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侯耀華花180000元大擺宴席,正式拜師常寶華,
而牛群作為常寶華的大弟子,自然也在場。
就在這場拜師宴上,常寶華稱贊侯耀華“人品好”,
還把大弟子的位置給了侯耀華。
就是這場拜師宴,斷送了常寶華和牛群39年的師徒情誼,牛群說:
“我這個大徒弟,如今稀里糊涂的當不了了,我現在成了這個。”
他用食指和中指比劃了一個“二”,實在是難以說出口,最后轉身離開。
常寶華之所以收回牛群大徒弟的名分,除了常家和侯家是世交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牛群太過不務正業。
2000年,牛群在當紅時期,拋下搭檔馮鞏去當了副縣長,
可五年之后,他不僅搭上了全部家產,還落了一身的罵名,
在相聲界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這樣的他,還能挑起大師哥的擔子嘛?
如今多年過去,已經74歲的牛群,又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01
牛群1949年出生于天津的一個普通家庭,他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
作為家里的老幺,他和最小的哥哥都相差12歲。
因此,牛群從小就被家人寵溺慣了,除了父親,誰也管不住他。
最終父親只能和他約法三章,不許撒謊、每天做完作業才能玩、積極幫父母干活,
在父親的約束下,牛群勉強讀完了高中。
天津號稱曲藝之鄉,天津快板更是有名,
可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年的牛群,卻對文藝一點興趣都沒有。
高中畢業之后,牛群去了霸州的一個村子插隊,
在這里,他遇見一位姓鞠的老先生,打得一手好快板,很受人尊重,
而牛群就是鞠先生的鐵桿粉絲之一。
那時,農村也沒有什么娛樂活動,為了打發時間,牛群就纏著鞠先生教他快板,
鞠先生看他聰明好學,就收下了他這個便宜徒弟。
兩年之后,部隊到牛群插隊的地方征兵,牛群就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通訊兵,
而快板,也被他就此擱置。
直到有一天,部隊要組織文藝匯演,可有才藝的人太少,
這時牛群說他會打快板,于是就被趕“牛”上架,參加了團里的演出。
牛群和幾個戰友,用了幾天的時間攢出一個節目,
本來他就是為了完任務,可誰也沒想到,他這個臨時攢出來的節目還獲得了一等獎。
牛群在團里出名之后,就一層一層的往上演,
25歲那年,牛群被戰友文工團錄取,專門從事相聲的創作和表演。
當時的牛群意氣風發,覺得說相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可他第一次上臺,卻差點就被人給轟下去。
當時全團都來看新人演出,臺下烏泱泱的一片人,其中不乏一些領導,
牛群登臺之后,所有人都眼睛不眨一下的盯著他看,牛群緊張了。
他抖了一個包袱,臺下鴉雀無聲,牛群的后背瞬間就濕透了,
緊接著他又抖了一個包袱,可還是不響。
牛群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這個節目演完的,臺下也是罵聲一片:
“這真是相聲?怎么搞的跟工作匯報似的。”
“你這就不懂了吧,人家這叫嚴肅相聲,不笑就對了。”
你一言我一語的,讓牛群恨不得找個地縫鉆下去,他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哭了一場,
這時他才明白,想說好相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2
從那之后,牛群就跟著團里的老人,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說繞口令,
晚上就聽收音機,一邊聽一邊記錄,總結說相聲的技巧。
可越是研究,牛群就越覺得相聲博大精深,單靠自己瞎琢磨是不行的,
于是他拜部隊里的曲藝大師劉學智為師,開始系統的學習相聲。
沒學習多長時間,劉學智就發現了牛群在相聲上的天賦,
他不僅把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傾囊相授,
還把自己的女兒劉肅許配給了牛群。
在成為劉學智的女婿之后,劉學智又把他推薦給了常寶華,
常寶華考察一番之后,把牛群收做了開山大弟子,在相聲界有了正式師承。
牛群在相聲界的輩分雖然高,但成名卻比較晚,快40歲的時候才登上春晚的舞臺。
1987年,春晚導演找到了牛群,想讓他表演相聲《領導,冒號》,
但可惜的是,節目在審核的時候沒有通過。
第二年,牛群把這個節目重新修改,改名為《巧立名目》才順利過審,
一時間,“領導,冒號”充斥在街頭巷尾,已經39歲的牛群終于火了。
這一年,可以說的牛群的幸運之年,他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
還找到了最佳搭檔馮鞏。
牛群是在拍電視劇《那五》時遇見的馮鞏,當時馮鞏已經四登春晚,名氣比牛群大很多。
但兩人都是相聲演員,一見如故,越聊越投緣,碰撞出很多創作靈感,
兩人很想在一起合作,和話到了嘴邊,都有些說不出口。
因為在相聲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是不能隨便更換搭檔的,
如果中途換搭檔,輕則被師傅訓斥,重則被同行指責壞規矩。
當時牛群和馮鞏都是有搭檔的,因此兩人陷入了兩難境地,
可在糾結了一番之后,兩人還是決定在一起合作。
合作之初,牛群和馮鞏都頂著很大的壓力,為了堵住悠悠眾口,
兩人同吃同住,形影不離,在一年的時間內就創作了八段相聲,而且都是經典之作。
1989年,牛群和馮鞏一起,帶著相聲《生日祝辭》再次登上了春晚,
從那之后,兩人就成為了春晚上的常客,也成為觀眾心目中的金牌搭檔。
03
牛群最火的時候,就連相聲界輩分最高的馬三立,都調侃說“有錢的孫子大三倍”。
有一次,常寶華帶著牛群去看望馬三立,當時牛群剛從部隊回來,還穿著軍裝,
牛群大老遠就看到馬三立在街上遛彎,就小跑著過去打招呼。
一句“師爺”才喊一半,馬三立就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然后把他拉到了家里。
牛群很緊張的問馬三立:
“您為什么不讓我喊師爺啊,我做錯事了嘛?”
馬三立則恨鐵不成鋼的說:
“你穿著軍裝呢,喊我師爺,這像話嘛?”
牛群一聽,就出了一腦門汗,對馬三立更加敬重起來,
最后兩人說好,不穿軍裝的時候喊師爺,穿軍裝的時候就喊“馬三立同志”。
這也成為相聲界的一段佳話,馬三立更是開玩笑說,有錢的孫子大三倍,
由此可見他對牛群的欣賞和喜歡。
可牛群在走紅之后,就有點飄了,變得有些不務正業,
玩攝影,學經商,但最終都賠的底朝天。
但好在他有一個好搭檔,每次他出走之后,馮鞏都不計前嫌的接納他,
因此兩人的關系非常好。
牛群的母親去世時,馮鞏執“子侄”之禮,在靈堂上行叩拜大禮,
牛群見狀,也實實在在的給馮鞏磕了一個作為回禮,
兩人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可牛群實在是太愛折騰了,最后折騰到,好兄弟馮鞏也救不了他。
1999年,安徽蒙城縣的一家做牛肉干的企業找到了牛群,
希望牛群能為他們做代言,以拉動牛肉干的銷量。
牛群經過了解才知道,蒙城縣雖然是一個養牛大縣,但同時也是一個窮縣,
于是牛群動了惻隱之心,便答應了。
在牛群的名人效應之下,這家企業的牛肉干銷量大漲,
在嘗到甜頭之后,當地政府就向牛群發出了邀請,請他當掛名副縣長。
牛群唱過快板,說過相聲,玩過攝影,經過商,做過雜志社編輯,
可就是還沒當過縣長。
一生都愛折騰的他答應了,并且立志要做一個好官。
04
作為一個相聲演員,不說相聲去當副縣長,
馮鞏第一反應就是“瞎折騰”,為了阻止他,
馮鞏還拉來了馬季,可不論兩人怎么勸說,牛群都一意孤行。
2000年12月,牛群正式上任,道路兩邊站滿了群眾,對他夾道歡迎。
而牛群也很感動,還當場演唱了一首《今天你笑了沒有》,
這樣的就任儀式,算得上的別具一格,被媒體稱為“走牛上任”。
相聲演員開玩笑是一把好手,當縣長能行嘛?很多人都帶著這樣的疑問。
不久之后,牛群用他的行動,給出了答案。
牛群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為蒙城縣引來超過五億的投資,
他更是親自參加談判,與十幾家企業談成了合作,極大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不僅如此,牛群還在任期內,修路、修繕文化遺址,還創建了牛群商貿城,
商貿城開業的時候,好兄弟馮鞏、大腕趙本山、范偉、毛寧等人都來捧場,
演出還沒開始,就早周圍聚集了超過20萬的觀眾。
為了安全起見,牛群不得不臨時決定取消演出,把演出改成了錄制。
2002年,牛群兩年的任期已滿,如果不出意外,他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
可就在這時候,偏偏出事了。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2001年說起。
這一年的四月,牛群參觀了蒙城縣的特殊教育學校,可眼前的一幕直接讓他淚崩,
100多個殘障孩子,擠在墻體滿是裂縫的危房中上課,
當時牛群就下定決心,在自己走之前,一定要安頓好這些孩子。
牛群利用自己的關系,四處奔波,為學校籌集了200多萬元的善款,
并且自己還拿出了200萬,作為這所學校重建的啟動資金。
為了讓孩子們盡快搬出危房,他又把附近的一家廢棄鞋廠改成了學校。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可能就沒有之后的事情了,
可做完這些之后,牛群還是不放心。
因為他在接手這所學校的時候就發現,這所學校有很大的問題,
學校的賬面上只有兩千多元,但欠款卻有7萬元。
牛群擔心,等自己走了之后,這些孩子又過成原來的樣子。
于是他又做了兩件事,也正是這兩件事,把他推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05
為了更好的經營學校,牛群把學校改制為民辦,并且弄到了自己名下,
這樣方便為學校籌集善款。
不僅如此,他還收購了一家礦泉水水廠,希望學校能實現自我營收。
而另一件事,則是牛群把這所學校更名為牛群特教學校,
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想利用自己的名氣,為學校多爭取一些捐款。
可就是這兩個舉動,竟然有人把他給舉報了,
說他占用國家資源,甚至從中套現3000多萬。
一時間,牛群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僅學校的很多老師辭職,
就連很多談好的捐款也不捐了。
這時牛群才意識到,想要辦一些實事,實在是太難了,
他當了兩年的縣長,不僅沒掙到工資,還賠進去了不少,
就連自己的名聲,也賠了進去。
這讓牛群有些心灰意冷。
有一次,他坐經濟艙去上海辦事,結果在飛機上被機長認出,
機長不僅為他升了頭等艙,還從口袋里掏出幾百元給他,說是捐給學校的。
這讓牛群大為感動,他請那位機長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說這是財務規定,
可那位機長卻說,如果留名字的話,就不捐了。
牛群在飛機上淚流滿面,原來,還是有很多人相信他,支持他的。
2002年8月,牛群把把自己名下的特教學校捐了出去,希望以此來平息輿論。
四個月之后,牛群為了自證清白,把自己現有的所有資產,以及以后的遺產全部捐出,用于特殊教育事業。
不僅如此,他把自己的遺體也捐了出去,用于醫學生的學習或者醫療科研。
牛群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我把我自己都捐了,我還有什么不清白的。
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牛群請求上級調查,而他自己又把任期延長了兩年,
好在兩年之后,調查結果出來了,牛群是清白的。
2005年,牛群交接完一切,低調離任,在離任現場,他忍不住落淚,唱了一首《好村官》。
“當官難,當好官難”,這是牛群對此次經歷的總結。
卸任之后,牛群打算回演藝圈,好兄弟馮鞏很歡迎他的回歸,
只是他們三次申請上春晚,節目都沒有通過,讓馮鞏只能和其他人合作。
很多不知情的人都說,馮鞏不夠意思,
在牛群最難的時候沒有拉他一把,其實這太冤枉馮鞏了。
當初牛群宣布裸捐之后,馮鞏立馬給牛群送去一疊錢,
希望能幫助好兄弟度過難關。
誰知牛群折騰的太厲害,以至于到最后,馮鞏也救不了他。
2007年,趙本山和宋丹丹拉了牛群一把,在春晚小品《策劃》上,
給牛群安排了一個角色“牛策劃”。
同年,馮鞏在自己自導自演的電影《別拿自己不當干部》中,讓牛群飾演了廠長,
可牛群實在是離開演藝圈太久,一番折騰下來,已經無力回天。
也是在這一年,牛群和妻子劉肅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雖然兩人離婚的原因沒有曝光,但經網友猜測,應該與家里的經濟情況有關,
牛群折騰了一輩子,劉肅也跟他過累了。
牛群最后一次試圖復出是在2013年,參加了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中國星跳躍》,
已經64歲的牛群從10米高臺一躍而下,當他從水里浮起來之后,累的差點暈厥。
觀眾看到這一幕,感到無比心酸,
這一跳,也讓牛群意識到,他確實老了,折騰不動了。
從那之后,牛群就很少再露面,就跟一個普通的老人一樣,
拿著幾千元的退休工資,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這對一輩子愛折騰的牛群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希望他能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他的相聲、他的成績,都會被觀眾銘記。
曾有網友為牛群留言:
“牛縣長,歡迎到蒙城養老。”
如果牛群能看到這句話,應該會老懷大慰,不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