟功等名家都參加了這次美展。祖父參展的兩幅作品《云棧泉聲圖》、《柯秋圖》均獲這次美展的最優獎,并分別賣出了70塊、80塊大洋的展上最高價格之一。而上面提到的這些書畫家中的大多數人卻在這次美展中沒有遇到知音這樣的一個反差,足見祖父作品所達到的高度和影響力。
父輩張君逸也是新安畫派的著名畫家。早年求學燕京、清華大學,獲得雙學位。琴棋書畫音樂樣樣精通。1998年出版的《歙縣志》這樣記載張君逸:“幼受父影響,即顯露出繪畫天賦,又得賓虹、采白等名家指導,善于吸收名家之長,創造自己的風格,構圖新穎,挺拔俏麗,秀逸清幽,山水花鳥俱佳。”父親生前與好友王雪濤、汪慎生、吳鏡汀、張大千、傅松窗、啟功等書畫大家過往甚密,又與梅蘭芳、過旭初、過惕生等有頻繁的琴棋交往。
美學評論家郭因先生這樣評價張君逸的作品:“張君逸的畫博采眾長,清俊脫俗,與其父親張翰飛相比,張君逸的作品更多地體現了飄逸蒼潤的一面,是在新安畫派道路上向前走得更遠的大家?!泵佬g評論大家孫克先生說:“從張君逸的畫跡上看,其畫風深沉雄肆,筆力恣縱,有郁結蒼涼之氣溢于畫外。”
張君逸先生生前對中國書畫理論也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曾撰寫了幾十萬字的《新安畫派的繼承和發展》,惜在文革中連同其大量的藝術藏品及畫作遭毀殆盡,甚為可惜。
張仲平先生得父祖輩心法真傳,刻苦鉆研60余年、年輕時就打下堅實的素描、速寫、油畫造型基礎。參加工作后臨摹古代大師作品數以千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練就了過人的藝術功力和文化修養。他筆下的黃山,古、今、西合璧,氣、韻、神兼得;著名文藝評論家孫克說張仲平先生的作品:“凸顯了傳統風范的魅力,表現在筆法靈動而不輕浮,沉厚而不板結、墨法潤澤而不浸漶,豐富而有節制。”
張仲平先生告訴我們說:過去,我在創作上總認為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不對頭。84年,著名教育家許士琪先生講:“你不但走的對,畫得好,而且是大家,我一定請你協助整理去法國辦展的作品?!敝兰A裔書畫家侯北人先生看了張仲平的作品后說:“你在石濤的精神上有所發展,”而后專門另取一張紙為張仲平先生題寫了“清湘后又一人也?!敝芏鴱拖壬吹綇堉倨降漠嫼髮λf:“很多人以畫畫為名,不去研究,你是在畫畫,把山水表現的淋漓盡致,把黃山畫活了?!?/p>
張仲平先生傳承了新安畫派的真髓,做到創作有法而若無法,信手拈來皆得妙趣。他在艱苦甚至有時惡劣的環境中將天地山川幻化為胸中丘壑,他的筆下峰巒隱沒,云煙變幻,水天蒼茫、山林潤澤,顯示了堅強不屈的生命力。其作品也當之無愧受到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公認和喜愛,成為新安畫派新時代的代表和驕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張仲平先生為代表的新安傳人努力下,一定能夠進一步弘揚新安書畫藝術,不斷擴大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安山水畫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