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來了,自媒體江湖又是一陣狂歡。“布林肯受辱”,“贏麻了”,“道歉認錯”之類驚悚標題泛濫成災。
在這里我不想分析布林肯訪華之行中美的得失,只是看不慣網絡上許多人的病態思維。中美關系再緊張,也是在積極尋求對話交流合作;布林肯再不濟,也是一國之使者。平時口口聲聲自稱是禮儀之邦,大國風范。人家真的來了卻對其大肆貶低,有這個必要嗎?
看新華社事后發文便知,沒啥出格的話啊,中美關系還是走在總體穩定,互相尊重的軌道上。中美人民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都是機遇而非威脅。
若是如此,這些人才是唯恐天下不亂,他們想的恐怕不是如何各自發展,共同繁榮,而是閉門造車,否定歷史,巴不得把人家都關在門外。
我稱之為生活在現代的精神大清人。
此話怎講?話說在大清乾隆和嘉慶年間,發生了這么兩件事兒。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分別派馬嘎爾尼和阿美士德率數百人的龐大使團出使中國,目的是與大清建立起平等的外交和正常的商貿。
但是這兩撥使團因為禮節問題,也就是不肯行使中國傳統覲見皇帝的三跪九叩大禮而觸怒了皇帝,都沒能達成其外交目的。
馬嘎爾尼和阿美士德出使的細節不是本文重點,我另行撰文說明,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這事背后的邏輯。
從馬嘎爾尼到阿美士德,是中英通過外交途徑的兩次正式接觸,如果談得好,對大清王朝將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機。可惜這兩次,西方的一個海洋強國,與東方的一個農業大國的談判歸于失敗。
有學者指出,如果中英兩國建立起開放合作的外交關系,世界的格局將是另一番景象。
想得很好,可惜是空話,那是不可能的。
為什么呢?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廣大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于現狀,由于被強力排斥于世界聯系的體系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
如今我們知道,三跪九叩首之禮,本是封建社會一種提倡愚忠愚孝的禮節,反映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這和新興資產階級的人權說、平等說是根本不相容的。
然而在清廷朝野,上至皇親國戚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凡夫俗子,思想根深蒂固的是關于西方列國乃“夷狄”的認知。即使當鴉片戰爭的炮火紛飛硝煙彌漫,八旗綠營潰敗千里如鳥獸散,仍舊沉醉在天國的迷夢里,寐于世界發展的大勢,依然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習慣地稱西人為“夷人”,仍然把其他國家視為文明低下的“蠻夷之邦”。
在全球的視野下從多維的角度來分析,18世紀的中國乃至世界具有怎樣的形勢?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爆發,英國開始了全球范圍內瘋狂尋找海外市場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除了帶給非歐洲地區先進的工業制成品外,更重要的是帶去了那個時代最為先進的科技文化;除了經濟上不停地搶奪占領亞非落后地區外,文化上也不斷地沖擊著這些地區古老的民族文化。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有誰能撇開這個趨勢,另開一片屬于自己的純凈天地而傲視全球?
閉門造車就是否定歷史,否定自己,因為世界是相互聯系的。
然而大清虛妄自大,不了解世界形勢,仍然不懂平等交往的概念,堅持要人家行三跪九叩之禮。毫無疑問,這樣的心理定勢和思維方式,完全違背了外交往來時講求的尊重原則,根本有悖于近代意義上國家民族之間交往的準則。
回到布林肯訪華,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動機,達成了什么目的。客觀上看,我們國家自始至終以禮相待,并沒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一切都符合當代外交禮節。
有人說對比以前,希拉里等前任來的時候不一樣啊。那你有沒有了解,希拉里來的時候是把她當準總統來看待的,超規格接待,能一樣嗎?要非扯這個,我還說蓬佩奧訪華只待了3個小時呢,那么現在看,又是多大點事,產生什么炸裂性后果了?
正常標準接待,沒什么不好,該辦事就辦事,該協議就協議。我再放幾張布林肯在國內登機時的視頻截圖,圖片質量不高,但還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布林肯自個下車,沒人給他拎包。提著個手提包就奔飛機去了,最后拎著個包一個人就上了飛機。
所以人家有啥驚詫的,都習慣了,平等就好,你要給他來個超規格,可能反而會驚詫。
但是精神大清人不這么看,他們心里整天想著外夷入貢,眼睛整天盯著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喜歡用自己的一套來事無巨細地解讀。靠這種自嗨,找回殘存在心中的天朝上國的自信。
在他們嘴里,機場地面一道普通的線條能被解讀為紅線,不鋪紅地毯是為了給布林肯個下馬威,派司長接機是故意慢待。他們那點腦容量就是為這點目的服務的,從來不會想到機場的紅線,那是老早就在機場地上,為停機位設置的;不會想到布林肯的級別對應的就是我國部級官員,派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接機符合正常接待規格,不鋪紅地毯符合正常外交禮儀;更不會想到,我們作為傳統禮儀之邦,作為一個大國,有沒有必要設置這些小動作,來搞什么特別寓意,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偷窺欲?
當然,也不是不會去想,只是不愿去想。他們只會關注一些細枝末節,無關宏旨的東西,這是一種病態思維使然。中國人可能是最在意規格、排場、派頭,這些表面文章的人。在網民的細致觀察里,大至一個旗子,小至一個茶杯蓋,都能被他們解讀出不一樣的含義,乃至歸納為重大事件。
在他們眼里,與其說布林肯是來訪問的,不如說是來朝貢的,最好給他當年馬嘎爾尼、阿美士德一樣的待遇。外夷入覲么,就得讓他守規矩,才是維護華夷世界秩序之道。
這些人迎合的就是這種思維,再添油加醋加上點宏大敘事的佐料,一個美妙的臆想就完成了。
我也知道,說得再多也沒用,無法改變這些人的固有思維。但他們也就僅此而已,隔著網線搬弄是非的人,他們絕不會敢當面這么干。因為他們心里就沒有平等這兩個字,他們的內心事實是很卑微的,有著強烈的等級觀念。布林肯這么一個級別的官員站到他面前,天然就是品級尊崇,不可逾越。
好比說大清官僚們習慣于故意模糊或者偽造信息,他們將“英使 ”稱為“貢使”,將“禮物”稱為“貢物”,將英方公函中的平等語氣譯成屬國語氣,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并且想當然地認為英使會如他們所想,向大清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但是當阿美士德堅決拒絕時,這幫人頓時慫了,他們只得軟語相求。人家就是不答應,他們又不敢來硬的,只好自打嘴巴。
說到底,這些人就是現代的精神大清人,他們對布林肯訪華之事隨附和起舞,認為中國厲害,美國認慫,布林肯有求于中國。與幾百年前對待“外夷”入貢何其相似,那點小聰明,又和當時的大清官員何其相似,可是耍些小聰明小伎倆能解決實質問題嗎?總是搞羞辱人家的下三濫小動作,自以為贏了,實際上會適得其反。
因為他們不知道平等才是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基礎,你對人家不平等,卻要求人家對你一定要平等,這是什么奇怪的思維邏輯?就如同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說,崇尚叢林法則的人,從來不會希望叢林法則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他們只會避重就輕,在無關宏旨的問題上大做文章。鼠頭鴨脖他們不驚詫,北極鯰魚他們不驚詫,俄羅斯欲壑難填他們不驚詫。布林肯來一趟,地面幾條線啥顏色,下飛機幾個人接,跟誰握了手,都給你數得清清楚楚,驚詫莫名。
可是奇怪得很,布林肯受辱,布林肯本尊不驚詫,美國政府不驚詫,美國人民不驚詫,中國人卻驚詫了,這是為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