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至,夏至時節
PACC攜手野獸派與云南彝繡
“虎鎮五毒”、“祈福安康”
跨越一千二百多公里
為您呈現質樸而獨特的艾蒿香囊
點擊觀看云南大墨雨村的彝繡之旅
2023年非遺跨界項目牽手野獸派與云南彝繡推出端午香囊,展現對有溫度的手藝的肯定和推崇。一針一線、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號,馬櫻似火,用云南傳統彝繡體現獨有彩霞之美。
彝繡即彝族刺繡,流傳于我國西南彝族地區,是一項深受百姓們喜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彝族民間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彝族刺繡,多取材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馬纓花、牡丹花、喜鵲等,一針一線都凝聚著她們的智和對生活的熱愛。茶余飯后,彝家女子,或一人靜心揮灑,或三五成群相聚,邊閑聊說笑,邊飛針走線。
在變與不變中求平衡是PACC每一次合作的核心命題。變的是不同非遺項目間的合作,不變的是時尚語匯的表達,是文化的交融與傳承,是在傳統與當代中探尋融合的方式與創意。PACC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左手牽品牌右手牽傳承人,旨在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為傳承人提供改善收入的可能性,用生產性保護的方式帶動非遺的可持續傳承。
端午香囊分為“虎鎮五毒”和“祈福安康”兩款,色彩飽滿奔放,融入傳統火紋馬纓花圖案,象征彝族對火的崇拜,點綴民族特色繡球和亮片。每一件均為手工制作完成,運用把邊繡、平繡及打籽繡。小葫蘆和蓮蓬頭均使用當地民族土布制作完成,小葫蘆寓意福祿安康,蓮蓬頭則表示如魚戲水,順順利利。點滴細節注入彝族繡娘對于傳統技藝的熱愛和堅守。
年過半百的老媽媽們,一輩子呆在大山生兒育女操持家務,繡花是從姥姥和媽媽手里,代代傳下來的手藝,未來還將一代代傳承下去。端午將至,漫長歲月里,那些不曾遺忘的手藝和情誼盼能換您片刻清涼,會心一笑,祝夏安。
每一枚香囊,都附有身份卡片和編號
限量銷售
也許很多年后打開抽屜,發現它依然靜靜躺在那里
香味隱約散去,色澤依然美麗。
端午安康
PACC項目團隊:
項目執行: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
學術指導:金江波、章莉莉
項目統籌:逄繼青
項目管理:鄭珊珊
項目宣傳:郭霄楠
云南彝繡非遺傳承項目帶頭人:段宛君
云南彝繡非遺傳承人:李紅衛
云南彝繡繡娘:劉玉芝、李平仙、石美仙、木麗英、段思彤、劉星
野獸派項目團隊:
出品人:Amber SHANG
創意總監:Lingjie TANG
視覺設計:gongze
平面攝影 朱騫、媛麗、小yo
統籌 鄧永捷、邢丹丹
美術 薯仔
制片 大黃
拍攝團隊:
導演:徐俊
副導演:裘駱佳
攝影:張亮、謝志豪、郭霄楠
攝影助理:黃鶴樓
編輯:邢丹丹
特別鳴謝
刺繡設計師金藝老師
蝶舞韻民族刺繡文創工坊
監 制:金江波
責任編輯:逄繼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