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役結束后,我軍終于舉行了盛大的授勛儀式。
在授勛儀式上,林彪被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成了我國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一個。
但是,在剛剛結束的抗美援朝戰斗中,林彪未立寸功,甚至還在志愿軍出兵朝鮮前多次出言反對,為什么他還能被封為元帥呢?
首先,林彪的軍事才能很強,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解放戰爭期間,林彪率領四野連戰連捷,“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隨后又率大軍南下,從東北一路打到海南。
所以,毛主席對林總其實是非常信任的,在具體計劃抗美援朝戰爭前,毛主席曾屬意讓林彪掛帥入朝,正是因為他出色的軍事能力。
但林彪卻提出了四點不能入朝作戰的原因。
第一點,林彪認為:朝鮮戰爭是他們自己的事,即使美國要介入,那是人家美國拳頭大,我軍不應該管。
第二點,因為美國已經介入了,中國又剛剛和平不久,實在是不應該繼續打仗。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已經打了一百多年了,并且新中國剛剛成立,政局未穩,國力空虛。
第三點,應該把戰斗的重點放在南面的臺灣,先收復臺灣比支援朝鮮更重要。
第四點,從一個軍事家的角度分析,林彪認為美軍的戰斗力太過強大,絕對不是志愿軍能力敵的,所以不想讓戰士去送死。
筆者認為,這和林彪早期在湘江之戰和長征中的經歷有關,林彪看過太多將士的犧牲,因此愛兵如子。
林彪的這四點確實有理有據,但主席卻將林彪的說法全盤否定,并且說得比林彪更加有理,這正是戰略家和軍事家的區別。
毛主席認為,我們不得不打,朝鮮戰爭的確是他們自己的事,但戰火已經燒到鴨綠江邊。
任由美國繼續侵略,可能很快,朝鮮半島就會成為美國威脅中國的前哨基地。
第二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如果這一戰我們不打,美國人認為我們怕了,那么日后迎來的并不會是和平,一定是變本加厲地欺凌。
第三點,雖然中國的軍隊和美國確實差距很大,但主要在武器裝備和空中火力上。
但在那個年代,戰術和戰斗意志,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這個差距的。
甚至,如果指揮官足夠睿智,還可能會出現反壓一頭的情況,志愿軍入朝的戰況也確實如此。
所以,毛主席批評了林彪怯戰的心理,并且點名讓粟裕大將掛帥,但林彪是裝病,粟裕是真病,二人都沒能前往朝鮮。
最終,彭總奉命掛帥,率領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結果卻是也如主席所說,在朝鮮戰爭爆發不久后,美軍就將第七艦隊開進了臺灣海峽,潛臺詞就是:欺負的就是你,你有什么辦法?
這就導致,我軍蓄勢待發的攻臺行動也只好從長計議,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拿航母沒什么辦法,但在陸地上的美軍卻并不是無敵的。
所以,林總的擔心其實是多余的,因為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一定會在南方對我國進行牽制。
抗美援朝并不是我們不想打就可以不打,而是必須要打,并且必須要打贏。
最終,志愿軍從朝鮮凱旋,成功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打得美國顏面掃地,讓新中國的邊境迎來了長治久安。
綜上所述,林彪反對出兵朝鮮確實是有理有據,但他并沒有站在整個大局考慮,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會證明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