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藝之
2022年2月28日,來自黑龍江省統計局的毛維佳被組織正式任命為勃利縣小五站鎮黨委副書記,負責黨建和鄉村振興兩方面工作,同時還是大義村的包村干部。進駐小五站鎮后,她嚴格工作標準,團結身邊同事,迅速轉變自身角色,傾心盡力抓黨建,精準施策求實效,著力在補短板、打品牌、抓特色、強信心等方面做工作,助力小五站鎮鄉村振興和疫情防控工作決戰決勝,有效改變了經濟薄弱村的面貌,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幫扶有戰略 建強支部夯基礎
幫錢幫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毛維佳深知,建起一支“帶不走”的幫扶隊伍才能真正讓經濟薄弱村擺脫貧困、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才能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在原單位,我一直承擔著支部黨建工作,所以到任之前我一直信心滿滿,認為干黨建是輕車熟路、信手拈來。到了鄉鎮,忽然發現一切都和想象中不同。”毛維佳說,“村黨支部架構不合理、“三會一課”落實不到位、黨員發展不規范等現象層出不窮,有些村黨支部不以為然,認為之前接受過各種檢查,沒人提出過問題;有些村知道存在問題卻不知道如何改正。”
小五站鎮共有十個自然村,其中有三個村的黨員人數超過50人。基層黨組織管理條例要求黨員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的要設立黨總支,但是這些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真正貫徹執行。毛維佳到任第二天,恰逢省委組織部的同志來鎮調研,并指出了這個問題。毛維佳馬上召集鎮里的相關同志組成專題小組,研究方案,制定對策。通過多次逐村走訪,與村干部和村里的黨員座談,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毛維佳帶領這個專題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三個擁有50名黨員以上的村黨支部的框架搭建,解決了多年“黨統網”和實際組織不一致的問題。針對“三會一課”落實不到位、標準不高的問題,毛維佳打破了以往“辦培訓班、大班哄”的方法,采取逐村走訪、旁聽“三會一課”、看筆記記錄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指導村黨支部支委開好“三會一課”。在組織學習黨的二十大會議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時,她還組織編寫了兩本口袋書,鎮、村兩級所有黨員每人兩本,把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傳播給基層黨員。
幫扶有保障 提升能力促長效
去年,毛維佳主抓能力作風建設方面工作。為加強青年干部理論武裝,充分發揮青年人才優勢,培養儲備后備人才,毛維佳根據鎮機關年輕同志較多的特點,成立了兩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同時選取各村40歲以下的青年致富帶頭人和黨員代表參加到小組學習中來,以“青春有信仰,學習有力量”為主題,采用導師制培養模式,通過聽、談、研、考、賽、辯、訓、省、評、講等方式幫助青年們突破能力瓶頸,擺脫本領恐慌,為村鎮年輕同志的成長搭臺引路、蓄力賦能。通過宣講學習、黨課學習、業務講壇、實戰演練等方式,以訓促學,以學促干,努力造就了一支提筆能寫、開口能講、問策能對、遇事能辦的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化基層干部隊伍。
在工作中,毛維佳發現基層干部的寫作能力都比較差,把一件事情寫清楚都很困難。“寫不出來那就先練說,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把這些都說出來,然后再進行梳理”,毛維佳把年輕干部集中到一起,逐個上臺說,然后大家互相點評。經過幾番思維碰撞,大家有了基本的思路,提筆也不再那么難了。
幫扶有亮度 新媒體助推鄉村振興
在毛維佳來之前,小五站鎮的主要信息宣傳方式是通過“幸福勃利”、“勃利黨員”等公共號,信息的受眾相對局限。為了更好的傳遞小鎮聲音,傳播小鎮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小五站,也讓小五站走出勃利、走出七臺河,毛維佳決定讓小五站登上主流媒體。她通過個人關系與極光新聞取得聯系,說出了需求,在多方的努力下,小五站鎮終于有了自己的極光政務號,這也是我省首個擁有極光號的鄉鎮。截至目前已經發布高質量信息4條,其中3條被推送至極光新聞首頁,還有1篇被學習強國轉載。
除了宣傳有亮點,在黨員工作上毛維佳也追求個“新”字。為了更好地增強黨員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充分發揮黨員“四帶頭”精神,進一步激發黨員政治熱情,增強黨員責任感和使命感,毛維佳帶著鎮里幾位女將琢磨出了個“掛牌推優”的新方式。通過“黨員家庭戶”和“黨員經營戶”的掛牌活動,以黨員帶動家庭,以黨員影響社會,把黨員身份亮起來、作用顯出來、形象樹起來,此項活動在各村反響熱烈,形成了黨員爭優、戶戶比優的良好氛圍。
幫扶有力度 項目幫扶增信心
勃利縣是養殖大縣,養殖產生的糞便處理是個大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毛維佳上網查資料,多方考察找出路,最后通過個人關系聯系到了北京西拓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談到此次成功的招商引資,毛維佳很是興奮。她向記者介紹道:“這個企業首先把動物的糞污收集起來,然后進行發酵,發酵后產生的沼渣用來做有機肥,沼氣提純后制成LNG進行出售。這種方式生產出了天然氣也非常便宜,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能力。整個企業的產業鏈科學完善,能夠進入良性循環。”
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項目現已順利落地,并于今年5月正式奠基開工。該項目是勃利縣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示范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擬分兩期建設。項目建成后,可帶動就業300余人,達產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0余萬噸,將有效解決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處理難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
幫扶有溫度 村民實惠人更親
“好幾年了,這幾條村內路都成了我們的‘心病’了,天熱不敢開窗戶,一有風刮得滿屋子灰,那可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啊。”大義村村民馬大爺說,”現在好了,板油路修上了,過幾天還要給我們換上路燈,大家伙現在沒事就在路上溜達,再也不怕出門了,毛書記真是我們村的恩人啊。”
大義村是毛維佳包保的村,共有兩個自然屯。毛維佳到任后第一時間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村情民意調研工作。調研中,村民們反映最集中的就是村內道路的修繕問題。為全面了解情況,毛維佳和村干部、駐村工作隊一道多次對這幾條路進行考察研究,尤其是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這幾條小路更少不了她的身影。這幾條路由于年久失修、前些年又總有大車經過,不僅坑洼不平、又窄又亂,而且雨雪后還伴有嚴重的積水、積雪問題,嚴重影響了村民出行。更重要的是,這幾條路幾乎是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幾年來,對村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毛維佳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大義村的這條路修好。于是她四處奔波,最終爭取資金150萬元,為大義村修繕村內兩縱兩橫的瀝青路面。村內路的修繕有了著落,路燈問題又被毛維佳放在心里,于是她又到市里去化緣,很快村內路燈也解決了。為了讓鄉村公路修完后更加美麗,毛維佳又向市林草局化緣了1400棵樹苗,并將1400棵樹苗安排到進鎮的必經之路上。
大義村有110戶脫貧戶和監測戶。今年的元旦恰逢疫情的高峰,村民們基本都“陽”著,毛維佳也“陽”著。為了讓村民們感受到政府的溫暖,她拖著疲憊虛弱的身軀四處奔走,籌集到兩大車的米面油,帶領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用了兩天時間把慰問品送到這些脫貧戶和監測戶的手中。每戶一袋米、一袋面和一桶油,雖然東西不多,但是村民們確是發自肺腑的感激。
“毛書記給我們村送過十個垃圾桶”、“毛書記給我愛人介紹了份工作,一個月能掙4500呢”、“毛書記逢年過節就拿東西來看望我們老兩口”“毛書記給我家孩子送過書”……這種話語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不絕于耳,村民們談及毛維佳都是贊不絕口,鎮里的干部更是認為“毛書記是我們見過的最有思想、最干實事的掛職干部”。聽到鎮干部和村民們的評價,毛維佳卻表現得云淡風輕,“既然選擇了掛職鍛煉,那就應該俯下身子好好練,踏踏實實把工作干好,能為大家做點實事我很高興,大家對我的認可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